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李晓东先生的《日涉居笔记》之四十四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编者微语

我的微友 李晓东,笔名东方木,江苏省泰州市人,现为江苏省泰州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作家。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艳遇”三部曲《青桐时代》《紫檀时代》《白槐时代》,《透明色》,随感录《润玉流翠》。2018年3月,其长篇小说《千雪柏》又出版问世。晓东不仅善写,而且善画,笑称自己画画与写作皆为业余涂鸦,由此让胸中丘壑腾起雾霭烟云、烟火日常泛出灵动生机,便觉日子也变得可亲起来。是的,他的画作少匠气,一派洒然天真,却令观者玩味于心;他的文章清新、朗然,亦如其画,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这,大概也正是我喜欢并欣赏晓东的画与文的原因。不久前,晓东开始写他的《日涉居笔记》,每发其章,我都读之细品良久,都感其写景语皆为情语,而不由沉醉其中;于是乎征得晓东同意,决定在本公号连载他的《日涉居笔记》。“日涉居”是晓东书斋名,取之于陶潜“园日涉以成趣”之句,诗意也。《日涉居笔记》亦诗意也!晓东之画亦诗意也!现特将晓冬其文与之其画连发于此,以飨诸君。

日涉居笔记

李晓东(东方木)

最得夏趣的还是背街里巷。

岁月和风雨磨损着老巷中的一切物质,却守护着老巷的安静。老巷里的风,总是不急不躁地流淌着,即便是巷外灼热的风,抵达巷内的时候,就被青灰色的墙壁、瓦檐、石板和冷绿的墙头草收敛了大半的热气,变得温而不热,乖而不戾。

隐入南阮巷,那粗壮的古槐和葳蕤着粗枝大叶的梧桐点缀在小巷深处。即便是盛夏的正午,也弥漫着自然的静谧和宜人的清爽。阳光在墙头草或屋脊上若隐若现,有时还有黑猫或白猫用瑜伽般的柔软的身躯挡住了阳光。

还有曾经的天德巷,石板褐黄色,抹了些苔藓的翠绿,柔柔地漾着绵长和寂寞;斑驳陆离的砖墙,于罅隙中瑟缩了几缕细细的野草。若是飘来一阵细雨,不多时,檐上翘角聚多而滴,雨滴跌落下来,打在地面的小坑洼里,溅起一小点水花,碎了,散了,又聚了。巷里巷外一片迷茫的灰白,似乎笼络了整个凤城。

还有迎幸巷,位于陈家桥巷北侧的中段,狭窄的老巷长不及百米,却自得清闲。巷中有葡萄蔓延至墙外,又有紫藤在门檐上招摇,还有鸡冠花、太阳花和松果菊在墙角处灿烂着。

还有周武巷,这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老巷子,安静了多少年了,尤其是盛夏时节,半天不见人影,这是我喜欢的一种闲趣。听不见巷外的喧闹,听得见麻雀和夏蝉的鸣叫,无人打搅的空间属于我和我的情绪,或立或走,或仰视一米阳光,或俯察数丛杂草,没有出汗的理由,没有焦躁的侵袭,没有更多的欲望,也没有更多的思想。静以待夏,夏亦待你以凉。

夏之黄昏最有趣味。于背街里巷的拐角处,有穿堂风的地方,先将凉水泼洒在地上,三两老人,摆出躺椅,打个赤膊,摇着蒲扇,拉着家常,或讲着如小巷一般曲折的故事。这还不算,还是在南阮巷,古槐树下,摆一老桌,一张木凳,桌上置一酒瓶,一酒杯,一碟小鱼咸菜,一只咸鸭蛋,一把带壳花生;桌下伏一呆狗;离桌不远处,又立一稚童。来,弄两杯。

于是。消夏的方式怎能不提到吃,不过古代人以食消夏的方式丝毫不比现代人逊色。

夏令水果最宜人。《诗经·召南·摽有梅》中曰:“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梅子,也称青梅、酸梅,食之酸甜。《卫风·氓》中曰:“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桑葚,多年生木本植物桑树的果实,味酸甜。《王风·丘中有麻》中曰:“丘中有李,彼留之子。彼留之子,贻我佩玖。”李,蔷薇科李属植物,别名嘉庆子、玉皇李、山李子,七月成熟。

唐宋时候,人们喜欢吃樱桃,还喜欢将樱桃装在碗里,然后淋上冰镇过的蔗浆、奶酪,就跟我们现在吃水果沙拉差不多。唐代诗人韩偓在《樱桃诗》中说:“蔗浆自透银杯冷,朱实相辉玉碗红。”说的便是这种时尚的吃法。另有一首宋诗写道:“房青子碧甘剥鲜,藕白条翠冰堆盆。”说的也是夏季吃冰镇水果的惬意事。

