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三省村(贵州),“鸡鸣三省”地之一1
我们跟随中央红军长征的脚步,离开岔河村,返回高速公路旁的营山镇,再往贵州境内行进,进入毕节市,寻访贵州的“鸡鸣三省”地。
行驶路线:我们从岔河村出发,目标是继续向南到贵州毕节市林口镇的鸡鸣三省村。不料,当地的老乡和在石厢子彝族火把节维持秩序的警察同志,都说从石厢子不能直达鸡鸣三省村,因为不能过河(即四川与贵州交界的赤水河上还没有桥梁)。这下子把我的计划全打乱了!原先我依据地图设计的路线是能够南下过河的。自驾依赖道路,没有办法,只好沿来路返回,再从赤水镇进入贵州。这一绕,就得上百公里啊!好在[G76厦榕高速路]在延伸中,以后从四川进入贵州将便捷多了。参考路线如下(地名之间的数字km是两地之间行驶的大约公里数,中括号内是公路编号):
岔河村返回19km→石坝彝族乡(石厢子)11km→观兴乡30km→营山乡[叙-亦路]6km→往摩尼镇方向25km→往赤水镇方向18km→赤水河镇2km→赤水桥(进入贵州)[X703]县道18km→清水铺镇[X705]县道18km→清水铺镇政府2km→往林口方向11km→岔路口右行林口镇[X704]县道12km→岔路口右转接着右转(土路)1km→岔路口左行2.6km→“鸡鸣三省”路标5km→鸡鸣三省村学校
这一段路的路线多变,岔路口多,路标少,路况也不同,要把握住目标和方向。
上次我们到达的是中央红军长征到达的第一个“鸡鸣三省”地——四川叙永县水潦彝族乡石厢子(今石坝乡),这次我们到达的是中央红军长征到达的第二个“鸡鸣三省”地——贵州毕节市林口镇鸡鸣三省村。
我们经过赤水河大桥,前方就进入贵州了。
在林口镇里注意路标“鸡鸣三省红色旅游景区”,标明左转16km。
左转后的巷道非常狭窄,路面也已经破损不堪。
刚一出林口镇,道路就成为崖壁路,我小心翼翼地把车贴近石壁一边,慢速行驶。
行驶几公里后,来到一个限宽道口,路标指明“林前→鸡鸣三省”9km,道路是[C410](这种C字开头的道路编号非常少见),基本上是水泥路面,局部受塌方影响,是泥石路面。
继续在崖壁路上行驶。
进入鸡鸣三省村村口了。鸡鸣三省村一度改名为“迎丰村”,村里的门牌上现在还是“林口镇 迎丰村”。
穿过村子,我们来到一个水泥平台上,这就是“鸡鸣三省”观景平台上,视野开阔,峡谷深邃,可以观赏到“鸡鸣三省”全景。在这样山峦群峰无限的地方,有这么一块平地,真不容易!
川滇黔三省的各自“鸡鸣三省”地隔河相对,尽收眼底。我第一个念头,就是要看看我们昨天到达的四川境内的“鸡鸣三省”地!果然,在对面河岸的悬崖峭壁上,看到了我们昨天停车的四川的岔河村村道水泥路,看到了村道旁的《中国国家地理》“四川100个最美景观·拍摄点”标志牌(照片中右半部的白色方形物的左侧),以及从那个标志牌通向观景台的崖壁上人工开凿出来的栈道。
从下面这幅照片中清楚地看出,倒“T”字形的河道把山峦分为三块——左侧崖壁是云南境内镇雄县坡头镇德隆村地界,右侧崖壁是四川境内叙永县水潦乡岔河村地界,近前我们所在位置是贵州境内。谷底倒“T”字形处的河滩(露出了河床、石头)被称为三岔河河滩。
观景平台上有已修建成带栏杆的水泥台阶路,由此可一直下到河滩,这是由人工开凿而成的1380余阶、近千米长的栈道,盘旋缠绕在悬崖绝壁间,弯弯曲曲,时隐时现。估计这是沿着当年红军主力部队下到河边时走过的“盐道”而修建的,当年的“盐道”宽度仅容一人行走,而且没有台阶,相当陡峭。现今虽然还是小道,修砌了台阶就好走多了。顾忌体力问题,我没有走下去太远,持队旗留个影吧。
“鸡鸣三省”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三省之间因河流深切,形成独特的峡谷风光,三省交界之处地形各有特征——云南境内山脉由西北方向延缓而至,形如象鼻吸水;四川境内的绝壁最高,其上人工开凿出了一条沟渠和驿道(远看如栈道),显露“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险;贵州境内陆势险要,绝壁耸立,峰峦叠嶂,沟壑纵横,河谷幽深,岩石盘踞,气势恢宏,大有虎踞龙盘之势。
就这么隔着河(一条渭河、一条赤水河),川滇黔三个“鸡鸣三省”地对望着,想要开车过去,得绕行几十、上百公里!巧合的是,站在观景平台上,我们大家都听见了鸡鸣声,远远的公鸡打鸣声,但没有人听得出来三省那个地方鸡鸣。真是“鸡鸣三省”地啊!我认为应该是四川方向鸡鸣的可能性最大,因为我们昨天到达的四川水潦乡岔河村离“鸡鸣三省”地最近!而云南方向看不到明显的住居,有鸡鸣的可能性很小。
