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大成拳发力的秘诀!
提到发力,有人可能认为,发力不就是使劲吗,使劲谁不会使呢。实际上.拳术之“劲”不是人人都会使的。有的人力气很大,可是在拳术上却有劲使不出来,有的人力气并不甚大,可是能发挥得很好。我的老师杨德茂先生在教我推手时,他的本力较我差很多,可他的胳膊搭在我的胳膊上,我却抬不起来。他还曾经向我说过,王芗斋老先生在晚年时,端一小簸箕煤球就喘.当与人接触时,一发力能把人弹出丈余,并摔倒在地。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认为不用站桩,试力、走摩擦步就可以练好发力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大成拳的发力本身是拳术的劲.它包含很多的方法和内容,并不是笨力气,它是通过站桩.试力.走摩擦步得来的一种内劲即能量.通过发力得以释放。如果在站桩,试力.走摩擦步方面没有深厚的功底,要想掌握好正确的大成拳发力是不可能的。
通过站桩,试力,走摩擦步的训练所得的劲,发出来.是与日常生活中人们的习惯用力是有所不同的,它有自己独特的内容和含义。因为双方在进行搏击时,是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徒手搏击,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人的任何一个部位,都应该能够在不同的情况下随机应变地发力,以期克敌制胜。这是大成拳学之所以不讲招法,不讲套路的原因。
王芗斋老先生在其《大成拳论》中对大成拳的特殊性是这样说的:“今夫本拳之所重者,在精神,在意感,在自然力之修炼,统而言之,使人体与大气相接合,分而言之,以宇宙之原则原理以为体,养成神圆力方,形屈意直,虚实无定,练成触觉活力之本能,以言其体,则无力不具,以言其用,则有感即应。” 一有感觉就有反应,发力是无定位的,无论是头、手、肩、足、肘、膝、胯任何一个部位,只要有感觉就要立即发力,所以叫做有感即应。
有些初练大成拳的人,往往急于求成,愿意在某些枝节动作上下功夫,不是认真练习站桩。孰不知没有站桩.试力.走摩擦步的深厚基础,要想学会发力是不太容易的、往往有人有了感觉而没有反应,当有了反应.已经迟了。所以说初学大成拳的人不可先练发力,如果本末倒置.将是误入歧途。易形成错误的用力习惯.以后要改就比较困难,甚至比初学还难。
大成拳的核心就是以站桩、试力、走摩擦步为基础.在站桩的过程中.通过精神假借,意念诱导.在无力中求有力,在不动中求微动.在静中求动。培养掌握并至运用“浑元力”的方法。实践证明通过站桩.试力,走摩擦步的训练,就可以从精神到四肢百骸都能达到高度谐调和统一,并能在运动中充分发挥,本身内在的能量和潜力。用精神假借.意念诱导加速运动技能形成和发展,是大成拳始终不渝的练功原则。
站桩是蓄力,如何把所蓄之力释放出来就是发力。发力归根到底仍然是一松一紧的矛盾对立统一的问题。大成拳认为:“松和紧”是构成人体运动的基本矛盾。就大成拳全部训练内容来说,就是怎样正确地掌握和运用“松和紧”的问题。所谓松紧就是肌肉的松紧和精神上的、心理上的松紧,而首先是精上的松紧。一个人如果精上不放松,老是处于紧张状态,有什么功夫也发挥不出来,大成拳的训练就是从训练放松开始的.然后训练松紧的相互转换.达到松紧高度谐调。只有会松才能会紧。也可以说有什么程度的松,就有什么程度的紧。而在大成拳的训练过程中是要求松的时候多,而紧的时候少。发力就是紧的一瞬间的作用,当触及到对方后就马上松下来,准备再作下一次的紧。在松紧转换的过程中就有个速度问题.力量加速度作用力才大。
大成拳的发力是要求冷、脆、快.也就是瞬间的爆发力。以极大的力量,在很短的时间内,集中地发到对方的身上某一部位。如果是打的话,穿透力强.伤害性大,所谓穿透力,就说打在人的前面而痛在后面,往往使人难以接受。若是'放”的话,也就是“发”,能使人因失去重心而摔倒,伤害性小。与人较技时.有时用打,有时用放,有时打放结合,这是须酌情处理的问题。如果是友好切磋,以放为好,如果已经是生死相关。用打为宜,如果竞技可以打放结合。
