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沙 :口语诗越活越旺,有着极强的生命力,成为世界潮流

“口语诗”这个概念在汉语诗歌的语境中头一次富于尊严感和挑战性的被提出来,是在上世纪80年代,在风起云涌的“第三代”诗歌运动中。此前,外在勉强具备这一征候(内在追求也许南辕北辙)的作品,要么被当作“百花齐放”的最后一朵,要么倍受歧视地被当作“历史个案”来对待,因此我从来都拒绝用所谓“白话诗”、“民歌体”或上溯王梵志的方式来搅这个严肃的局。“口语诗”是一个现代概念,是现代诗的一大分支,并非有史以来所有具有口语倾向或口语化诗歌的大杂烩。

“口语诗”这一概念诞生的背景正是“第三代”主体诗人所带来的第一次口语诗浪潮,它由1982-1985年诗人们的地下写作实践(我视上海诗人王小龙写于1982年的《纪念》为“口语诗”的开山之作),通过1986年“两报大展”以及在此前后主流媒体对其做出的“生活流”误读而给予的肯定从而占得舆论的上风,它的新鲜感赢得了业内同行的追逐效仿,它的可读性赢得了一般读者的喜欢,1986-1988是“口语诗”写作迅速升温终至泛滥的两年,是“口语诗”的第一次热潮。

1989年是个拐点。历史的大事件与诗史的小事件终结了自1978年《今天》创办以来的现代主义诗歌运动。原本处于热潮中的“口语诗”一夜失语,让位给借死亡事件而甚嚣尘上的海子式的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现代汉诗的发展出现了诗学上的倒退。广西民刊《自行车》上一幅“不许倒退”的画代表着当时有识之士的心愿。

整个90年代,“第三代”中幸存的以及新起的“口语诗人”借理论界盛行的“后现代热”来与“死亡崇拜”、“历史崇拜”所带来的“知识分子写作”做舆论上的抗衡与对峙,用文本上的不断创新来完成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演进(而非倒退回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1999年爆发的“盘峰论争”正是这两大潮流十年对峙所积压的矛盾外化的典型表现。此后,以“口语诗人”为实体的“民间写作”再度占得舆论的上风,“口语诗”的风格特点和“口语诗人”的存在方式也十分自然地与新世纪到来后的“网络时代”相交,由此带来了“口语诗”写作的第二次热潮,这个热潮至今方兴未艾——如果不是这样,它不会成为一大热门话题。

据说,“第三代”是80年代在对“朦胧诗”的反动中来确立自己的,可是韩东在当年就曾呼唤“朴素”和“第一次抒情”;据说,“后现代”是在90年代对“前现代”的解构中来确立自己的,可是我在当年就曾强调“要说人话”——如此表述我是试图打破人们一谈及“口语诗”时那种不走脑子的“后置”思维,似乎永远是先有什么然后我们针对什么才做了什么。今天我们所谈论的现代诗范畴内的“口语诗”从来就不是一种写作的策略,而是抱负、是精神、是文化、是身体、是灵魂和一条深入人性的宽广之路,是最富奥秘与生机的语言,是前进中的诗歌本身,是不断挑战自身的创造。迄今近30年来,现代汉诗中的“口语诗”走过了自发轫到成熟的过程:前期带有欧化译体特征的拿腔拿调的叙述已经走入后期脱口而出气血迸发的爽利表达;前期以文化观念来解构文化观念的笨拙而机械的解说已经走向后期置身于生活与生命原生现场的自由自在;前期日常主义已经走入后期的高峰体验;前期语境封闭中的软语和谐已经走向后期大开大阖的金属混响——汉语诗歌也由此获得了一个强健的“胃”,由“口语”的材料铸成的一个新器官,它的消化功能开始变得如此强劲:一条由语言的原声现场出发,增强个体的“母语”意识,通过激活“母语”的方式而将民族记忆中的光荣传统拉入到现代语境之中,从而全面复兴汉诗的道路——已经不是说说而已的事,它已在某些诗人的脚下清晰地延伸向前——这是一条诗歌发展的康庄大道,它由所谓“口语诗人”踏出出自艺术规律的必然。

我曾发问过:既然我们“口语诗”老被“另”出来拎出来谈,那么“非口语”又是什么形态的语言?书面语么?书面语难道不是非原创的现成语言么?如果是这样的话,如果一个人的写作是无视并且回避语言的原声现场,他(她)在语言上的趣味不是关心泉眼何在而是拧开自来水管,我起码可以说这是一种抱负低下的写作吧。理论上辩不清的反对派通常会拎出几个门都没摸着的文学青年的浅陋习作来作为对“口语诗”的攻击,此种方式堪称下流,全然无效。

