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还是“性恶”

“性善”还是“性恶”

读《荀子》第二十一 《性恶》

(峻岫)

(原文)

故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徵于人。凡论者贵其有辨合,有符验。故坐而言之,起而可设,张而可施行。今孟子曰:“人之性善。”无辨合符验,坐而言之,起而不可设,张而不可施行,岂不过甚矣哉!故性善则去圣王,息礼义矣。性恶则与圣王,贵礼义矣。故檃栝之生,为枸木也;绳墨之起,为不直也;立君上,明礼义,为性恶也。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荀子说:“故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徵于人。善于谈论古代的事情,必然对于眼下的事情有所节制;善于谈论天道的人,必然要从人道方面得到验证。第一句话就是“借古讽今”,“历史可鉴”的意思。第二句话则是说,“天人合一”,“天道”就是“人道”。这些话对不对呢?历史是可以借鉴的。至于天人合一,则是一种观念,也就是说,人要尊重自然,遵守宇宙法则和自然规律。“凡论者贵其有辨合,有符验。”凡是议论,辩论,就是能够得到验证,得到契合,像符信一样,是真是假是可以验证的。“故坐而言之,起而可设,张而可施行。”所谓辩论站得住脚,就是说,可以坐而论道,站起来就可以施行,推广出去就一定有效果。“今孟子曰:“人之性善。”现在孟子则说“人性善”。那么是不是人性善呢?“无辨合符验,坐而言之,起而不可设,张而不可施行,岂不过甚矣哉!”不经过讨论,不经过论证,不经过核查,不张铺开来施行一下看看效果,就下结论那就太过分了。“故性善则去圣王,息礼义矣。”既然人性善,那么还要圣王干什么?还要礼仪干什么?都取消好了。荀子的观点也是错误的。人性无所谓善、恶,因为人活着,能够生存是最起码的要求。为吃,为穿,为住好房,为开好车,欣赏美,创造真善美的生活,你努力奋斗,积极打拼,不是性恶,而是人类积极向上的表现,是努力创造丰富的物质世界和完美的精神世界的表现。只有损人利已,损公肥私,违法乱纪,践踏法律,与人为敌,打家劫舍,杀人越货之徒才是性恶。所谓“圣王”之功,其实就是建立法治,提倡文明,推进和谐,倡导仁义,主张诚信,奖掖善良,为民谋福祉而已。因此“礼仪”不是因为人性恶而设立的,而是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古人说:“相属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人与动物的区别就是人有礼仪,即便是性恶的大盗、土匪他们也有礼仪。礼仪、秩序是建构人类社会之必须。所谓“礼仪”就是顺序次第,先后上下进退的区别等等。“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管子·形势解》]有了礼仪,社会才能和谐,人与人才能和睦相处。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礼仪是保障人与人和睦相处的规矩。“尊老爱幼”是礼仪,“相敬如宾”是礼仪;“谦虚和蔼”是礼仪;“互相帮助”是礼仪,这些美德都不是因为人性恶而设立的。人间的确有竞争,有矛盾,有斗争,这些也并不都是人性恶的结果,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持的立场不同,身处的环境不同,学识经历的不同等等,都会引起矛盾和斗争。离开规矩不成方圆,木器制作,离不开绳墨,人类社会离不开法律、规矩和礼仪,道理是一样的。(署名 原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