注意,尽管四川水潦乡岔河村离“鸡鸣三省”地最近,但它却不是“鸡鸣三省”会议地。
从地理位置而言,长征路上的三个有争议的“鸡鸣三省”会议地(四川石坝石厢子、贵州林口鸡鸣三省村、云南水田寨花房子),真正在“鸡鸣三省”位置上的,当属我们现在站立的贵州林口鸡鸣三省村。我把镜头正对到四川境内,那里的村庄是水潦彝族乡岔河村,而不是石坝彝族乡石厢子。石厢子离我们眼前的“鸡鸣三省”地还有十多公里。
看完了“鸡鸣三省”地,我们开始往坡上爬。在“鸡鸣三省”观景平台旁的高坡被称为老鹰岩,是鸡鸣三省村旁的最高处,竖立着“雞鸣三省”纪念碑,由萧克将军题写碑名。尽管三棱形的纪念碑显得有些简陋,制作也有些粗糙,但还是挺醒目的。碑身上的碑文援引《中国共产党六十周年大事简介》(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编、国防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编、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内容简介了鸡鸣三省会议。
萧克将军题写“雞鸣三省”纪念碑碑名的故事——毕节市史志办原主任谢正发的讲述
萧克当年并不在中央红军行列中,没有经过“鸡鸣三省”地,可为什么要让萧克将军题写碑名呢?毕节市史志办原主任谢正发说起了缘由:1995年,为了纪念“鸡鸣三省会议”召开60周年,中共毕节地委、毕节地区行署、中共毕节市委、毕节市人民政府隆重召开了纪念大会。会议的其中一个重要决定,就是在鸡鸣三省建立一块纪念碑,用以永远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长征精神。但碑名由谁来题写呢?经过商议后,大家一致决定请当年亲率红六军团在毕节征战过的军团长、解放后又来毕节视察过几次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上将萧克将军来题写。随后,市、区两级政府联合发文到北京,请求萧克将军为纪念碑题名。
当谢正发到北京求见萧克将军时,萧克将军正在住院,但萧克将军说:'鸡鸣三省会议我没有参加,但是周总理1972年说会议就在你们那里举行时我是在场的。我给你们题写鸡鸣三省几个字,就意味着我是认可鸡鸣三省会议就是在你们那里召开的,你们可以在那里去立块碑,做个纪念。’”
萧克将军讲到的周总理讲的关于“鸡鸣三省会议”会址的事,过程是这样的:1972年6月10日,周恩来在当时党中央召开的一次会议上讲话时说:“从土城战斗渡了赤水河。我们赶快转到三省交界即四川、贵州、云南交界地方,有个庄子名字很特别,叫'鸡鸣三省’,鸡一叫三省都听到。就在那个地方,洛甫才做了书记,换下了博古。”这次谈话,记录在中央党案馆存资料周恩来讲话稿《党的历史教训》里。
中央红军一渡赤水后,来到赤水河上游北岸的四川石箱子进行短暂休整后,由于鸡鸣三省有川盐古道贯通,而且黔军防守比较薄弱,加之地势险要,1935年2月5日党中央、军委纵队即从三岔河进入鸡鸣三省村,在这个小庄子里召开了会议。陈云、伍修权后来也回忆说:“我们进入鸡鸣三省的那段路很险要,只能够一人行走,只要稍有阻塞,就将是全军覆没。”
1995年底,萧克将军亲笔题写的“鸡鸣三省”文稿寄到了毕节,地、市两级政府很快抓紧时间建立纪念碑。由时任县级毕节市委书记的付传耀亲自带队到林口鸡鸣三省选址。“我们在传耀书记的率领下从毕节赶到林口鸡鸣三省时,正好是中午吃午饭的时候。站在老鹰岩的岩头,刚好听见三个省的鸡都在叫。”
纪念碑的建设由林口镇组织施工。1996年2月,纪念碑落成。碑座高60厘米,寓意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碑身高3.52米时,寓意为1935年2月,碑底为圆形,象征着各民族大团结。碑为三面碑,象征云、贵、川三省,侧面碑柱的“碑记”上,记述了当年红军长征来到鸡鸣三省的大体情况和对纪念碑的说明。2月5日,地、市几大班子领导来到林口鸡鸣三省,为纪念碑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此后,每年慕名来参观鸡鸣三省的省内外游客络绎不绝。2002年10月,共青团贵州省委将“鸡鸣三省”命名为贵州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贵州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将其列为红色经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