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博物馆资源,提升教育价值
题要:
本篇文章围绕源泉博物馆近十年来自身定位、藏品资源资源研究、挖掘其内涵,融入教育,发挥文物藏品价值,服务社会,所做的策略分析,课程开发、活动体系、执行原则等方面进行归纳整理,深化总结。实现了博物馆的教育使命,提升了市场价值,促进了自身发展。
▲源泉博物馆鸟瞰图
源泉博物馆是以徽文化为核心特色的地域性博物馆。源泉博物馆在整合资源中依据自身现有的文物藏品及属性分类。围绕博物馆自身定位与优势,以安徽地域文化、历史沿革、徽商、徽学、徽文化为主线,藏品主要代表了安徽历史、政治名人、徽商徽学,其与当地的发展环环相扣,与人们的精神生活息息相关,极具关联度与亲和力。
▲源泉博物馆元德堂老宅原貌
阐述文物藏品与每位安徽人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收藏自己的记忆,讲述自己的故事。挖掘文物的属性及内涵,将文物藏品与大局结合、与当下结合,与人的天赋结合、与文化需求结合,明确表明这个与“我”有关,鲜活生动。
▲孩子们动手体验汉画像石拓印
在教育的课程开发、活动策划,紧紧围绕着“徽”做文章,以“徽”为根基。
为了实现系统化,博物馆将张远林现代美术馆、一莲瑞德学堂、明经书院、视茗茶院等实体统一纳入项目规划,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了集约式的服务体系,达到统一策划,规模运营。
源泉博物馆收藏的文物藏品主要有古徽州石刻造像,石刻瑞兽,皖北汉代画像石,汉画像砖,徽派古建筑,匾额楹联、徽商历史遗存、徽州契约文书、古籍版片,粿印饼模,木雕、石雕、砖雕等建筑构件。以上藏品是我们策划的源头,以点到面。利用文物藏品的内涵,将其活化,将其“动”起来。
▲玩转老磨坊,体验农耕乐
以兴趣入门,我们认为学习是“玩”出来的,是理性与感性的融合,理性代表科学,感性代表艺术,科学改变世界,理性美化世界。通过“玩”提升两者的心智、模式。理性分析,感性启发。为此我们策划了针对性的互动体验项目,比如:粿印饼模话团圆——团圆文化、雕版拓年画,非遗带回家、体验徽商学消防、山北老磨坊,体验农耕乐、博物馆里寻宝藏等。
▲学习朔望礼
▲龙船上拓印雕版年画
通过以上的活动,我们深深体会:执行是成败的关键,一个好的策略往往在执行中容易发生偏位、走调、忽略细节、标准模糊,其中85%败在执行中。
▲茶馆里学习茶艺礼仪
我们对执行的要求提出了八字方针——“理解、准备、确认、执行”。在实施中及时进行调整,必须朝着原定的方向迈进,项目结束后及时总结,形成执行风格与模式,执行是成功的有力保障。
学校与博物馆两条线形成了一条教育大道,携手平行向前,融合互补,两条腿走路,用不一样的体制激活教育,两条道路不偏离、不交叉。为此我们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先后开展了文博走进高校、当天禄撞上T恤等文化走出去项目。文博公开课在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徽州小学等展开,先后邀请美国莫米谷校长,芝加哥艺术院校校董Stuart Grannen ,校长、老师、家长座谈交流,联手旅行社、教育机构开展论坛,共同策划教育方案。
▲源泉博物馆汉画像石拓片展览
目前主要有以下课程进入校园:《趣识民俗园》、《博物馆与生活》,《从收藏徽文化到一座博物馆》 ,《汉画像石拓片:汉家日月里的人世风景》,《收藏的故事,三十年的寻觅,三百年的辉煌》,《徽商的启示-创业与转型》,《博物君子,其必由学》,《茶礼初识》,《茶席初体验》等。
目前我们发现组织学生进入博物馆最大的困境:组织难、安全风险大、资金少。博物馆现针对以上三点做出下面调整
A.对于走进博物馆的学校,制定整体接待方案,提供文字及图片档案。
B.安全风险转接给旅行社、接待方,由校方监督配合。
C.资金筹措主要依靠国家政策,家长、校方文化消费,博物馆让利。
博物馆在整合资源,开发教育的过程中,自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形成了个性化的教育模式,提升了博物馆的学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同时也输出了“教育服务”,赢得了社会和政府的资金支持,增加收入稳步成长,有效的解决了发展中的困境,为博物馆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可谓名利双收。而作为学校:从外部扩充教育资源丰富了教学内容,激活了学习模式,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促进了教育变革,贯彻落实了研学旅行政策。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开阔视野、提高艺术修养,启发自我、提高自信。在理性的基础上融入感性。“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对于孩子而言:“好玩的博物馆才是一座好的博物馆”,让孩子们在玩中、笑中、动中、体验中传承了中华文化。
▲天眷有德门坊前几十个国家留学生合影
通过近十年来的坚持不懈,整合资源,服务教育,我们的体会是:社会教育潜伏着巨大的市场,文物内涵无穷无尽,亟待挖掘,深耕细作。博物馆的教育模式和数据库的建立需要个性与积累,博物馆在践行中自身获得成长,社会受益,中国的传统文化获得传承。
源泉博物馆简介:
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馆草创于1981年,2003年6月29日被安徽省政府批准为首家民办博物馆。
新馆位于合肥市科学岛路博物馆群1号,占地50余亩,于2009年5月1日正式接待观众。目前拥有关于安徽历史文化、重大事件、政治名人、民风民俗等相关文物藏品6万余件。
拥有徽商文化、徽州木雕构件、石刻造像、石刻瑞兽、匾额楹联、徽州古砚、崇善堂等十二座专题馆和古民居群落,最终将建成三十座专题博物馆,形成在国际上具有规模化、系列化、学术性和地域性的博物馆。
2011年3月我馆成为安徽博物院对口帮扶民办博物馆。2012年被安徽省文化厅评为“全省首批十佳民办博物馆”。2013年被安徽省文化厅授予“安徽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16年被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优秀非国有博物馆”称号。2017年被合肥市教育局授予“合肥市全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
自2009年博物馆开放以来,我们始终履行博物馆的教育使命,服务教育不断整合馆藏文物资源、地域文化“收藏自己的记忆,讲述自己的故事”,让文物藏品活起来。原创“展、动、研”三位一体的展览模式。
对“馆校合作项目”适时调整、升级,受到教育机构、学校、旅行社、党政机关的一致认同和积极参与。盘活文物资源,使其充分融入当下社会,融入教育。体现了其应有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现将我们的思路与践行与大家共享,欢迎大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