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位太子,有三分之一死于非命,古代太子是最危险的职业?

来源头条号:倾听历史观

太子,是指古代帝王的继承人,也就是说如果老皇帝挂掉了,太子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接班。因此,太子通常被视为古代最大的“二世祖”,堪称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太子是皇权的头号继承人,看上去是个很有前途的职业,不过在两汉之前,太子可不是帝王家的专属称号。三代之时的诸侯以及两汉的诸侯王家准备接班的“二代”们,也可以被称为太子,搞得太子满天飞,看上去一点也不值钱。所以在汉朝以后,诸侯王的继承人们改称世子,太子才成了皇位继承人的专属称呼。

也有将太子称为储君或皇储的,不过储君可不仅指太子。理论上,太子应该是皇帝的亲生儿子,在某些时候皇帝的侄子、养子也可以成为太子。而能被称之为储君的不光有太子,还有皇太叔、皇太弟、皇太孙什么的。似乎除了“皇太爹”以外,皇帝的其他的男性亲戚理论上都可以成为储君,只不过机会相对渺茫,在中国两千多年的王朝史上总共也不过有20来人而已。

太子看上去尊崇无比、前途无量,实际上却是个高风险职业。在历史上,无数太子命运凄惨,甚至不等即位便死于非命。哪怕是最终能登上帝位的,大多也免不了在生理或心理上遭受到非人的摧残,因此还造就了不少心理变态的皇帝。

皇权是至高无上的,但想得到也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南北朝时的刘宋废帝刘子业登基后,立刻出手弄死了他的前竞争对手、也是他的亲弟弟刘子鸾。刘子鸾临死前说出了那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愿身不复生王家。”(《宋书·卷八十·列传第四十》)

这恐怕就是史上大多数太子和皇子们的心声吧。

  • 历朝太子概况——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太子不得好死。

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两千多年的王朝史上,从秦始皇起到清末帝止,大约曾出现过72个王朝、442位皇帝。那么在理论上也应该有400多位太子或者储君,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虽然王朝更迭不断,但代代修史,这在世界各国中绝无仅有

太子并非是与生俱来的身份,哪怕在古时大多执行的是嫡长子天然继承的制度。要想成为太子,获得皇帝的册封是必经的程序,如果皇帝生前不肯履行这道手续,那么他的继承人哪怕最终能够登上帝位,但在此前也不能称其为太子。比如经常看到有人说秦始皇的长子扶苏是中国的第一位皇太子,其实那位始皇帝陛下虽然首创帝制,却自信可以长生,所以对册封接班人毫无兴趣。因此他虽然在临死前遗诏扶苏继位,但扶苏却从未成为过大秦的太子,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太子是汉高祖刘邦的嫡长子刘盈,最后一位则是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的庶长子载淳。

因此在两汉(含新莽)、两晋、隋、唐(含武周)、两宋、元、明、清这几个正统王朝中,一共出现过133个皇帝,但太子却只有100个。

南北朝和五代十国什么的太乱,没时间收集数据,抱歉

而这100位皇太子殿下中,最终能够继承大统、成为皇帝的只有68人,这也意味着有近三分之一的倒霉蛋栽倒在通往那张至尊宝座的羊肠小道上。

这32个倒霉蛋中,有15个早夭或死于各种疾病,11个因为各种原因被废掉, 5人因为政变、谋反或是亡国被杀,还剩下1个最聪明的,即汉光武帝刘秀的嫡长子刘疆——他的生母郭皇后被废掉以后,立刻审时度势的主动辞去太子之位,被心满意足的刘秀改封为东海王,并得以善终。

