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最好的纪念——读巫鸿《物尽其用》
爱过的人 读过的书 经历过的事
成就了当下的你
2020年读完的第一本书是巫鸿老师的《物尽其用:老百姓的当代艺术》,真的可以感慨一把岁月催人老了,虽然我只有三十来岁,但已经感受到时间的仓促,一如我十年前感受到人的行为在时空中的局限性一般,顿生悲凉之感。不过可惜的是,还好有收藏,有艺术,有父母爱人和儿女,一生的挚爱。
《物尽其用:老百姓的当代艺术》是对宋冬先生的装置艺术“物尽其用”的全面介绍和总结。读这本书的缘由,是对巫鸿老师作品的信赖,但读出来的却不只是信赖,还有温暖和感动,这源于这个关于艺术的故事。“物尽其用”,如其字面涵义,让物品发挥最大的效用,说明白一点就是“省着点儿!”这个现代展览,缘起于宋冬想帮助母亲摆脱思念的困境,重新发现生活。主要展品为母亲60多年所积攒的各类日常物品,普通道不能在普通,如布条,如脸盆,如鞋,如肥皂,如木板,如衣服,等等,所有的日积月累积攒下来的生活物品。这些物品仿佛岁月的见证,一件件陈列出来的时候,便是一个家庭时代变迁的缩影。同时,展示出来的是时代背景人人的生存状态,非常亲切温暖而震撼人心。
当人们走进现代艺术展馆,又走过这些经历了岁月的物件的时候,会作何感想呢?我想,首先是惊吓,“这也算现代艺术?”然后是惊喜,“这个物件我们那时候也用过呢。”再然后是惊叹,“真好,过去的一些事儿仿佛就在眼前。”最后是沉思……是啊,当把我们一生所用过的物件摆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怎能不做出这样的反应呢?而这个展览的物件,是60多年的积累,纵跨4代人的时光,不能不悠然而生敬佩之情和岁月之思了。
回想起来,自己身边还有哪一件东西能够跟随自己度过漫长的岁月呢?也许一件也没有,也许有那么一两件珍爱的,也许很多。每每看到这些连接着过去,特别是积淀着亲人爱人气息的物件的时候,我们内心里关于时光的记忆就被打开了。收藏,不就是这样的意味吗?在看《天堂电影院》的时候,总是被电影最后一节所感动,那些过去被剪辑掉的电影片段的回放使人潸然落泪。回忆的美好在于昨日不可复现,点滴的珍藏仿佛一把钥匙打开记忆之门,引领我们走向对过往的回味。
宋冬先生的装置艺术“物尽其用”,与其早期的装置艺术展览一脉相承,都是处理的家庭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背景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和二十一世纪出中国的原生家庭。在巫鸿的书中,结束了他的早期作品,很重要的作品是《抚摸父亲》,也是特别让我感动的,这应该也是独居特色的一个系列作品吧。
按照宋冬先生的解读,《抚摸父亲》将我的手的影像投影到父亲的身体上,实现的是我与父亲之间灵魂的交流:用我的真实的手去触摸父亲的灵魂和用我的灵魂去触摸父亲的真实的身体。我想,正如巫鸿老师所言,他实现了一种与父亲“接触”的方式,克服了父子之间的代沟,同时也强调了这个代沟的存在。诚然,从现实意义上来说,确如巫鸿老师所言。从更深层次的交流来探讨,身体的接触与灵魂的沟通都是相统一的,最终是交流,找到一种适合于父子之间的语言。对于中国传统背景下的父子交流显得尤为迫切。
在网上搜来关于《抚摸父亲》的相关资料认真读了,看到宋冬先生关于作品的图片,对自己很触动。这让我忆起父亲生病住院的那段时间,我第一次真切地面对父亲的身体,而她已经被癌细胞折磨得很消瘦了。当我们把父亲从手术床上抬到病床的时候,内心里的疼无以言说……
直面身体的时候,无需言语;直面灵魂的时候,保持默然。对于神圣如此的真实,我们唯有敬畏与感恩。
(照片均来自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