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时,怎样用手机导航才不违法?
前几天,开车的人被一条微博吓了一跳。上海某车主发微吐槽开车时用手机导航被交警处罚,说得还煞有介事,什么使用手机导航时警车会测出车里手机的“波动”,然后再拦车处罚云云。事后警方回应证实,这是车主理解错误,不是不能用手机导航,而是不能在开车时去操作手机。
还有一个新闻比较吓人。日前一辆厢式大货车侧翻在台湾某高速公路上,而路过的一辆特斯拉Model 3视而不见,直挺挺地就撞上去。所幸车主并无大碍,据车主自述,当时Model 3开着自动驾驶功能,等他发现大货车时,想再采取措施已经来不及了。
车主对特斯拉“自动驾驶”功能的盲目信任,已经导致多起车祸
什么算分心驾驶?
这两件事看似不相干,实际上都涉及一项危险驾驶行为:分心驾驶。分心驾驶是从英语(distracted driving)翻译过来的,我国交通安全法规中没有这个名词,但有相关的条文,近几年交警对分心驾驶行为的监测和处罚力度也在加大。
开车时用手机是最常见的分心驾驶行为;边开车边喝水、抽烟、吃东西的也不少;某些高人还能一边开车,一边聊微信、刷微博、玩儿自拍。福特汽车委托的一项调查显示,近60%的中国驾驶人在开车时看过微信,31%的人用手机拍过照片或玩儿自拍,36%的人刷过微博或微信朋友圈。
开车时使用手机是最常见的分心驾驶行为
细说起来,按美国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的分类,分心驾驶有四种表现。
一是视觉分心。就是眼神儿没盯着路面,而是被别的东西吸引,比如路边那位身材火辣的鼻血美女;
二是听觉分心。驾驶人的对某个声音过于关注而忽略了道路环境,比如初恋情人意外打来的一通蜜汁电话;
三是物理分心。意思是驾驶人腾出一只手甚至是两只手去捣鼓别的东西,比如来个迷倒众生的嘟嘴自拍;
四是认知分心。俗称走神儿,比如女白领想起隔壁工位那个狐狸精发的抖音妖媚得令人愤慨,一边开车一边对自拍技巧展开了深度思考。
这四种分心经常是交织在一起的。举个例子,你开车时看了条手机上的微信语音留言,这个过程中,一只手离开方向盘,点开手机上的微信APP是物理分心;你眼睛看着手机,这是视觉分心;听语音留言的内容是听觉分心;注意力被微信语音内容吸引是认知分心。
一个分心驾驶行为往往涉及多种分心方式
所以说,分心驾驶不光是“分心”,手离开方向盘(单手甚至双手)、眼离开路面、心思离开驾驶都算。
分心驾驶多可怕?怎么处罚?
不就是开车时接个电话、看一眼微信吗?这还算多大个事儿吗?
事儿大了。研究数据表明,在有人员伤亡的严重车祸中,由分心驾驶所导致的占比在70%以上。
汽车行驶速度非常快,几秒钟的疏忽就可能酿成大错,所谓爱恨就在一瞬间。
可以简单计算一下。假如是在城市道路上开车,时速40公里(不算快吧),这时你的手机上叮铃一声来了条微信;你解锁手机,点开微信迅速看一眼内容,用时最少需要5秒;等你看完手机抬眼看路,车子已经“盲跑”了50多米。这5秒之中、50米之间,如果前边的车突然刹车或者有人要过马路,麻烦就大了。
实际上,如果你留意过相关报道,就知道近几年在城市道路上屡屡发生网约车司机分心驾驶导致的死伤事故,网约车司机分心的主要原因有两种:一是使用手机,二是与乘客聊天。
这还是在较低的车速下,如果是在国省道或高速公路上,5秒钟车子能跑出100多米。看一条微信相当于闭着眼把车开出100多米,你说危险不?
