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笔记:曾醉洞庭酒,辗云涛、挂帆南斗

宜男草

作者 范成大

篱菊滩芦被霜后,袅长风、万重高柳。天为谁、展尽湖光渺渺?应为我、扁舟入手。

橘中曾醉洞庭酒,辗云涛、挂帆南斗。追旧游、不减商山杳杳,犹有人、能相记否?

注释

宜男草,词牌名。宜男草其实就是黄花菜、金针花,也叫萱草。古时母亲住处前往往种萱草,萱堂就用来指代母亲。古人迷信,以为佩戴萱草可以生男孩,故又称萱草为宜男草。

渺渺,无边无际。如柳永词:“乘兴,闲泛兰舟,渺渺烟波东去。”晏几道词:“云渺渺,水茫茫。征人归路许多长。”

橘中,这个词爱下象棋的人应该都知道。有本象棋棋谱叫《橘中秘》。棋谱为何用这名字呢?《太平广记》上讲了个神奇的故事:古时巴邛一个橘园中长出两个橘子,大得出奇,摘下来拿在手中与一般橘子轻重一样,剖开来,每个橘子中都有两个一尺多高的老人,坐在橘子中下象棋赌输赢。由此,象棋被称为橘中戏,橘中也成为闲居或隐居的代名字。如辛弃疾的词:“闻道商山馀四老,橘中自酿秋醅。”吴文英词:“何用倚楼看镜,算橘中深趣,日月偏长。”

,通碾。

南斗,星名,有星六颗,在北斗星以南,形似斗。也是旧时汉族民间广泛信仰的神柢,专司延寿之事。古代还有个传统,讲分野,就是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封国、州郡互相对应,怎么个对应法我还不太清楚。南斗的分野在南方某地,有时也指南方地区。这首词中的南斗,就是指代表着安乐长寿的星斗了。

商山,著名隐居地。最有名的隐居者是商山四皓。吕后曾请这四个老头辅佐当时还是太子的汉惠帝,让刘邦不再更换太子。前面讲的橘中故事中,四个老人中有一个曾说:“橘中之乐,不减商山。”这也是诗词中常把橘中与商山联系起来的原因之一。

杳杳,悠远貌。

试翻译如下

篱笆边的菊花河滩边的芦苇被霜打后,西风吹拂下,万条垂柳依然袅娜。老天爷为谁展现这无边无际的湖光?应是为我,扁舟一叶已在我手中。

像橘中老人那样,我曾经在洞庭湖边沉醉,高挂长帆,碾压云涛,直向南斗。追想旧时游伴,他们所在的地方不低于商山的悠远,他们还有能记得我否?

赏析

这首词应是范成大要隐居时所写,透着一种达观,透着对悠闲隐居生活的期待。

上片先写秋景,这是将要归隐人的眼中秋景,菊花芦苇被霜打,可还有柳树袅娜,有些“东边不亮西边亮”“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意味,含着“反者,道之动”的哲学幽思,对失去的不悲伤,因为失去的同时也有新的东西出现。再写湖光,这种湖光的描写是将自个带入进去,湖光渺渺,是老天为自我准备的,因为我已坐在“扁舟”上,准备归隐了。(插几句。中国文学中一个最了不起的美学追求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描绘外在东西时与抒情主体情感互动,这种手法到小说中,就是以人物来带动外在环境描写。记得看《巴黎圣母院》小说时,看到专门介绍巴黎圣母院的那章,就看不下去了,大概对法国读者来说,那一章从建筑、从历史等方面展开的说明文字是很有意思的,但我却觉得非常乏味。后来再揣摩《红楼梦》中对大观园的描写,就觉得中国传统写作手法在一点上比较高明,没有那么生硬,而是分几次介绍,“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先写出大观园一半的景致来,后来又借贾妃省亲、贾蔷植树、刘姥姥迷路等几处,将大观园介绍得清清楚楚,这样的介绍环境已不是单纯地写环境,而是将环境变成描画人物的粉黛。)

下片以回忆再美化归隐,回忆中过去短暂的闲居是多么美好,洞庭湖里乘船游,水映云天星斗,人在船上行,就像碾着云涛,挂帆驶向南斗。(这一段文字,让我想元代一个诗人的诗:“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想了痛快往事,又想人,以前的朋友像商山四皓,居住的地方也不减商山美好,朋友呀,还记得我吗?这个问话,不是怕朋友记不得,而是充满着欢快。想一想,多年朋友没见面,一次偶遇,第一句话往往是,那谁,还记得我吗?范成大的这句问话,心底里的话其实是:哥们,我来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