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不可少的城市移动风景线
据史料记载,上海是中国城市交通业发展的起源地,也是中国最早拥有汽车的城市。1901年,一位叫李恩斯的匈牙利人带了两辆汽车来到上海,也就从那时起,上海乃至中国才有了汽车之说。上海也是在中国最早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城市。1908年3月5日,由上海英商电车公司经营的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正式通车,起始点是静安寺,终点是广东路外滩,全长6.04公里。1914年11月15日,上海第一条无轨电车线路——14路开通,车厢可载客约70人。为何女作家张爱玲在她的小说里经常提到电车?张爱玲曾经居住在常德路公寓多年,所以她那时经常会听到附近的电车铃声。到明年3月5日,上海将迎来电车发展114周年。
公共电车的开通及运营,对于当时属于远东大都市的上海来说,无疑是繁华时尚及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也是上海的一道移动风景线。20世纪初叶,当时电车对经济发展和城市文明等作用是比较大的。有书记载:“电车给幼小的心灵灌输了秩序和文明,也体现了工业时代可以借助工具加速前进的精神。日本索尼公司曾经推出过一款以电车为主题的游戏《电车、电车GO》,发行量达上百万张,不仅在孩子们中间风靡一时,而且也极受有怀旧情调的成人欢迎,它印证了电车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电车工作在当时也是比较吃香的。老上海有首词可佐证:做个电车司机人,营业之中最算新。脚踏铃声铛铛响,双手掌住快慢轮。铃声响处电车过,车辆行人齐让路。转弯角上要留心,莫开快车闯穷祸。(节选自《电车司机—上海竹枝词》)。解放之后,广大电车公司的员工也热爱自己的职业。有售票员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员工的信念:“我们的工作,精细、敏捷;我们的情绪,紧张、热烈;我们的信念,交通第一,服务第一。”
公共电车,在我的人生轨迹中,也有深刻印象。1982年大学毕业,我分到市公用事业局办公室担任秘书。不久,我即参与对公交公司运营五项工作整顿的试点小组工作,几乎一年,我跟随分管局长等领导在汽车四场蹲点。公交公司每月经理例会,我作为局联络员几乎每次都参加,几乎跑遍公交公司下属所有场部。位于常德路的电车三场,由于离家比较近,有时我会到那里的食堂吃晚饭,饭后到场部浴室洗澡。对电车三场食堂的小锅菜,至今印象还比较深。上海公交在1980年代曾经搞过“创文明新风车”活动,公交售票员不仅在车上热情服务,而且对沿途周边的情况相当熟悉。如今,这种热情服务现象在公交行业已经罕见。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公用事业局后来撤销,公交总公司也解体了,区域公交的规划发展已成定局,电车也曾一度消失在城市公共交通的运营体系中。后来,张江科技园区设了一条有轨电车线路,现在的26路还是无轨电车运营。新能源的发展,及环保意识的提高等,人们对以烧汽油为主的汽车,进行了反思。
近期,道路运输部门对上海的无轨电车线路进行了系统梳理、评修估,提出了本市无轨电车优化工作建议,计划将上海原有12条传统无轨电车线路调整保留至6条线路,另外6条无轨电车线路配套设施(触网线、电车杆等)将陆续拆除。一时在广大乘客中掀起了涟漪。
记得以往管理传统,调整运营线路时,必须要召开沿线乘客的座谈会。充分听取广大乘客和社会的意见。调整电车线路,还有考虑沿线线网密度和线网布局的覆盖率等。由于现在公交线网被分割成几大区域,要整体运筹帷幄有较大难度。当然,从无轨电车来说,还应考虑其车辆能源的问题。有专家提出:无轨电车能源是电,技术也成熟、简单,但依赖架空线,行驶甩辨子,雨天换煤精,机动性差等问题,制约使用。用纯电动公交车替代,利大弊小。根据上海要在2025年提前达到碳达峰的目标,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是将来公交车辆更新换代的重要选择。所以,调整无轨电车线路,不拟纠结在是多还是少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源清洁,线网布局的合理性等。
从城市景观的角度考度,有叮叮当当悦耳声音的有轨电车,又被予以新的认识。前几年在香港时,我专门乘坐一条具有百年历史的双层有轨观光电车,从铜锣湾来到中环,一睹汇丰银行前的铜狮子风采,又登上太平山山顶,眺望维多利亚港湾。国际大都市,电车是必不可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预计,到2040年,上海一些郊区中心也会先后开辟几条具有不同特色的节能电车。公交运营服务质量,会朝人性化、精细化发展。
上海目前要大力建设消费型国际大都市,无轨电车线路调整,还需要与沿线的商业氛围、布局紧密结合。今后,商业步行街会逐渐多起来。如23路在静安区茂名北路一段如改道,则可让即将新开张的张园与已较热闹的丰盛里,成为颇有特色的商业步行街。
另外,借这次无轨电车线路调整,更需要在全市范围内,对那些路线长、班次少的线路进行果断调整。如01、985等。还有南外滩到浦东的线路要增加。郊区的公交运营服务更要大幅度提高水平,助力推进新城建设,而不是拖后腿。
2021年8月15日
(后记)媒体刊用:
2021-08-19 20:25《周到上海》上海会客厅丨上海电车线路未来如何调整?专家建议优化线网布局,希望市中心区恢复叮当车。
(部分引用上述本人观点)
作者、编辑:严山山
此帖子当晚发在我的“城市发展”微信群,当即引起一阵涟漪:
资深公用管理部门领导说:@蔷生:你要知道,张江高科有轨电车每年净亏了2000万元,每天仅6000名乘客。这是什么经济效益?值得反思。不知者“专家”随口一说“发展当当车”,不知柴米贵也!
有资深市政设计专家补充:6000名乘客,一日亏6万,乘一次亏10元。
有资深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实话说,总需求在萎缩
同济大学资深交通规划学者建议:建议徐家汇经过衡山路到淮海路恢复有轨电车(现代),梧桐树下更有风韵。
市城乡建设与交通发展研究院资深研究员说:90后更喜欢扫码骑共享单车,不喜欢站在那里傻等有轨电车,年轻人的消费心理不是当年的专家能预见得了的。
上述专家学者见仁见智。我认为:对地面公交的运营要有客观分析。总需求在萎缩,有地铁和共享自行车等客观因素。更有目前公交运营服务有恶性循环趋势。“乘客少——服务班次减少——乘客更少”这样的服务怪圈中。犹如一位资深市政府有关人员说:我今天也觉得等公交真是等崩溃,走都走到了!当然,谈论上海整体的地面公交运营服务,已超出上海电车的论坛主题。但这也不可避免。电车是整个地面公交运营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有嘉兴党派主委说:嘉兴已在建设有轨电车了!
希望主流媒体能针对上海地面公交的运营服务做一期专题讨论!
2021年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