宋人的消夏方式最浪漫。六月的开封,“最重三伏,盖六月中别无时节,往往风亭水榭,峻宇高楼,雪槛冰盘,浮瓜沉李,流杯曲沼,苞鲊新荷,远迩笙歌,通夕而罢”“,又,“湖中画舫,俱舣堤边,纳凉避暑,恣眠柳影,饱挹荷香,散发披襟,浮瓜沉李,或酌酒以狂歌,或围棋而垂钓,游情寓意,不一而足”。所谓“浮瓜沉李”,就是用冰水来浸瓜果吃。不仅如此,宋朝人还会制作冷饮,据《东京梦华录》记载,通常是在冷饮中加冰,种类繁多,如沙糖绿豆、漉梨浆、木瓜汁、卤梅水、红茶水、椰子酒、姜蜜水、香蕈饮、紫苏饮、荔枝膏水、白醪凉水、梅花酒、金橘雪泡、缩脾观、冰雪、沉香水等等。瞧,宋代人真会享受生活吧。到了明清时期,冷饮已经接近现代人的喜好了,如北京的冰镇酸梅汤,“调以玫瑰、木犀、冰水,其凉振齿”,甚至慈禧太后逃亡西安时都不忘要喝一碗冰镇酸梅汤。现代人以食消夏的方式似乎没有古代人那么浪漫,变得越来越简单、实惠和快捷。不过在我小的时候,即便是得到一支最普通的棒冰,也会幸福很长时间的。

糖水棒冰,穿着透明的的衣服,里面是白皙的皮肤,甜蜜蜜的,水滋滋的,很消暑。稍贵一点的是绿豆棒冰和红豆棒冰,套着薄薄的塑料膜走了出来,绿豆和红豆像琥珀里的动物一样镶嵌在冰里,脆生生的冰夹着糯糯的豆仁,咬一口很爽口,回味无穷。当然我们轻易不会咬着吃棒冰的,而是慢慢地舔吮着吃,吃相都是很拽的样子。一支棒冰要吃很长时间,待棒冰吃完了,细长的木棒还会留着,聚集多了,还可以搭积木,所以有时还会在路上捡破烂似地专门捡木棒。包装纸也舍不得扔掉,洗净后,夹在书本里以作收藏,况且包装纸上还印有美丽的图案。

除了棒冰,还有白开水。白开水一般在清晨就烧好,倒满好几只搪瓷茶缸,供一家人特别是孩子解渴。下晚的时候,孩子放学回来或玩得浑身是汗地跑回来,第一件事儿,就是捧起大茶缸,大口大口地喝凉开水,这是世上最清凉、最解渴、最廉价的饮料。

有时也有西瓜吃。那时吃西瓜的仪式感是很强的,买西瓜要耐心地排队,挑西瓜要挑半天。买回家后洗净,放盛满井水的铅桶或澡盆里浸上个把小时,或者干脆吊进井里浸泡。午睡或晚饭后才可以吃西瓜,将西瓜和菜刀擦干净,从腹部慢慢下刀,一切两半。若是午睡后吃,则留一半晚上吃,以湿毛巾盖住那半只瓜,置于阴凉处。西瓜要切成三角形,整齐地排在盆里,一家老小围坐在桌旁一起啃西瓜。瓜籽吐在碗里,洗净后晒干,待秋后,可以炒熟了嗑瓜子。西瓜皮也有用,切成丝,腌一下可作凉拌。

条件比较好的人家也会煮一大锅的绿汤水。待煮好的绿豆汤凉透了,单看那一锅的碧绿色,便觉沁骨的清凉在周身弥漫。舀上一碗,放点白糖,搅拌均匀,或用调羹舀着吃,或捧住碗直接喝,凉得透心,凉得彻底,凉得爽歪歪,瞬间驱散了今人窒息的炎炎暑热。盛夏犹有可亲,消夏的美味弥散在街头巷尾。吃在凤城,凤城人天生爱吃,能吃,会吃。

说到凤城消夏的小吃,不得不提及油炸臭干。其实,此物并非凤城的特产,不过,相比较而言,金陵的臭干太丑,黑中带绿,像青铜器上的锈斑,味道亦太咸;长沙的臭干太软,佐料放得太多,味道也太辣;杭州的臭干有豆腐那么大,但大而无当,味道浮于表面,且食之不便。凤城的臭干最简单,最清目,最爽口,薄薄的一小片,呈淡黄色或褐黄色,很像金秋之银杏叶,以细竹篾穿成串,再淋点儿红灿灿的水大椒,吃起来外酥内嫩,余香逮齿。盛夏吃臭干是凤城人的首选,吃得脸上汗滴滴的才解馋,汗一出,风一吹,凉爽徐徐而至。

凤城的臭干摊遍布凤城,以东城河西岸、陈家桥巷西端、税东街雅堂浴室东侧和原野大酒店西侧的臭干摊最为出名。夏日的黄昏,闷热难耐,肚子已饿扁,寻着臭干特有的臭和别致的香,欣然趋于烟火缭绕处,买它一两串臭干,立于路边,前倾着身子,低着头,吃得咬牙切齿的,没人笑你的馋,也没人说你的贪,笑嘻嘻地来,笑眯眯地去。

