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老再说泰兴八善堂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葛正浩先生系泰州谱牒文化研究会理事,虽年届耄耋,仍笔耕不辍,曾与笔者各自考证、探研和共同整理而于本公号编发了《泰兴古城十景考》,受到了许多朋友的点赞、热评和支持;后又对“泰兴十二景”前八景诗作了解读详注,继之又于本公号陆续发了《续〈泰兴十景考系列〉》。此文乃葛老再说泰兴八善堂。

八 善 堂

葛正浩

慈善事业是一种有益于社会与人群的社会公益事业,是政府主导下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一种必要的补充,是在政府的倡导或帮助、扶持下,由民间的团体和个人自愿组织与开展活动的、对社会中遇到灾难或不幸的人,不求回报地实施救助的一种无私的支持与奉献的事业。
与世界各国相比较,中国慈善事业特色:慈善思想源远流长;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倡行与发展慈善事业的国家。与之相应的是,其慈善思想也源远流长。先秦诸子百家与随后的佛家、道家都对慈善有过精辟的阐述。譬如,儒家讲“仁爱”,佛教讲“慈悲”,道教讲“积德”,墨家讲“兼爱”,各流各派虽在表述上不尽相同,然义理相近,都蕴含着救人济世、福利为民以及人类共通的人道理念和道德准则。
地方志上叙述:“司徒保息,聿兴六养之经。夷吾霸略,乃宏九惠之教。凡厥悠司,助王悬民。,政之大经也。是故凶扎之备,积于不涸。颠连之告,逮于无盖,“”而密弥闾党,扶持赒救。师其遗意德施故普焉。“(大意就是:大司徒保护人民蕃息,保障老百姓的生活颁布了‘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的六养之经。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入国四旬,就推行五行九惠之教。(一曰老老,二曰慈幼,三曰恤孤,四曰养疾,五曰合独,六曰问疾,七曰通穷,八曰振困,九曰接绝。)凡是有官职(责)的各地的官员,他们的职责就是帮助君王治理民众,为之排忧解难.解民于倒悬,是为政的根本。所以,防患救灾的准备工作在于“五谷积于不涸之仓”。老百姓的艰难困苦,在于有人怜恤保护。生而有粮无饥,死而入土为安。要做到这些就必须未雨绸缪,积谷防饥 设立义仓、善堂。平时不留隐患,用时得心应手。)
泰兴的善堂主要有八:
一、育婴堂:在攀桂铺。康熙三十三年知县张经在原来在北门城脚坎下已经圮废的旧墟上重建。大门内前后四进。左右哺乳房四十八间。道光四年,时任知县张先甲移建于现址。为房三十九间。堂内设奶妈若干,遴选地方上品德、才学为乡人推崇敬重的人 监督管理,县里派两位官媒辅助管理。收养弃婴。门外设婴儿桶。(保婴局附设其内,负责周济极贫之户的产妇和婴儿。)
二、保节局:在庆延铺。光绪元年邑人于应图等旧设清节局。九年王恩煦、李世翰为改名保节局,并建公房三间。负责周济守节的妇女。“保节局”或“清节局”,主要收养和抚恤“青年孀妇贫苦无依,年在三十以内者,及未嫁夫立志在夫家守节之贞女”,同时还兼有旌表其操行的功能,是在清代兴起的以专门收养夫死家贫的节妇为主要目的的慈善机构,因“保全节操之意”,泰兴人重礼仪、重贞洁。特别注重儒家文化。(恤嫠局附设其内,专恤儒素清白的寡妇。)
三、养济院:在乐善铺。有房三十三间。光绪二年知县张兴诗增建。专恤孤贫。是收养鳏寡孤独的穷人和乞丐的场所
四、同仁堂(施棺所):在庆延铺。原来在南门外,嘉庆二十年邑人孙凤祥、戴金诏将它迁移到县志这个地方大门内厅堂三间,道光二十年孙鸿文、戴琴若增建停放灵柩的房子三间,木作作坊两间。
五、体善堂:在庆延铺。道光三十年邑人沈汉池等设,原来在乐善铺。咸丰十年移建到延令书院旧址,大门五间堂屋三进每进六间。另外还有散房七间。光绪十一年王恩煦等修。专收水陆路毙及将毙浮尸。未死者医药调理,愈则给费遣去。死了的代为埋葬,入土为安。
六、粥局:在邑庙。光绪三年知县张兴诗、邑人刘行之朱瑞鑑等设。灾年和每年年冬岁底,赈恤灾民施舍粥饭。报贫者给衣裤一具,病施汤药,死给棺木。
七、救生局(兼义渡局):开始设在王家港。光绪二年知县张兴诗设。光绪十年知县陈谟增设义渡为局六。总局在广福寺西,建屋三间。分局五建于江边,分别在王家港、小河港、口岸庙港、太平洲、三?1?4港。有救生船一艘,义渡船七艘。
八、水龙局:旧时的泰兴柴草是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资料。那时,多数人家住的是砖墙草盖的老式房屋,贫穷的人家则是笆墙、笆门的草房。家家烧饭做菜都是烧的土灶,燃料就是柴草。还有许多人家打芦箔做芦扉,屋内屋外草连天,草连地。纵然大户人家亭台楼阁,雕梁画栋,也都是木料油漆极易着火。加之过去人们照明点的是香油灯、火油灯,这两种灯容易溅油或跌翻倒地。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火灾。清末,“水龙”问世,替代了原始的救火工具,给地方消防安全带来了福音。全泰兴一下子就建了十九个。泰兴城是重点防火区。县政府中山塔是当时全城的中心,又是最高的建筑。每天十二个时辰有人值班瞭望,发现火情立即敲钟。一东二西三南四北。指挥水龙尽快奔向火场。根据儿时的记忆我们西门茶巷口通江桥北就有一个水龙局。水龙主体为椭圆形木桶,用于盛水。木桶下方有一长方形的粗木框座。水桶中央有一立柱,立柱上方是一根四米多长的木杠。木杠下方有两根垂直的铁棒,铁棒下端用多层白布叠起形成活塞,活塞插入木桶内两个紫铜圆柱筒内,圆柱筒下方连接蓄水箱,利用杠杆原理推动活塞加压的水用水苗(也称水枪)射出灭火。
这八个慈善机构是泰兴先民积德行善,救苦救难,救孤济贫的地方,也是泰兴民间交口称誉的地方。
泰兴人一向勤劳勇敢、淳朴友善,注重礼仪。“田渔之利可懐、衣冠之气时出”。而历任知县亦多贤淑。譬如光绪十年杨激云,其母以节义著。杨君承母训“泰中诸善局恒析清俸益之”。所以泰兴的慈善事业一向做得很好。在大众心目中留下很深的印象。行善的人,做慈善的机构,一直被人们称颂。所以“八善堂”居于泰兴民谣“泰兴十景”是顺理成章之事。
后来,民国十七年在鹰扬巷成立“救济院”。是国民政府时期泰兴福利事业的总机关,管理旧有尚存的慈善机构:粥局、义渡局、恤嫠局、育婴局、孤儿所,及新设的残废索、施医所、贫民贷款所、施材掩埋所。虽然其下属单位八善八个,但它承继了泰兴历史上办慈善事业的“接力棒”,故老百姓也习惯地称之谓“八善堂”。

有你需要的内容

来自延令的凡人传奇

李老师邀你聊语文

归来/打油诗四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