打的时候,可能把人打伤.不一定把人打倒,而放的时候,可能把人放出摔倒,不一定把人打伤。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有时打即是放,放即是打,放打结合也是大成拳的一个特点。
一般,打是在最近的距离,极短的时间中的动作。而放是在打击的过程中.接触对方的肢体时加大了动作幅度,延长了动作距离,增大了接触面积,因此作用的时间也就相应延长,身体在运动的情况比打要大。也就是说放比打要慢些。但是“放”比打还难些。
在相等的力的情况下,速度越大,而冲量就越大。所以大成拳很讲究速度,要在一刹那,调动全身各部位均整一致,把力量发放到对方身上去,使对方感到迅雷不及掩耳,惊恐万状,而防不胜防。要作到这个程度就必须在基础上下功夫。归根到底还是得站桩。
发力是在站桩,试力,走摩擦步等功夫有了相当深厚的基础以后才能训练的。也就是说只有在站桩、试力,走摩擦步中得到浑元的拳劲儿,才算有了点真实的功夫。否则只是本力。
有了拳劲儿.不等于就已会发力.有时有劲还发不出来。一般来说.不会发力,或者发不好力,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一些情况:在发力前精神紧张,肌肉僵滞,有力发不出来。动作不仅不谐调.有时发抖发软。害怕就是这样。
例如,你遇上一个手持凶器的壮汉.你一紧张.就束手无策,你若遇上一个小孩也手持凶器.你认为一个小孩没有什么可怕的.精神放松、你可能发挥得很好。这就说明精神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另一种情况,你虽然没有什么畏惧.动作也谐调有力,但是发力时间过长.没有加速度,形成一种单纯的推拉.不是猛然间的爆发力.不是猝然的撞击,也不是拳术的真实力量。拳术的真劲发于内而形于外。
大成拳要求一动无处不动,意到力到,时间短促的爆发。时间越短.而力量越大,速度越大.力量也就越大。正如从高空落下的冰雹,虽然个头不大,但是能砸死人。这是因为重力和地球的引力又加了一个九点八的加速度才致于此。所以重力加速度很重要。
总的来讲,精神和速度的影响是很大的。质量再大的物体,如果没有速度对于人也是没有什么作用的。如果质量大再有加速度,那威力可以说是不得了的。所以站桩可以增加人的质量,也就是储存能量,能量储存得越多.其功力也就越大,再有加速度,其威力也就越大。人的精神可以促进加速度的形成。
练大成拳要搞清楚力量和加速度的关系和道理.也要搞清楚人的力量是如何传导的顺序。大成拳的发力其根在脚,发于腰.使全身力量达十指端以外。在太极拳的理论中也有:“其根在于足.发于腿,宰于腰、形于指”的说法,在形意拳中亦有:“消息全凭后足蹬”一说。从各家的拳学理论来看,大成拳的发力是集各家拳术发力之长处,并建立了其独有的发力训练体系。首先是精神训练,从站桩开始就要求有意念假借.虽然形体不动,而在意念上,设有大敌当前,生死相关,与其搏斗,求已生存,应当以大无畏的精神与之拼搏。全身毛发皆竖,时刻准备迎敌。有了这样一种意境,才能全力以赴.一旦交手.一触即发.一发即止。精神上大有断木碎石之意,当之即摧之势。意念中的力的指向,要向远方伸延,有力透敌背之意。精神上的真切是发力的关键所在。无畏的精神,必胜的勇气,是练技击的首要条件。如果精神不够,有再好的技术也发挥不出来、因此说精神非常重要。
我的老师杨德茂先生说过,站桩是蓄力.而一切动作均为试力。试力是拳中之最重要最困难之一部分工作。试力为得力之由,力由试而得知,更由知始能得其所以用。体认各项力量及神情,以期真实效用,由此不难理解发力本身也是试力。只是试力要求争敛互为,动愈微而神愈全,慢优于快.缓胜于急,欲行而又止,欲止而又行,更有行乎不得不止。止乎不得不行之意.以体认全体之意力是否圆满,其意力能否随时随地应感而出,全身精神力量能否与宇宙发生呼应,假借之力.与空气发生摩擦和与地心产生争力。
