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土:《老子》中的逻辑谬误
点击上方 蓝字▲ 关注分享 郁土
顾文君 摄
曾有人指责某研究所一学者,说他三年未发表一字,他答正在读《老子》,三年尚未读通,如何发表论文。的确,《老子》虽只有区区五千字,可谁敢说他完全读懂了呢?鄙人不才,《老子》虽也读过几遍,却不敢说完全读懂了。只是近来看了点逻辑之书,尤其是正在读的【美】欧文·M·柯匹与卡尔·科恩的《逻辑学导论》(第11版),其中第一部分第四章为《谬误》,读过之后,突发奇想——《老子》中似乎也存在一些逻辑谬误。
于是将《老子》快速翻阅一过,找出其中的几处加以分析。我并无意贬低老子哲学之价值,只是想就事论事,看看这些句子是否真的存在逻辑上之谬误。所据为任继愈译著的《老子新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5月第2版)。
《老子》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车轮中心车轴穿过的圆木),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抟击粘土)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他的意思是,车轮之所以有用,全是因为车头中间的空隙;陶器之所以有用,全是因为器皿中的空虚;房屋之所以有用,全是因为门窗四壁中间的空当。他这是为了强调“无”,而忽视上述器物之主要成因。试问,假如没有三十根辐条、没有抟击陶泥、没有开凿门窗,又如何会有车轮、器皿与房屋之用呢?陶渊明有句“环堵萧然,不蔽风雨”(《五柳先生传》),房屋中间的空隙倒是有了,可因为破败,几乎起不到房屋应有之作用了,试问,此时之“无”,用在何处呢?
《老子》第十二章:五色(缤纷色彩)令人目盲;五音(动听音乐)令人耳聋;五味(丰美食品)令人口爽(爽伤);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偷和抢);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只求肚子吃饱,不求好看)。故去彼(目)取此(腹)。
其论题是“圣人为腹不为目”,而论证则是五色、五音、五味令人目盲、耳聋、口爽。我们只看前两者。根据今日之科学研究,导致失明的原因,婴幼儿中先天性遗传占据半数以上;而老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有白内障、青光眼、老年黄斑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缤纷之色彩并不是令人目盲的原因。同理,失聪的原因主要有耳蜗性耳聋、神经性耳聋与中枢性耳聋,并非动听的音乐所导致。
在这儿,老子就犯了“预设谬误”中的“虚假原因”错误,即“把一个东西当作一个事物的原因,而它实际上并不是那个事物的原因,或更一般地说,在以因果关系为基础的推理中犯错”(《逻辑学导论》第4章《谬误》)。
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此段同样犯了“虚假原因”谬误,“大道废”“慧智出”“六亲不和”“国家昏乱”并非产生“仁义”“大伪”“孝慈”“忠臣”的原因,试以今日欧美诸国观之,这些国家的居民同样有仁有义,可他们的大道并未废除啊。其实,在大道行之、慧智没出、家庭和睦、政治清明之时,仁义、大伪、孝慈、忠臣也都是存在的啊。
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第七十章:吾言甚易行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宗旨),事有君(主宰)。夫惟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稀少),则(效法)我者贵(难得遇到)。是以圣人,被褐(粗布衣服)怀玉(美玉)。
把这两段联系起来看十分有趣,在前者他要“绝圣弃智”,可到后来,他又感叹自己所讲道理无人听,更无人行。人们都绝圣弃智了,又如何能够听懂你讲的大道理呢?这不是前后矛盾吗?并且,假如人类真的如他所说绝圣弃智,抛弃了聪明和智慧,能有今日之科技发展吗?人们能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交通、通讯等便利吗?
我绝对无意否认《老子》之伟大,但再伟大,也不可能没有错误,是人就会犯错。当然,以上我所论述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如是,欢迎大家指出。
在结束本文之前,再录一则《逻辑导论》第四章《谬误》第三节《预设谬误》中的练习题: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王守仁《传习录》
答案是犯了“丐题”谬误,即“在证明论题的努力中,却又假定了所要寻求证明的论题”,也就是说,假定的前提里隐藏着结论自身。
可能有人会说,用西方的逻辑理论,来批驳我国古代哲人著作中的谬误,有意思吗?可我倒觉得,在中西方文化交流激荡之今日,用西方先进理论之剑,剥去附着隐藏在古代哲人经典著作上之污垢,会更有利于其散发出耀眼之光芒,照亮人们前行之道路,而非相反是也。
二O一七年十一月廿五日上午
郁土微信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