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毒性病害是什么?常见植物病毒病及其防治办法有哪些
前言
病毒由蛋白质衣壳及其包裹的遗传物质组成,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生命形态。植物病毒通过将自身的遗传物质导入植物细胞,引起植物体新陈代谢的异常,导致植物病毒病的发生。随着大规模种苗调运、耕作制度改变等因素的影响,植物病毒病有加重发生的趋势。多种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等侵染农作物,能够侵染多种农作物引发植物病毒病害,每年都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植物栽培过程中都出现病毒病,是广大种植户最为头痛的病症,感染病毒后表现植株黄化、花叶、坏死、畸形等症状。常发生的病毒都是有哪些,怎样防治病毒病?我们分析一下吧。
什么是植物病毒病
由植物病毒寄生引起的病害。植物病毒必须在寄主细胞内营寄生生活,转化性强,某一种病毒只能侵染某一种或某些植物,但也有少数为害广泛。一般植物病毒只有在寄主活体内才具有活性;仅少数植物病毒可在病株残体中保持活性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也有少数植物病毒可在昆虫活体内存活或增殖。 植物病毒在寄主细胞中进行核酸(RNA或DNA)和蛋白质外壳的复制,组成新的病毒粒体。植物病毒粒体或病毒核酸在植物细胞间转移速度很慢,而在维管束中则可随植物的营养流动方向而迅速转移,使植物周身发病。
不同病毒感染类型
- 烟草花叶病毒:寄主较多,可在多类植物上进行寄生侵染。在烟草及茄科植物上感染较多。植株染病后,幼嫩叶片侧脉及支脉组织呈明脉半透明状。叶脉两侧叶肉组织渐呈淡绿色。或叶片薄厚不匀,颜色黄绿相间,呈花叶状。或大面积深褐色坏死斑,发病重的叶片皱缩、畸形、扭曲。或植株节间缩短,严重矮化,生长缓慢,不能正常开花结实。该病毒有不同株系,我国主要有普通株系、番茄株系、黄斑株系和珠斑等4个株系,因致病力差异及与其他病毒的复合侵染而造成症状的多样性。
- 黄瓜花叶病毒(CMV):寄主范围最多、分布最广、最具经济重要性的植物病毒之一。CMV可侵染36科双子叶植物和4科单子叶植黄瓜花叶病毒(CMV)物约124种植物。可通过蚜虫和摩擦传播,有60多种蚜虫可传播该病毒。多全株发病,叶面形成黄绿相间的斑驳,但不如烟草普通花叶病毒多而典型。在中下部叶上常出现沿主侧脉的褐色坏死斑,或沿叶脉出现对称的深褐色的闪电状坏死斑纹。 病叶小,略皱缩,严重的叶反卷,病株下部叶片逐渐黄枯。果实果面凹凸不平或畸形,发病重的节间短缩,簇生小叶,萎缩枯死。发病初期表现'明脉'症状。
- 甜瓜花叶病毒(MMV):该病毒寄主范围较窄,只侵染葫芦科植物。症状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心叶出现明脉,后发展为花叶或深绿色病斑、畸形,干旱时病叶缩小,瓜蔓失去结果能力。第二种是黄化型,在叶片上初为褪绿黄斑,后转为斑驳花叶,叶变黄、变厚,叶脉突出,叶缘呈锯齿形,株形矮缩,节间短。第三种是坏死型,叶片上产生系统的不规则的坏死褪绿斑点和条斑,严重时植株矮化。
- 菜豆金色花叶病毒:主要侵染双子叶植物。该属共有76个确定种和8个暂定种。番茄黄化曲化病毒(TY)、烟草曲叶病毒皆为双生病毒科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在自然条件下只能由烟粉虱以持久方式传播,是一类具有孪生颗粒形态的植物DNA 病毒,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危害烟草、番茄、南瓜、木薯、棉花等重要经济作物。
侵染与传播的主要途径