发力时,须要身体舒放、屈折含蓄,不可断续。也就是全身无节不争.瞬间的互争.形成整体之争。全身的二争力越大.所发出的力量也就越大。由于人的自然本能就是上下劲大.所以上下争力最为重要。所发之力要上速度.比起试力来要快得多,而且要连续不断。
王芗斋老先生说过:“发力,须保持身体松和,发力含蓄而有听力。以待其触.神宜内敛,骨宜藏棱,要在身外三尺以内,似有一层罗网包护之,而包罗之内,尽如刀叉钩错.并蓄有万弓待发之势,然却在毛发筋肉.伸缩拨转.全身内外无微不有滚珠起棱之感。””
发力是由蓄力和试力两个过程组成的。蓄力和试力之间是有极密切的内在联系的.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要想发出很大的力量.首先就是蓄力。所蓄之力就是通过站桩得到的浑元待发之力;蓄力要求是在站桩或试力的情况下,周身都要保持内清虚.而外脱化,松和自然,神庄,力均,意念放大,发挺腰松,周身关节似有微屈之意.体认各项力量及神情,以期真实效用。要作到似松非松,松紧适度的待发状态。如果过紧则无力可发,没有后劲。过松则发力迟缓,往往被动.可能给对方乘虚而入的机会。若想再变主动就比较困难,而过紧时也可能正是对方的所需。所以应刚柔相济,一定要掌握住火候。
人在运动的状态下,瞬间从身体某一部位.迅猛地将浑元力爆发出来,就必须有整体的力量。在拳术中所谓力“整”就是力量的分布要平衡协调,上下要相连.前后,左右要平衡。使周身含蓄,紧密结合一致而为用。浑身之节,点、面、线一切法则,无微不有先后.轻重、松紧之别。“整”又包含有“紧”的意思。在拳术中和“整”相对的概念是“散”。”'散”又包括“松”的含意。“松”的过度就是“散”。大成拳要求保持间架,就是不能“散”的意思。间架一散就受制于人。
大成拳力量是松紧互用,在发力的一瞬间,要求做到极“整”,也就是极“紧”。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发动周身一切可能发动的力量,还要保持身体的平衡均整。一发之后,立即放松,以利再发。也就是说“发”和“收”都要求作得非常快。就是一触即发,一发即止。“松紧,紧松匆过正.虚实。实虚互为根 ”。必须配合适当才成。
大成拳中所谓的“功力“,系指力量的发出能在不同的情况下.可快可慢,经过的空间路线可长可短,动作或大或小,体位斜正均可发出整劲的能力。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功夫和力量。
大成拳的发力,包括有形和无形,有定位和无定位,整体和局部,主动和被动,定步向前。定步向后下,定步向左,定步右.活步向前,活步向后下,活步向左右等种种发力。而最基本的一种叫正面整体发力,也叫定步向前整体发力。下面只讲一种,走步向前整体发力。
定步向前整体发力,是大成拳最基本的发力之一。其准备姿式,是站成和技击桩一样的丁八步。身体重心落在后面的腿上,两腿支撑体重分布为前三后七。大腿外侧边缘似有力微向内滚裹,两膝则做向外张。两小腿外缘亦似有力向内滚裹,两脚有意外张。前脚要后跟虚起,即脚掌着地,后脚要实。膝盖骨有力向前指,同时后胯要向后略靠,胯关节处力向后引与前膝向前指的力形成相引相争。两手抬起,在前胸两臂成抱树或抱球状,有撑抱之意力。何时发力,力始平均平衡之后,仍须复原,如枪炮之弹簧伸缩不断之意。这是准备姿式。
向前发力的时候,两手半握拳,中指和无名指以及小指的指尖轻触掌心,成空心状,拇指和食指成一个环形,虎口微张。两拳相距约一拳,前手略高于后于,其距离也约一拳。全部要求除手型有变化以外,其它都和站技击桩的要求一样。但是特别要注意的是手高不过眉,低不过脐,长不过尺.短不逾寸.也就是向前推时手不逾尺,向怀内抱时近不贴身。左手不住鼻右来,右手不住鼻左去,要始终保持这样的间架。也就是间架绝不能散。