而能得以善终,对于那些废太子来说简直是一种奢望——32个废太子中,除了病死的15个,剩下的17人中被逼自杀的有4人、被杀死的有9人,算得上“善终”的仅4人而已。而这四人中,除了刘疆和汉章帝刘炟的废太子刘庆还能以藩王的身份享受富贵(当然担惊受怕是少不了的)以外,唐太宗李世民的废太子李承乾被贬为庶民并流放黔州后不足一年就死掉了,死因不详;而康熙皇帝玄烨的废太子胤礽则是被幽禁至死——对于那些废太子来说,这也算是善终。

康熙皇帝堪称是史上最无情的父亲,“九子夺嫡”将自己的儿子们玩得团团转

在各大王朝的纵向比较中,如果不算新莽的话,那么做隋朝的太子最高危——一共就仨太子结果挂了俩;而唐朝废太子则以数量取胜——一共27个太子中,废掉的和挂掉的就占了10个。而唐高宗李治还是史上立太子最多的皇帝,一共有4人,如果加上他媳妇,这两口子册立过太子的数字则增加到了6人次。

而能让太子们过上比较消停日子的,唯有宋朝——两宋共有过14个太子,除了赵愭和赵询早逝外,其余的都能过上把当皇帝的瘾。当然,两宋的太子能过上好日子,主要是因为赵家皇帝们除了那个超级能生的宋徽宗赵佶以外,剩下的大多子嗣艰难,所以太子们都金贵着呢,哪舍得随便祸祸了?

宋朝皇帝要么生不出儿子,要么养不活,所以太子比较金贵

相对而言,作为皇帝亲生儿子的太子的待遇还算是好的,其他类型的储君下场更糟糕。据不完全统计,在史上曾出现过的非太子的26个储君中,最终能成功接班的仅有12人,还不到半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辽国的耶律重元——这个倒霉蛋先是被辽兴宗耶律宗真忽悠成了皇太弟,再被辽道宗耶律洪基忽悠成皇太叔,估计他要是继续坚持下去还能被忽悠成“皇太爷”。

皇太叔、皇太弟什么的,大都是被忽悠的对象

不过耶律重元显然没被忽悠瘸,也无法忍受没完没了当“备胎的备胎”的日子,于是起兵造反,事败自杀。

  • 剩下那三分之二能登上帝位的,当太子过的日子也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太子、也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嫡长子刘盈,他的人生经历几乎就是一面镜子,折射出历代太子和皇子们的困境和憋屈。

刘盈的生母是刘邦的皇后吕雉,他出生时老刘家还没发达,老爹成天在外边瞎混,刘盈只好跟着老娘和姐姐在田间耕作。后来刘邦可算熬成一方诸侯了,可是老泼皮的本色依然不改。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为皇太子,刘盈把太子能遭得罪统统尝试了一遍

汉王二年(公元前205年),项羽大败汉军于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在逃亡期间竟将亲生儿女刘盈和鲁元公主刘乐当成累赘,屡屡将其踹下马车。要不是有夏侯婴再三施救,刘盈这个大汉朝的第二任皇帝恐怕早就一命呜呼了:

“汉王急,马罢,虏在后,常蹶两儿欲弃之,婴常收,竟载之,徐行面雍树乃驰。汉王怒,行欲斩婴者十馀,卒得脱,而致孝惠、鲁元于丰。”(《史记·卷九十五·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

汉王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于定陶(今山东菏泽)即皇帝位,随即册立刘盈为皇太子。不过刘盈能当上皇太子,仅仅是刘邦迫于“立嫡立长”的规矩而已,实际并不喜欢他。尤其是后来的宠姬戚夫人生子刘如意以后,刘邦更是成天盘算着废掉刘盈、改立刘如意。幸亏朝中以周昌为首的大臣们坚决反对,又有张良出主意请出商山四皓,刘盈才保住了太子的位置。

商山四皓不是传说,他们确实对刘盈保住太子之位起到过关键的作用

刘邦死后,刘盈即位,是为汉惠帝。不过刘盈为人软弱仁慈,他老妈吕雉却野心勃勃兼心狠手辣,于是朝中权柄尽入吕后之手,刘盈这个皇帝显然当得十分郁闷。后来吕后将戚夫人弄成了“人彘”并毒杀刘如意,又欲故技重施除掉齐悼惠王刘肥,使得刘盈抑郁成疾,在位仅7年就病死了,享年才24岁。

