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饺子,吃出了真情味

那天,我和最要好的兄弟去吃饭,正琢磨着吃点什么时,他突然建议道,“要不吃顿饺子?”我听罢立刻脱口而出了一句,“好,走。”做了八年的兄弟,我俩情同手足,有空时都会一起打打球健健身,每每都在一起吃顿饭,我俩吃饭讲究简单实惠,常年的默契叫人没有任何的拘束。

来到附近的一家饺子馆,我们点了三盘韭菜鸡蛋的饺子,据说一盘有15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还给配了三小罐秘制的鸡汤,真的是第一次这么吃,确实还别有一番味道。说实话,饺子馅有点偏淡,好在鸡汤的口感极佳,更何况每一口都有浓郁的兄弟情,难得兄弟始终都记得我爱吃饺子。

说起吃饺子,那绝对是我的最爱,没有之一。至于为何爱上饺子,我想应与自己的命运有关。我自幼跟着祖父母生活,祖母经常给我包饺子吃,尤其是在逢年过节。那时,家里总备有一小搪瓷盆猪肉馅,祖母用酱油调制好,春秋时节能放得时间长一些,而到了夏季就放不了几天,吃的时候再配上一些白菜粉条及葱姜。祖母包的饺子馅多皮薄,馅里的汤汁香浓,皮上的口感劲道,蘸上陈醋蒜泥,那着实是叫一个美啊,我每次都能吃上两三碗,毫不夸张地说,祖母包的饺子多半是给我的。老家的那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饺子陪伴了我多年,从稚气未脱到三十而立,从在家依傍到常年漂泊,那一个个饺子逐渐积淀成了我心头的最爱,成了一份别有滋味的乡愁。

记得,我在外读高中那三年,每每月休回家,祖父总会提前准备好饺子馅,等我一回家就让祖母包给我吃。那三年,总感觉家的饺子说不上来的好吃,细碎的饺子馅里蕴藏了太多的东西,叫人禁不住地反刍和品味,每次都不敢吃得太快,生怕在家的宝贵时光一晃而逝,也害怕饺子的热量会一下子把嘴头的愧疚烫成水泡。那三年,饺子的确是我的一份念想,也是一种激励,于有形和无形当中陪伴着我、抚慰着我,要知道一颗恋家的心在饺子的包裹下始终都是温热的,可惜最终还是愧对了那层历久弥坚的呵护。

后来,我在县城参加了工作,定居在了城里,成了名不符实的城里人。尽管城里的饺子店挺多,饺子的种类也很丰富,但我还是找不到一家能够让自己吃出感觉的地方,更找不到一个可以收容我乡愁的地方。好吃的饺子到底是馅多皮薄,轻轻一咬,心事就很轻易地流淌出来。

独居县城的这几年,城里的姑妈每次包饺子都会给我打电话,姑妈的手艺和祖母有几分相似,延续着家的温度与亲情,我经常能够吃出其中的老故事老味道,尝到了时光的酥香,也咂摸出了生活的辛辣。不得不说,饺子里的某些东西真的不宜细品,混在一起的饺子馅通常很香浓,而一旦分开就显得尤为干涩。

如今,嘴馋时我就会买两袋速冻水饺自己煮着吃,买过的品牌水饺倒也不少,可那种冻住的情感始终都化解不开,无论怎么煮,总感觉自己煮不熟,因此自己经常把水饺煮破,到头来才知道最耐温的是那层真情。我吃水饺时总喜欢喝上小半碗陈醋,以至于饭后会反酸,反出那些经年累月的酸......

吃一口饺子,念一个人,忆一段事,真情味十足啊!

作者简介:马加强,济宁微山县人,济宁市作家协会会员、微山县作家协会理事、任城区作家协会理事、济宁市散文学会会员,走上写作发表的快乐之路已经有十多年了。曾先后几次参加市运会和省运会,现定居在微山县城,工作于微山县公安局。擅长于散文、诗歌的创作,陆续有作品在“诗潮”、“西北文艺”、“现代诗美学”、“今日微山”、“济宁日报”、“济宁晚报”、“微山湖文学”等报纸刊物上发表,并有多篇作品在中国残疾人杂志及各个省市的残疾人文学杂志上刊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