开车时使用手机,会使车辆短暂处于“盲开”状态
就算视线没离开路面,分心驾驶也会让你对周围环境的敏感性下降,反应能力变差。比如在打手机、聊语音微信时,驾驶人会被聊的内容吸引,注意力分散。模拟实验表明:开车打手机会导致驾驶人注意力下降20%;如果谈话内容很重要,注意力会下降37%。
正常开车时,驾驶人看到情况后采取刹车、转向等动作的反应时间是0.3秒—1秒,如果在用手机打电话,反应时间会延迟3倍左右。而人在开车时,经常需要处理一些突发情况,一旦反应迟钝,车祸风险就成倍增加。
分心驾驶还有一点让人非常讨厌:影响交通。不管是开车打手机还是聊微信,车速会不由自主地放慢,驾驶人对车辆的横向控制能力也变差。如果你在路上遇到前边的车慢悠悠地挡着路,个别车还有意无意地左右摆动,变道超过去一看,十有八九会看到车主正对着手机一脸傻笑。
虽然我国交通法规中没有“分心驾驶”的说法,但这些行为已经引起交警的重视,各地不断开展整治活动,开头提到的那位上海车主,就是因为在开车时摆弄手机而被处罚。现在路面上的高清监控设备开始普及,除了用手机打电话,设置导航、抽烟、吃东西、自拍等要是被拍下来,一样会被处罚。
处罚的依据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中的规定:驾驶机动车不得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分心驾驶被笼统地划到了“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中,一般是罚款200元,记2分。
交警对分心驾驶行为加强了监管和处罚
注意,这是说的是“手持电话”。公安部交管局2013年下发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认定及处理指导意见(一)》是这样规定的:驾驶人在驾车行驶过程中有通过手持方式操作移动电话通话或者收发短信、观看手机视频、操作手机软件等情形的,认定为驾驶机动车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违法行为。对驾驶人使用无需手持的车载电话、手机耳机或者免提功能进行通话且不影响安全的,不认定为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违法行为。
在等红灯或者堵车时能打手机、刷微信、刷抖音吗?警方曾正式回应称:驾驶机动车上路是一个连续过程,等红灯、遇拥堵都属于驾驶过程,此时使用手机一样会被处罚。
克制,必须克制
看到《开车用手机导航会被处罚?》这个新闻标题时,很多车主都会吃一惊,因为大家平时经常这么做。警方的回应让大家松了一口气,不是不能用,而是不能边开车边去操作手机,比如换个导航目的地之类。
在执法中,警方会用高清监控探头抓拍开车时使用手机、设置导航、抽烟、吃东西、自拍等,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处罚。抓拍的标准实际上是“物理分心”,看有没有“动手”,手是不是离开方向盘去干别的事。对于视觉、听觉、认知分心,没有识别技术。
高清监控系统可以抓拍开车打手机等违法行为
即使有监控抓拍手段,车主们“中招”的概率实际上很低,警方执法主要是对分心驾驶起警示作用。换个角度看,车主自己首先是分心驾驶的潜在受害人,不管交警能不能监管到位,我们必须自己意识到其中的危险,并自行克制不当行为。
怎样避免分心驾驶?
最重要的是自我克制,开车时尽量不要去碰手机,要明白打电话、聊微信、回短信、发自拍等都是可能导致车祸的危险动作。
在汽车开动之前,就要把导航目的地设置好,如果中途需要更改行程,要找安全的地方停好车后再重新设置。
汽车音响的音效、收音机的频道、想听的歌单要提前设置好,在开车时不要对音响系统进行复杂操作。
手机或车载导航要在出发前设置好
出发前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可以减少开车过程中的“小动作”。总之,汽车是高速奔跑的钢铁机器,稍有不慎就可能成杀人凶器,当汽车的控制权在你手中时,你必须专注驾驶,心无旁骛。
现在很多车在鼓吹“智能网联”,车机集成的功能越来越多,除了音响、导航这两个基本功能,还能安装各种APP,收听在线节目、观看在线视频、聊微信、刷抖音、玩游戏等等。诱惑如此之多,驾驶人分心的概率也大为提高。所谓智能,无非是可以用声音交互的方式控制一些功能,而声控功能目前尚处于“低智”状态,驾驶人往往需要反复确认声控反馈信息,反而加重了“听觉分心”甚至“认知分心”。
一些厂商为了“科技感”,在车载大屏中集成了太多的功能,驾驶人需要翻找才能实现一些常用的操作,有的车型甚至把空调调节功能都放在大屏中,取消了物理按钮。这些“伪装的高科技”,成为新的分心驾驶根源。
一些所谓“高科技”实际上会让分心驾驶现象更严重
甚至主动安全装备和驾驶辅助功能也会让车主分心。主动刹车、自适应巡航、L2级的自动驾驶等功能正在向新车型上普及,一些车主认为这些功能可以帮自己处理一些突发情况,在驾驶时的专注程度也往往会有降低。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个功能救过我好几次”之类的说法,实际上,一些险情恰恰是因为车主过于依赖主动安全系统,在驾驶时放松警惕而引发的。
最典型的就是特斯拉车主使用“自动驾驶”功能引发的系列车祸,这是驾驶人盲目信任这个功能,放弃对车辆的控制权,“严重分心”了。
记住,不管厂商如何吹嘘他们的车有多安全、多智能,当你坐在驾驶位上时,真正值得信任的,只有你自己;而一旦你坐在驾驶位上,就要对自己和别人的安全负责。 文/长城新媒体记者 傅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