对太子猜忌或忌惮的皇帝、野心勃勃的兄弟、不知道啥时候就冒出一个的想改换门庭的后妈,这些都是太子的“天敌”。此外,太子的命运还与自己亲妈息息相关——亲妈得宠,太子平安;亲妈失宠,太子往往就得玩完。

太子的命运取决于皇帝老爹,但更多时候与皇后(皇妃)老妈息息相关

以上这些因素只要摊上一两个就能把太子折腾得欲仙欲死,要是统统都碰上了,那么太子哪怕有金刚不坏之身,也扛不住这源源不绝的疯狂打击。

汉武帝刘彻晚年昏聩、忌惮太子,于是刘据就只能“谋反”,最终事败自杀;汉光武帝刘秀废掉郭皇后,太子刘疆只能老老实实的“辞职”,才保住了一条小命;杨勇和李建成都不幸摊上了个英明神武的弟弟,所以最终不但储位不保,还都死于非命;唐高宗李治立武则天为后、唐玄宗李隆基移情武惠妃之后,原来的太子李忠和李瑛就只好废掉,还被诬罪赐死;康熙皇帝玄烨立下的太子胤礽恐怕是史上最倒霉的太子——他不但被两立两废,老爹还是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共61年零10个月),于是胤礽成了“在职”时间最长的太子,合计有36年之久。不仅如此,康熙皇帝对于诸皇子争储的野心肆意放任,最终形成了“九子夺嫡”的奇观,胤礽作为其中最显眼的靶子,自然被攻击得千疮百孔,最终被幽禁而亡。

李世民因玄武门之变成为太子,但这一经历对他后来的施政治国影响极大

以上都是“夭折”掉的太子。可即便那些能成功登上皇帝宝座的,太子当得也好不到哪儿去。

汉元帝刘奭刚出生两年,母亲许平君就被权臣霍光之妻霍显毒死。而且刘奭柔弱好儒,让一代雄主汉宣帝刘询非常看不顺眼,所以刘奭屡屡遭到训斥:

“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乃叹曰:‘乱我家者,太子也!’”(《汉书·卷九·元帝纪第九》)

于是刘询便想废掉刘奭改立淮阳王刘钦,尤其是当时刘钦的生母张婕妤非常得宠。幸亏刘询喜新不厌旧,依然怀念曾伴他贫寒过的发妻许平君,刘奭这才侥幸保住了太子之位。

因为刘询重旧情,刘奭才保住了太子之位

与刘奭相比,唐中宗李显的命运显然更惨。

永隆元年(公元680年),在两位皇兄李弘和李贤一死一废之后,李显被册立为皇太子,并在3年后即位成为皇帝。不过此时他的亲妈武则天已经按捺不住成为史上首位女皇帝的野心,所以李显仅在位55天就被贬为庐陵王。不过此时武则天称帝的时机还不成熟,于是就换了另一个儿子李旦继续当傀儡皇帝。

不过武则天称帝时已经67岁高龄,寻找接班人显然是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作为一个女皇,武则天在姓武的和姓李的子侄辈中间犹豫了近十年时间,最终还是觉得儿子靠谱。于是在圣历元年(公元698年),已经在均州(今湖北省丹江口市)和房州(今湖北省房县)被“监视居住”了14年的李显被召回洛阳,旋即再次被册立为太子。

能摊上武则天这个亲娘的,肯定上辈子都缺了大德

不过李显的日子依然不好过。为了自保,他不得不将两个女儿永泰公主和安乐公主分别嫁给武则天的侄孙武延基和武崇训。可即便如此,他的一双儿女李重润和永泰公主还是被武则天找借口诬以罪名、被迫自杀。