从浪漫主义抒情诗到现代主义意象诗再到后现代主义口语诗,西方人走过了几百年的路,台湾人从五十年代开始走后两个步骤,大陆人从七十年代才开始走,因为是在赶,用几十年时间走人家几百年的路,所以你会在一个时间段看到这几种诗型并存的“奇观”,这就是我们的现实。从国际上来说,我感觉现代主义意象诗与后现代主义口语诗还是并行存在的,只是写意象诗的一般都是老诗人,写口语诗的一般都是中年以下的,当然还有二者杂糅的风格。浪漫主义抒情诗几乎已经绝技,我想大家都会觉得:它很老土、已过时,这没什么可论证的。但让我感到奇怪的是:已经死亡的抒情诗,没有人骂,还常常被当做苛责其他形式的标准;频临死亡的意象诗再难懂也没有人骂,还常常以有技术有难度自居,惟有口语诗,天天有人骂,时不时便抓住某个不入流的人物恶搞一下,但它却越活越旺,有着极强的生命力,成为世界潮流。或许是老被批评,“口语诗人”便很注重“口语诗”的完善与发展,拿我个人来说,新世纪这十来年的写作,在坚持口语大风格的同时,很注意吸纳并再造意象诗的技巧和跳跃性,这在我自《唐》已降的作品中,是不难看出的。我在编评《新世纪诗典》时发现:诸多漂亮的意象出自“口语诗人”之手,这是耐人寻味引人深思的。

(0)

相关推荐

  • 艾略特诗歌三首,品读现代主义大师的精神和意象杰作!

    艾略特的<荒原>作为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鲜明的现代主义艺术风格.本文通过对诗歌中的典故.意象进行解析,进而揭示诗歌的隐喻性主题.<荒原>分<死者的葬礼&g ...

  • 沈浩波 ◎ “我为美而死”

    一.她的灵魂是她的伴侣 灵魂选择她自己的侣伴-- 然后--关上门-- 忠于内心神圣的选择-- 不再抛头露面-- 不为所动,她看见车辇,停在-- 她低矮的门前-- 不为所动,即使君王拜倒在 她的石榴裙边 ...

  • 观澜丨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上的发言:口语诗是世界潮流

    谈这个主题之前,我想朗诵一首诗. 命 我挖了一个坑.挖了一会儿 看着它 又把它埋上.我为命运埋下的纸钱 没有人会知道 我从来都敢于面对自己的身体缺陷并把它从容地写成诗,一首首能够击痛上帝内心的诗.击痛 ...

  • 伊沙口语诗 譬如李阳

    按:疯狂英语李阳和诗人伊沙居然有那么多相似之处.前者要让农民开口说英语,后者以<新诗典>为基地,挖掘新人,致力于口语诗的普及运动.很多英语学子都受过李阳"三最"的熏陶, ...

  • 过生日也有讲究?这样过越活越旺!

    生日,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人出生的日子,很多人每年都会纪念这个特别的日子,纪念的方式也各不相同.过不过生日,如何过生日,看似是小问题,其实不然,这里面也有风水讲究.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那么,他来到这个世上 ...

  • 这几天出生的女人,年龄越大越有钱,越活越旺夫

    出生日子不同,命运也会有很大的不同.有些日子出生的女人天生就是富婆命,年龄越大就会越富有,晚年享福不尽.而有些日子出生的女人却大多数命运坎坷.今天小编就跟大家来分享下,哪些日子出生的人年龄越大就越有钱 ...

  • 哈佛大学推荐:一个人越活越幸福的10个小习惯(建议收藏)

    有书 关注有书公众号,一起读好书赏美文.有书相伴终身成长. 3385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文 | 有书子豪 · 主播 | 杨枪枪 生活中,时常有人疑惑为什么别人日子越过越好,自己却年年不见起色.   其 ...

  • 真正厉害的人,在3个方面很大气,人生越活越顺

    大气是什么?就是做人做事,有大家风范,有舍有得,有主张,有气度.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大富大贵,但每个人都可以放大人生的格局,凡事不"小肚鸡肠",不与人斤斤计较,即便舍去多一些,也会更加 ...

  • 越活越好的4个习惯,请逼自己养成

    < 环球文摘 >每日经典,良师益友 作者:吴大爷 · 来源:正能量(ID:znl116) 人生如果错了方向,停下来就是进步. 常言道:播种一种行为,养成良好习惯:养成良好习惯,收获的是不一 ...

  • UC头条:哈佛大学推荐: 一个人越活越幸福的10个小习惯(建议收藏)

    生活中,时常有人疑惑为什么别人日子越过越好,自己却年年不见起色. 其实,所有光鲜亮丽的生活背后,都由一个个好习惯而造就. 正如培根所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生.&quo ...

  • 越活越累的人,有个共同点,看看你有没有

    文|雪落无尘 人的心里,如果装了太多的东西,就会杂乱不安. 人的心就像一个盒子,如果装了太多的东西,就会有种很乱的感觉.如果把盒子里没用的东西丢掉一些,就会整洁干净,自然觉得舒服. 生活,五味杂陈,去 ...

  • 哈佛大学推荐:一个人越活越幸福的10个小习惯

    " 习惯,看似微小, 却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 " 作者:子豪 来源:有书(ID:youshucc) 生活中,时常有人疑惑为什么别人日子越过越好,自己却年年不见起色. 其实,所有光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