【全家福】精忠报国岳武穆
一说起“精忠报国”这四个字,我想大家脑海中首先浮现出来的肯定是“岳飞”这位民族英雄,还有那首慷慨激昂的《满江红·写怀》:“怒发冲冠,凭阑处……”
小时候,每天中午半个小时的评书《岳飞传》的吸引力,现在想来都有些不可思议,如果没有听全,会懊悔半天。“岳母刺字”“枪挑小梁王”“大破铁浮屠”“八大锤大闹朱仙镇”“风波亭”,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当然了,这里面有些是演义中的故事,那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历史上的岳飞。
岳飞,字鹏举,南宋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抗金名将。北宋末年,岳飞出生于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今河南省汤阴县)的一个普通农家,少年时就喜读兵书,并拜师学习骑射和刀枪之法,武艺“一县无敌”。20岁时,岳飞应募从军抗击辽国,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因为临敌时奋勇当先又善用兵法,取得不少胜利,岳飞逐渐得到重用,屡屡以军功升职。
公元1125年,金国灭掉大辽之后,便大举南下攻宋,侵扰中原。北宋朝廷软弱无力,只得供奉大批金银,割地求和。这不但没有满足对方、求得平安,反而助长了金人的气焰,两年后的1127年四月,金兵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掳走徽宗、钦宗二帝以及皇族、大臣、工匠等3000余人,北宋自此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岳飞目睹了金人入侵后人民惨遭杀戮、奴役的情形,心中愤慨,牢记母亲“尽忠报国”的教诲,忍痛别过亲人,渡黄河北上,投身抗金前线。此后数年,岳飞转战南北,与各地抗金义军缔结了“联结河朔”之谋,互相配合,先后收复建康(今南京)、襄阳六郡等地,两度北伐。岳飞带兵体恤部属,以身作则,同时又赏罚分明,率领的“岳家军”纪律严整,“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所向披靡,以致金军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
此时,康王赵构已称帝建立南宋朝廷,定都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他是被掳走的徽宗的儿子、钦宗的弟弟。赵构举朝南迁,意图偏安一隅,韩世忠、岳飞等主战派对和议一事都表示坚决反对。为“屈己求和”,赵构进一步重用投降派秦桧等人,并令其与金国接通关系。为了向金人乞和,还有意打压朝中的抗金力量,许多主战派官员或被罢免,或被贬谪。
岳飞一心所想就是率军北上,收复失地,直捣金国重镇黄龙府(今吉林省农安县),迎回被囚禁于此的徽、钦二帝。但这恰恰是赵构所不愿看到的,如果徽、钦二帝回来了,他这皇位很可能就保不住了。
公元1140年五月,发动政变掌权的完颜兀术废除之前对宋和议,亲率大军向两淮进军。岳飞挥师北上,在郾城大破“铁浮屠”“拐子马”,在朱仙镇击溃金军主力,就在成功在望、眼看直捣黄龙之时,一日之内连接十二道金牌要他回朝,岳飞无奈之下只得班师,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为了除掉岳飞、达到议和目的,早与金人暗通款曲的秦桧,唆使张俊等人陷害岳飞,但又没有证据,最后只能以“莫须有”(可能有)的罪名,将三十九岁的岳飞杀害于大理寺狱中,同时遇害的还有其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岳飞的供状上只留下八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岳飞被害后,有一个敬仰他的狱卒冒险将其遗体背出杭州城,埋在钱塘门外。二十年后,岳飞冤狱终于平反昭雪,朝廷将岳飞改葬在西湖栖霞岭下,追赠谥号“武穆”,后来又追谥“忠武”,封为鄂王。后人为缅怀这位民族英雄,表达对英雄的敬仰之情、对奸臣厌恶痛恨之意,还将陷害岳飞的秦桧与其妻王氏、万俟卨(Mòqí Xiè)、张俊四人铸成铁像跪列于岳飞墓旁,让他们永世跪在庙前,受世人唾骂。
首都国学 全家福爱国专栏 张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