植物病毒除借带毒的繁殖材料如接穗、鳞茎、块根、块茎等传播外,主要是通过昆虫,以及螨类、土壤中的真菌、线虫等媒介体,称介体传播。此外,花粉与种子可传播瓜类及豆类植物的病毒,嫁接可传播果树病毒等,则称非介体传播。在自然界某种植物病毒通过一种或多种方式传播,因植物病毒的种类不同而异。传毒昆虫以具刺吸式口器者为主,如蚜虫、叶蝉、飞虱、蓟马,白粉虱等;仅少数具咀嚼式口器。它们在为害植物的同时将病毒从病株传到健株上。
侵染后表现症状类型
在植物上的病毒种类很多,植株往往多种病毒混合有感染。一般分为以下4种类型。
- 1、花叶型:典型症状是病叶、病果出现不规则退绿、浓绿与淡绿相间的斑驳,植株生长无明显异常,但严重时病部除斑驳外,病叶和病果畸形皱缩,叶明脉,植株生长缓慢或矮化,结小果,果难以转红或致局部转红,僵化。
- 2、黄化型:病叶变黄,严重时植株上部叶片全变黄色,形成上黄下绿,植株矮化并伴有明显的落叶。
- 3、坏死型:包括顶枯、斑驳坏死和条纹状坏死。顶枯指植株枝杈顶端幼嫩部分变褐坏死,而其余部分症状不明显;斑驳坏死可在叶片和果实上发生,病斑红褐色或深褐色,不规则型,有时穿孔 或发展成黄褐色大斑,病斑周围有一深绿色的环,叶片迅速黄化脱落;条纹状坏死主要表现在枝 条上,病斑红褐色,沿枝条上下扩展,得病部分落叶、落花、落果,严重时整株枯干。
- 4、畸形型:表现为病叶增厚、变小或呈蕨叶状,叶面皱缩.植株节间缩短,矮化,枝叶丝生呈丛簇状。病果呈现深绿与浅绿相间的花斑,或黄绿相间的花斑,病果畸形,果面凸凹不平。病果易脱落。
植物病毒病害的化学防治方法
目前植物病毒病的防治还没有找到非常有效的药剂,田间生产中对于病毒病的防治,一般除采取治虫防病、 加强田间管理等生态防治外,通常采用植物检疫手段来严格控制各种途径的病毒传播,通过植物病毒的普查对感染病毒的植株进行隔离来控制病毒的扩散。现有抗病毒剂的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病毒侵染、 抑制病毒增殖和诱导植物抗性,对病毒病的防治主要体现在早期预防作用,效果一般在40%~80%,而治疗效果较差,现简要介绍几种代表性病毒防治药剂。
- 吗胍·乙酸铜(盐酸吗啉胍4%+乙酸铜16%):能够干扰病毒核酸和蛋白的合成,从而发挥抗病毒作用。在田间生产中,使用600~1 000倍液在病毒病发生初期施用,可以防治番茄、 辣椒、 茄子等花叶、条斑病,水稻、 玉米、 马铃薯等粗缩病、 花叶病、 黄化病等。
- 混脂·硫酸铜(混合脂肪酸22.8%+硫酸铜1.2%): 能诱导植物抗病基因表达,提高相关蛋白、 细胞分裂素等的含量,从而提高植物抗病能力,田间使用剂量为600~800倍液,用于防治番茄、 辣椒、 烟草等作物病毒病。
- 宁南霉素(菌克毒克):宁南霉素是一种胞嘧啶核苷肽型广谱抗生素杀菌剂,化 宁南霉素能够破坏病毒粒体结构,提高植株抗病毒能力,同时还能抑制真菌菌丝生长,因此除用于防治烟草、 辣椒、 蕃茄、 西瓜等作物病毒病,也用于防治大豆根腐病、 水稻白叶枯病、 小麦、 各种蔬菜、 花卉白粉病。田间喷雾防治病毒病,使用剂量为600~800倍液。
- 混合脂肪酸(83增抗剂):具有诱导植物抗病和刺激作物生长的双重作用,具有较好的防病增产效果,可有效防治烟草花叶病毒病。田间使用剂量为60~100倍液,喷雾处理。
- 三氮唑核苷(病毒必克):核苷类抗病毒药剂,剂型为3%水剂。在田间稀释1 000倍,喷雾防治黄瓜病毒病。
- 氨基寡糖素: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对多种植物病害有防治效果,对病毒病防效尤为突出,而且还有增产作用。剂型为0.5%水剂,400~600倍液喷雾防治烟草病毒病。
- 嘧肽霉素 :嘧肽霉素是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出来的稀有链霉菌,能防治番茄、 辣椒、 烟草等作物病毒病,同时对瓜类白粉病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剂型为4%水剂,稀释200~300倍喷雾防治番茄、 烟草等作物病毒病。
- 毒氟磷:毒氟磷为含氟氨基膦酸酯类病毒抑制剂,防治对象为烟草花叶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