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精炼史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同于西方哲学的个体独创性,中国哲学在总体脉络上常表现成为当下时代的社会意识形态,并时刻反应社会思潮和政治形势。故其演化的时期同朝代的更替较为一致。

中国哲学从宏观上,分为先秦诸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清代考据学。

先秦诸子学主要以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的破坏与国家分裂为时代背景,以百家争鸣的思想解放为特色,表现为许多思想家作为士人游说于诸国之间,讨论的主题为什么样的制度和文化更能让天下太平。

两汉经学以汉朝统一政权后寻求能稳固国家一统的指导思想为主要背景,学派以儒家学说为中心,融合先秦其他诸子,思想主要为天人相应与礼法并用,主要贡献为整理了散落在民间各处古书并加以解释,但这种繁琐的解释与天人相应的神秘思想相结合,导致经学最后成为讨论灾异神鬼的谶讳学说。

魏晋玄学以汉末国家破裂、政治动乱、士人常造迫害为背景,学派主要为以道家思想为表现的儒道融合,讨论的主要问题是自然与名教的关系问题,名教就是汉代儒家政治礼教。

佛教产生于汉代,发展于魏晋,成为国家学说于隋唐,隋唐时期佛教繁荣具体表现在大乘佛教的兴盛、寺庙的全国兴建与海量的译经。(由于佛学自成一条大脉络,故在此不展开叙述,以保留中国学术演化的精炼脉络)

宋朝以朱熹为大成的理学与明朝以王守仁为创始的心学合称宋明理学。其源头是隋唐时期因儒学衰败产生的儒学复兴运动,学派主要通过肯定“论孟大中”与儒家道统来回应佛道学说,学说的主要特征是通过肯定必然的天理和反对过分的人欲来讨论个体的心性与修养,末期由于大谈心性而成为禁锢人性的道德囚笼。

清代考据学又称汉学、小学或朴学,其背景是政治上清政府为削弱汉民族反抗意志不愿学者多谈心性道统,学说上由于宋明理学后期空谈心性远离书籍使学者自觉反思并回到书本详查其字句本意,表现为由官方资助大量收集和整理文献和考究字句含义。

整个中国哲学脉络展现出明显的时代性特征,包括对本时代政治与文化的建设与对上一时代政治与学说的反思。其次,相比于西方哲学更多讨论形而上的“天”是什么,中国哲学则更多地由讨论“天”与“人”的关系引发出做一个怎样的人的问题。由此,西方哲学更多地服务于肯定现在人的价值,而中国哲学更服务于建构未来人的价值,即理想与信仰。虽然真善美在最高维度具有统一意义,但从中西方哲学的旨趣来看,西方哲学更喜求真,而中国哲学更喜求善。

步入近现代,中西方哲学面对科学的出现和高度繁荣后,逐渐表现出一定的疲态。哲学作为一门思辨的学问未来可期,但由于科学技术慢慢由冲撞物质世界转向冲撞精神世界,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未来还难以预料。

(0)

相关推荐

  • 王锟:事功转向与经史兼重

    浙东学派是一个不断被层累建构的历史过程.从后世建构的学术谱系来看,浙东学派滥觞于北宋"明州杨杜五子""皇祐三先生"与"永嘉九先生",形成于南 ...

  • 魏氏易经研究(4)——易学的分期

    上节讲到:"易学"指汉朝以来,经师.学者对<周易>经.传所作的种种解释,流派主要有"两派六宗".根据各派各宗在各个朝代研究易学侧重点的不同和产生的影 ...

  • 概论明清实学思潮及其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http://www.cssn.cn/zhx/zx_zgzx/201607/t20160730_3142816.shtml 步近智,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 100732 张安奇,人民出版社 ...

  • 《世界哲学源流史》中国上古哲学之一:夏代神话传说

    中国上古哲学之一:夏代神话传说 在我国古代的文献中,记载了不少有关原始群时期的人类的社会组织形式.婚姻和亲族关系以及生活状况等.<吕氏春秋>曰:" 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 ...

  • 《世界哲学源流史》中国上古哲学之二:商周时期哲学

    中国上古哲学之二:商周时期哲学 中国的奴隶制度,到了商代(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2世纪).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0 年),将近900 年中,得到了高度发展. 恩格斯指出:" ...

  • 《世界哲学源流史》中国上古哲学之三:周公

    中国上古哲学之三:周公 周公是西周初年的大政治家.思想家.姬姓,名旦,亦称叔旦,是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因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曾助武王灭商.武王死后,成王年幼,由他摄政,其兄弟管叔.蔡 ...

  • 《世界哲学源流史》中国春秋时期哲学之一:老子

    中国春秋时期哲学之一:老子 公元前770 年,周平王东迁洛邑,西周灭亡.春秋时期,大国争霸,王室衰微,旧制度迅速崩溃.伴随着这种政治社会的大变动,在思想上人们对天(上帝)的信仰发生了动摇,对人自身的作 ...

  • 《世界哲学源流史》中国春秋时期哲学之二:孔子

    中国春秋时期哲学之二:孔子 孔子是中国春秋时期的重要哲学家,博学的学者,政治活动家,伟大的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维护正在崩溃的奴隶制度,提出" 克已复礼" ,希望有一天能在齐.鲁这类 ...

  • 《世界哲学源流史》中国战国时期哲学之一:墨家学派

    中国战国时期哲学之一:墨家学派 中国春秋时期完成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社会由周王朝的统一走向霸权的分裂:到了战国时代,各诸侯国逐渐由封建地主阶级掌握了政权,经过长期的兼并战争,在黄河流域的广大 ...

  • 《世界哲学源流史》中国战国时期哲学之二:孟子

    中国战国时期哲学之二:孟子 孟子(约公元前390-前305 年)名轲,战国邹(今山东邹县)人,鲁国公族孟孙氏的后代.他是孔子的孙子伋(子思)的再传弟子,学成后归乡教学.大约在齐威王七年(公元前350 ...

  • 《世界哲学源流史》中国战国时期哲学之三:道家学派

    中国战国时期哲学之三:道家学派 春秋末期老子创建的道家学派到战国时期发展为不同倾向的两支.一是以宋钘.尹文为代表的唯物主义哲学流派:一是以庄周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哲学流派.他们都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 《世界哲学源流史》中国战国时期哲学之四:荀子

    中国战国时期哲学之四:荀子 战国后期,随着封建制度的确立与中国社会由分裂向统一的发展,法家哲学应运而生并且吸取众长形成主导社会发展的潮流.由荀子的法制萌芽到韩非子为集大成者.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