即便在神龙政变后重返帝位,但大半生都生活在恐惧和屈辱中的李显,显然已经丧失了权威和治国的能力,最终被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合谋毒杀。

北宋真宗皇帝赵恒一共生下了6个儿子,结果前5个全部夭折,就剩下个幼子赵祯。赵恒终有一死,能接班的只有赵祯,所以理论上这个太子应该被当成宝贝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上怕摔了吧?可事实上他却被那位野心不亚于武则天的章献明肃皇后刘娥当成了政治工具,使得赵祯在亲政之前的日子过得堪称暗无天日。

赵祯的生母是李氏本是刘娥的侍女,因刘娥生不出孩子,便想出了“借腹生子”的主意。于是她怂恿赵恒临幸了李氏、生出了赵祯,然后对外声称其为己出,刘娥也因此被册立为皇后。

赵祯之仁,也可以看作是软弱怯懦

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赵恒逝世,赵祯即皇帝位,但他年仅13岁,所以刘娥理所当然的临朝称制、朝权尽入其手。在此期间,刘娥屡屡欲行武后事,时有僭越之举,幸亏北宋的士大夫力量强大、坚决制止,否则赵祯的命运跟李显不会有什么差别。

哪怕刘娥成不了武后,但权力的美味也让她无法自拔,于是坚决不让赵祯亲政。直到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刘娥挂掉,赵祯才得以亲政,此时他已经24岁了。

也就是在此时,他才得知刘娥不是自己的亲娘:

“ 后章献太后崩,燕王为仁宗言:‘陛下乃李宸妃有所生,妃死以非命。’仁宗号恸顿毁,不视朝累日,下哀痛之诏自责。尊宸妃为皇太后,谥壮懿。”(《《宋史·卷二百四十二·列传第一》)

要没有赵元俨告密,素以仁孝著称的赵祯恐怕得悔恨终生。而这段故事后来经过改编,就成了今天为人熟知的“狸猫换太子”。

狸猫换太子当然是戏说,但赵祯被刘娥耍得团团转却是事实

赵祯以宽仁著称,还是史上首位获得“仁宗”这一庙号的皇帝。而换个角度,宽仁其实就等于软弱,所以赵祯在位42年,北宋的“名相贤臣”层出不穷,其实这就是臣权压制君权的表现。而庆历新政稍遇挫折即告放弃、契丹人稍一威胁就有了重熙增币、对西夏作战屡屡失利、国内“三冗”问题日趋严重,都是他这一性格缺陷的体现。

宽仁或者软弱可能是赵祯的天性,但要是没有刘娥给他留下的那段少年时的阴影,这个毛病爆发得也许不会这么严重。

  • 太子为啥命这么苦?归根结底都是因为权力。

古时人们常以“酒色财气”为人生四戒,意为这四种东西会激发欲望,使人无法自制:

“一梦中十八年,见了酒色财气,人我是非,贪嗔痴爱,风霜雨雪。”(《录鬼簿·邯郸道省悟黄粱梦·第四折》元·马致远)

但是跟权力对人的诱惑比起来,酒色财气什么都不是。

有了权力,酒色财气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东西

有人会说自己很牛,视权力如粪土。不过说这话的人,要么是根本没享受过权力的滋味,要么就是手里的权力不够大。所谓“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才是那些真正品尝过权力之美妙的人的共同体会。

所以在电视剧《康熙大帝》的主题曲中,词作者才借玄烨之口发出了“向天再借五百年”的呐喊,真真是说出了历代皇帝的心声。

所以求长生就成了历代皇帝孜孜以求的事情,始皇帝、汉武帝、唐太宗这等史上第一流的雄主明君都概莫能外,其中不少还因此而死。事实上能当上皇帝的基本没有傻瓜,人终有一死、没有一个帝王能够真的“万岁”,这种事情其实他们心里都有数。可再多的前车之鉴也压不住侥幸之心,谁都觉得自己是那个“万一”——为啥他们如此想不开、放不下,还不是舍不得手中的权力?

