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古镇:“小地方”的“小故事”

南阳古镇因南阳湖而得名,水域面积辽阔,而陆地偏少,绝大部分的群众都生活在湖中的主岛上,也就是所谓的“镇上”。尽管我们的镇不大,但有趣的地方还着实不少。我生在南阳,长在古镇,没去过的“小地方”肯定还有,但对去过的那些仍旧是念念不忘,更何况有些有意思的地方就在我家附近。

“双火巷”离我家最近,相距不足百米。双火巷有两条巷子组成,一个南北向,另一个东西向,彼此成“丁”字状,南阳人都习惯称之为“火巷”。听老话讲,过去的火巷人多嘴杂,说什么的都有,还时常成为“是非之地”,这与火巷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双火巷面临两条街,且都是南阳镇的商业街,街上商铺林立,多半的生意人都习惯了明争暗斗,因为利益起点小摩擦是很正常的事情,由此可见,火巷有点“火气”也就不足为奇了。

说到双火巷,它可是我们那一代孩子的玩乐之处。虽说巷子不深,但“藏处”可不少,旮旮旯旯我们都藏过躲过,尤其是在那些黑灯瞎火的晚上。火巷里曾经住着几户人家,但时常都是闭门锁户,因此我们在火巷里疯起来都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巷子里的回声嘹亮,奇闻异事也不少,时隔多年,依然叫人留恋不已。

离我家不远的还有一个俗称“高台子”的地方,顾名思义,高台子因“高”而得名,而此高非彼高,绝非高耸那般。我曾一头雾水地听了好几年的“高台子”,儿时的我曾一直很好奇,也一直想解开对高台子的谜,还曾一度老想着攀爬南阳镇的这一“高”。直到有一次,我得了急性肠炎,家人领我去高台子就医,“马氏中医”也由此走进了我的记忆,两副中药下肚,急性肠炎便从此销声匿迹了。

其实,高台子并不算高,面朝运河岸,只是有几个高台阶,拾级而上,便是“马氏中医”的中药铺。马氏中医是中医世家,医术很高,名声很响,更有“神医”的赞誉,据说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求医者遍布全国各地。我记得,中药铺的老先生常常戴着一副老花镜,对望闻问切之术拿捏得如火纯情,三言两语便能令人心服口服。时过境迁,马氏中医从高台子搬了下来,但在古镇上依旧根深蒂固,而高台子还保持着原来的样貌,成了不少游客的驻足地,德高望重的它确实值得人去仰慕!

顺着我家旁边的牌坊街一直往南走,就走到了“南店子”。南店子距离我家有二里多路,由于位置较为偏僻,其住户多为渔民或跑船人。南店子的景色很特别,面朝大湖背靠田地,湖中波光潋滟,田间蔬果飘香。尽管我们很少跑到南店子玩耍,但仅有的几次前往还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记得干湖那年的秋天,不少镇上的人家都到南店子拾柴禾。那年干旱少雨,湖里的水一耗再耗,几乎到了干涸的境地,那时很多住家都还在烧地锅做饭。南店子的湖边有很多的苇子地,没有了湖水就更容易被收割,都说近水楼台先得月,成片的苇子老早地就被周边的“行家”给割完了,别处的住户只有拾的份。那年,我曾先后两次跟着家人到南店子去拾人家割剩下的苇子,苇子地里的蚊虫着实不少,虽未曾帮上大忙,但被咬的疙瘩却不少,那一个个疙瘩也成了消不下去的记忆。

关于南店子,我还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记忆。记得我上三四年级的时候,济宁市里的表哥来家乡玩,期间我带着表哥到南店子采荷花摘莲蓬。当路过一片沼泽地时,我们发现了荷的身影,缺少湖区生活经验的我直接喊着表哥奔荷而去,可没走几步我俩便陷到了淤泥中,谁知越挣扎陷得越深,最终都能弄了一身泥巴,不欢而散......

南阳古镇还有许多这样的“小地方”,虽说不怎么起眼,但总能占据记忆的一大片。常言道,“放长线才能钓大鱼”,时间正是记忆的长线,而今每每都能钓起记忆中最沉最好的东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