凉粉是消夏的清品。其白如玉,细如脂,柔嫩而筋韧,刨成银丝后,宝塔似地髻在浅碗里,撒上酱菜丁、榨菜丁,浇上蒜汁、酱油、麻油、醋、水大椒,凉滑爽口,果腹又消暑。还可以将凉粉切成方块状,口感更丰满,更滑透些。街头也有不少外来的凉粉或凉皮,加了胡萝卜丝、黄瓜丝或绿豆芽,佐料过多,汹涌地冲淡了凉粉的原味,而凤城的凉粉则简洁明快,能鲜明地吃出凉粉的清香。

凉团也是消夏的清品。凤城传统的凉团主要是芝麻凉团,鸡蛋大小,米黄色,粘满喷香的白芝麻,馅儿多为白糖、豆沙或百果的,凉团通体清凉粘滑,凉在嘴里,爽在心里。也有艾草青团,以透明油膜裹住,但吃起来太软滑且粘牙,糯米香也差些。如今,凤城里卖传统凉团的店家几已不见,超市里的凉团不少,但颜色太艳丽,油光发亮的,看上去像是一只只塑料球,而且形体也比传统的凉团瘦了一大圈,吃起来一点儿劲道也没有,口感被传统的芝麻凉团甩几条街了。斜角烧饼也是凤城消夏常见的小吃。华军君曾在他的微信公众号里写过一篇关于斜角烧饼的小品文,阅完此文后的第二天下午,我特意去北人民医院东侧的那家烧饼店里买过一只。尝之,似有岁月的旧味。

斜角烧饼的制作比较简单,将酵团经搓按压扁后拉长,抹葱油、细盐于中间,再将两边拍合,用木槌儿反复滚过再拉长,撒上芝麻,然后执刀斜切成若干个三角形,最后烘烤而成。其口味香,有韧性,若以初夏新上市之菜籽油滚边儿,吃起来更觉爽口闹香。凤城的斜角烧饼以素为主,馅儿多为葱油或擦酥的,因斜角留有刀切的截面,能看见内馅儿,吃起来似乎更入味些。

夏季是街头特色小吃的旺季。凤城的斜角烧饼一般只在下午三四点后才有得卖,因其造型别致,大小适中,绵柔清爽,不油腻,价格低,很适合黄发垂髫以作消夏垫腹之闲食。

还有传统的涨大饼,也是消夏的民间小吃。以馊粥为酵母,掺以面粉,放点白糖,调成糊状后下锅。锅底和锅壁抹一层油,涨饼有菜盘子那么大,涨熟后,大饼膨胀似铁饼,厚有寸把,呈金黄色并带有浅浅的焦痕,食之蓬松柔软,酸甜溢香,若是配以薄粥或烫饭,就更加有滋有味了。涨大饼在文峰菜场有得卖,生意不错,当然自家做就更好了。

功德林素油饼也是凤城消夏的清品。将发酵好的面团和着油酥横卷成条,揪取一小团,拍扁,嵌入葱油或野菜,将面饼擀成巴掌大小的椭圆形或圆形,整齐地排放在浅锅里,再用香柚壶在饼面淋上一层麻油,随后盖上锅盖。几分钟后,素油饼就出锅了。功德林素油饼轻软酥香,是下午茶的好伴侣。在古稻河东北角有个专门卖功德林素油饼的摊儿,生意也不错。

“采儿粥”是凤城消夏的经典清品,凤城人尤嗜食之。此粥以大麦为主料,亦可掺入玉米粉等粗粮,要用小火慢慢地熬,个把小时后,一锅浓稠喷香的“采儿粥”才算熬好了。盛出一碗来,待温凉了,喝上一口,便觉一股温柔在嘴里回荡,仿佛酷热难当之时,突然下起一场微凉的清雨来。“采儿粥”能清凉去火,且顺应四季,调养五脏。若是此生有人愿与你共黄昏,全在于此粥犹且可温。(待续)

有你需要的内容

洗澡

李老师邀你聊语文

归来/打油诗四首

(0)

相关推荐

  • 琉璃盏 ?=夏天

    芒种已过,连窗外的风都变得干燥起来.吹动的树叶间,阳光洒下斑驳的印记,预示着暑热的来临. 出门即便是全副武装,也免不了炙热带来的焦虑,总想着快点逃离三十多度太阳,躲到一个清凉又安静的地方,一个人待着才 ...

  • 来自李晓东的《日涉居笔记》之十七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

  • 来自李晓东的《日涉居笔记》之十六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

  • 来自李晓东的《日涉居笔记》之十五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

  • 来自李晓东的《日涉居笔记》之十四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坔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

  • 来自李晓东的《日涉居笔记》之十三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

  • 来自李晓东的《日涉居笔记》之十二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

  • 来自李晓东的《日涉居笔记》之十一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

  • 来自李晓东的《日涉居笔记》之九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

  • 来自李晓东的《日涉居笔记》之八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编者微语 我的微友 李晓东,笔名东方木,江苏省泰州 ...

  • 来自李晓东的《日涉居笔记》之七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编者微语 我的微友 李晓东,笔名东方木,江苏省泰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