在发力之前,要设想自己的肩到肘这一段,如同没有,或者是一个锤柄。同时假设肘到手这一段如同一个钢钎。这样作的目的有利于肩部的放松,有利于力量的传导和精力的集中力量撞击在钢钎上,通过钢钎再传到接触点上。有了这样的设想以后,开始发力。发力是首先后脚蹬地,推动身体伸张向前摆动,要设想整个身体如同一个质量很大的大锤,骤然间要用整体惯力去撞击肘关节,以撞击前手肘关节为主。这时的意气力如同流体一样随而倾击,直冲前手关节,将力通过接触点传给对方。作发力练习时,要有假借的参照物,虽然手未能触及,但力要通过手放出去。
在与撞击的同时,双手要向内拧转着向前方伸出去。假设在与对方身体接触的一刹那,手指被弹直.此时就会觉得有一股强大的力量破指而出,将对方摧倒或摧出去。这样发力的动作做完以后就恢复原位,就算完成一次发力。复原以后接着再发,要连续练习。
前后左右,互换无穷,操之愈熟,愈感其妙。当然这还不算完,关于松紧沉实之利用,刚柔静惊之揣摩,路径之远近,间架之配备,发力之虚实,宇宙之力波.以及利用时间之机会等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大成拳的发力与实作是有密切关系的,发力作得好,实作也就相应的好。因此在发力时还有许多事项需要加以认真注意,如果稍有忽视,对发力也是不利的。
在发力前,要周身空灵均整,精神饱满。要作到周身似松非松,不用僵力。若有用力,筋肉就要僵滞,一有僵滞,就会影响发力的速度和效果。但是也不能松懈。一旦松懈何言发力。发力时要求一触即发,一发即止。
在发力的瞬间,后胯往后下靠,前脚膑骨要有向前指的力,前脚猛然住地下一踩,好象踩到地里去一样,又如踩空一个台阶那样猛然。在发力的瞬间一踩即提,不许延长时间,此时的两腿支撑体重分布是前七后三。虽说是一踩,形式是脚踩,实际上是整个身子劲。踩下以后,要很快就弹回来,复原到发力之前的状态,仍然保持前三后七,前脚跟虚起以利再发。人有时不意失重,要倒未倒,如果能人为的作出那个劲来便好。
随着整个身体对肘部的撞击,头要向斜上方领,扣齿,下颌与脖颈有夹劲,额头也要相应地向前撞击。如牛顶架,冲劲很大。同时双手分拧,两肩外撑,两手不允许伸直,要形屈力直。头、手、脚,整身,同时动作,求其整劲。动则如怒虎出林,全身如灵蛇惊变,急若火烧,颇有神助之勇。
发力时精神上要求放大,力指向远方,意如摧动高楼,一推即垮的气势。在意念上要追求意境的真实感。诱导周身的精神“激发”状态。“具有烈马奔放,神龙嘶噬之势”.要有谷应山摇一起撞的情景。总之精神上要压倒一切。
身上要有弹性,间架不瘪,要拉之不开,压之不瘪,永远保持发力时的持续性,要有往有来,互换无穷,不能孤注一掷。要声力结合同时齐发。声能助气,可以弥补发力之不足。可以验证发力是否笃实均整。
练习时须先由何处入手,王芗斋老先生是这样说的:“习时须先由节段,面积之偏倚而求力量之均整,继由点力之均整揣摩虚实之偏倚,复由偏倚之松紧以适发力之适当,更由适当之发力利用神光离合之旋绕与波浪弹力之锋棱,再以浑身毛发,有出询问路之状而期实现一触即发之功能。”这段文章虽然简短,实际上很难。习行者应细细揣摩。
发力就是对浑元力作最大限度的发动。在发力中,人的肢体同时具有前后,上下的伏动,弓曲伸张,左右横向摆动,旋转前伸等特点。从形体来说,形屈可以形成三角支撑力,旋转前伸可以产生螺旋力,伸缩可以形成弹簧力,间架构成斜面力等等。从体内来说,由站桩而得来的内劲,可以说是意气力之合,它的流动速度给人的感觉,用语言也说不太清楚。举个例子来讲,如同一个装满煤气的煤气罐,你扛在肩上往上扛,每上个台阶它都有一股前冲的劲。就是这种劲,在发力中释解出来。
大成拳的发力是外形看着简单而内部却非常复杂。能量是通过形体表现出来的,形体的协调又很重要,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但是有形的动作好练,而无形的内劲是难求的。要想练好发力,就必须在站桩上狠下功夫。各种劲都是从站桩中求得的。只有坚持不懈地站桩,像储蓄一样,日积月累,积少成多,才有纯厚的功力。所以练功不可拔苗助长,更不能望洋兴叹,止步不前。只要坚持持久地练功,自然领悟其中之奥妙。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