徐福东渡为始皇帝求长生不老药,由此引发了无数的故事

所以太子这个距离皇权最近的家伙,就让皇帝的心情十分的矛盾和复杂了。

只要是没有被长生诱惑得疯掉的皇帝,都得给自己准备个接班人,否则江山就会不稳。不过册立了太子,其实也就是给他们自己发出了一个信号,那就是朕老了、要完蛋了,权力终究要交到这个小兔崽子手里了……

所以很多皇帝对于册立太子的态度,是极端抵触的。比如说在史书中名声极好的汉文帝刘恒,在大臣请他早立太子时反应就非常激烈,甚至因此下了史上第一道罪己诏:

“朕既不德,上帝神明未歆飨也,天下人民未有惬志。今纵不能博求天下贤圣有德之人而嬗天下焉,而曰豫建太子,是重吾不德也。谓天下何?其安之。”(《汉书·卷四·文帝纪第四》)

——你们逼我立太子,不就是嫌我的德行不够吗?连我这个当爹的都缺德,那我儿子岂不是更缺德?我们一家都缺德,还立个毛线太子!

汉文帝堪称历代皇帝典范,但一样割舍不掉权力的诱惑

为了不立太子,刘恒算是豁出去了,就差指着大臣的鼻子骂大街了。

所以皇帝看太子不顺眼,动不动就拾掇一下这个觊觎自己手中权力的小家伙,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至于猜忌一下、废立一下什么的,都是常有的事。

尤其是那些所谓的雄主明君,给他们当儿子、尤其是当太子,那绝对是地狱级的难度。别说继承大统了,能保住小命都是上辈子积德。

始皇帝陛下牛吧?长子扶苏就被他虐了个死去活来;汉武帝刘彻威武吧?太子刘据一深得民心巫蛊之祸就恰逢其时的爆发了;光武帝刘秀英明吧?一发现老婆郭圣通“行事有吕霍之风”二话不说立刻连皇后带太子统统换掉;唐太宗李世民是“千古一帝”吧?甭管他表现得多么舐犊情深(这厮有篡改史书的劣迹),反正他把几个儿子耍得团团转这种事是无法撇清的;清圣祖玄烨号称“虽曰守成,实同开创”吧?可正是这货掀起了史上皇子夺嫡的最高潮,给现在的影视和文学作品提供了无数的八卦题材。

英明神武如刘彻,一旦发现有人威胁到他的权力时,也会完全的六亲不认

所以要是摊上个强势的皇帝老爹,太子们不如直接抹脖子来得痛快……

当然,太子被皇帝猜忌也不是没有原因的。毕竟作为“预备役皇帝”,距离至高无上的皇权咫尺之遥,他们难免不会生出觊觎之心,此时所谓的父子亲情自然连半毛钱都不值。于是他们会试探、会叛逆、会试图抢夺,尤其是赶上像康熙皇帝这样总是不死、更不肯放权的皇帝时,太子生出异心甚至杀心也不是什么稀罕事。于是李承乾、李重俊、燕帖古思等人干脆就玩起了兵变,只可惜手艺太潮事败身死。当然也有本事大的,比如南北朝时刘宋文帝刘义隆的太子刘劭,就成功的干掉了老爹、首开了弑父夺位的“创举”。

所以在那个至高无上的皇权面前,皇帝和太子就是天然的对头。然而不管是从父子还是君臣角度,皇帝都稳稳的压倒太子一头,所以太子的日子不好过也没啥可奇怪的了。

皇帝与太子既是父子又是君臣,这个关系就老复杂了……

不过也用不着可怜他们。看上去太子的日子经常过得生不如死,但只要有一线希望能登上那个宝座,付出任何代价他们也愿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