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县,招岗村,孤翁庙

盘古庙在哪里?

原创 爱旅游的寒江 涉县周边游 2021-1

招岗孤翁庙考辨

笔者主编《招岗村志》。
孤翁庙,到底供奉哪位大神或小仙?
不清楚。
现在,认定:孤翁庙里供的是——开天劈地的盘古大神,无疑!!!
所谓“孤翁”、“姑坟”、“ 孤魂”、“孤峰”,不过是,在表象和原型层面对尊神“古翁爷”粗线条、符号化描述。
盘古大神,作为原型,在群体无意识中,是如此的完全统一而又接近于同一!
《村志》载,“在村南姑坟洼,斜枕陡坡顶,面对小末指头山”。
《村志》载,“韩王山南垴拥翠于左,清浆河沟环绕而右出”。
《村志》载,“原址在略后渠帮路,一间”。
《村志》载,“庙中塑孤魂爷,腰系桲椤叶,坐像”。
《村志》载,“旧文书写作‘姑坟洼’‘姑坟庙’。有人写作‘孤翁庙’或‘孤峰庙’”。
《村志》载,“或为盘古庙或孤魂庙”。
查资料得知,“孤翁爷”即盘古大神,系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人物,在昆仑山开天辟地。
盘古神话叙事见于《三五历纪》、《五运历年记》、《述异记》等。
最早形象见于《广博物志》和《乩仙天地判说》,为龙首蛇身、人面蛇身。
部分学者认为,盘古姓方;人们以天圆地方为大。
盘古,是中国神话体系中最古老的神。
它的产生很古老,长期流传在人们的口头叙事中,直到三国时才有吴国文人徐整在《三五历纪》中记录下来,形成文字资料。
〔1989年饶宗颐先生发表《盘古图考》,确认汉献帝兴平元年(194)益州学堂周公礼殿壁画中已经出现盘古神像〕
明弘治谏议大夫左长史翰林检讨马政撰文:
盘古氏,人祖也。
生于混沌之初,鸿蒙未判之先。
穴居而野处,草衣而木食,污尊而掊饮。
当此之时也,无三光五岳之名,无三皇五帝之作,无三坟五典之书,列于太易、太初、太始、太素之说也。
盘古氏,生参三才而赞两仪,子三皇而孙五帝,盖自是而人极始立,人道始明,人文始着。
故曰:一气未分道在天地,两仪既判,道在圣人,盘古氏以之,自是而有卦画,而有结绳,而有网罟人制,何者不自盘古氏肇邪?自是而有耒耜,而有衣裳,而有律吕之音,何者不自盘古氏来耶。
史弁三皇,书冠五帝,古今上下知有三皇五帝,而不知有盘古氏,岂荒远在所略耶!
侧(偿)闻,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不有我祖,何开我人。岂可使古今上下知有我人而不知有我祖也!
茫茫堪舆,俯仰无垠,知者盖寡,谁其貌之。
青,实故墟也,在邑南十有五里,邃故迹可寻,第恐庄列之言涉于虚,史传之纪沦于妄,夷考其实,有庙在里,有墓在沟,突兀如昔;自有国有家即有也。
皆青人之所见闻者,矧可绎思。
走童而谒,尚记阵容古貌,精爽逼人。
土僧传说:杨仆等建造,弘治戊申刘侯视篆,得陈景春氏作俑,而一新之,犹未备也。
讫周侯下车,得孙克辉作倡而大新之。
易小以大,易甓以石,易涂泥而金铁之,使万古不变之基,一旦而改观。
祝之有雨,祷之而晴,报应如响,谁之绩欤?
谓可无记,以垂永久,昭后来也。
记欤,敢从而铭之,铭曰:
盘古有庙,青人瞻眺;
盘古有像,青人仰望;
盘古有沟,青人夷游;
盘古有墓,青人慨慕;
盘古有门,青人见闻;
盘古有名,青人勒珉。
——弘治十七年岁在甲子春正月丁丑立
笔者之所以查引资料,特别是如此完整地引用古人马政撰文,是为了更好地表述笔者心头之所思:
最早向笔者讲述孤魂爷的形象的是,张太元先生!!!
腰系桲椤叶,坐像。
这与一部分学者认为的“很古老”,描述一致;与笔者查到的图象和塑像,一致!!!
马政撰文:“盘古氏,人祖也。生于混沌之初,鸿蒙未判之先。穴居而野处,草衣而木食,污尊而掊饮”。这里的“草衣”约等于“桲椤叶”!
查“桲椤叶”知道,桲椤叶即桲椤树的叶子。
桲椤,学名槲树,壳斗科落叶乔木,别名柞栎、橡树、青岗、金鸡树、大叶桲椤等,抗风性较强且有药用价值,还具有独特的香味,清香开胃,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特色美食。
其树主产于我国北部地区,以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省山地多见。辽宁、山西、湖南、四川等声也有分布。
到这里,笔者无语了:
不仅河北省涉县招岗村南姑坟洼孤翁庙中的孤魂爷就是“古翁爷”盘古,连全国各地的孤魂爷也都该是盘古大神,不是吗???
原本,《述异记》云:
盘古氏,天地万物之祖也。
然则生物始于盘古……今南海有盘古氏墓,亘三百余里。
俗云后人追葬盘古之魂也。
如此看来,所谓“孤翁”、“姑坟”、“ 孤魂”、“孤峰”等,“始”则“孤”,“姑”“孤”因音混字,“追葬盘古之魂”,追及“始”也,何能不“孤”?“翁”,“峰”为意象也!
诸多口白,均可对应解释也!
何况,盘古着装材料,普遍性与“奢侈性”“方便性”“多功能性”足以令法国巴黎时装节上高档时装——汗颜!
我们的先人也太智慧了!也太为后人着想了!
我们,仅仅靠着装,足以认定:招岗村南姑坟洼孤翁庙中的孤魂爷,就是“古翁爷”盘古;孤魂爷庙确定也就是——盘古大神庙!!!
关于“盘古开天劈地”的故事,大家都能说出梗概。笔者无须赘言。
“盘古开天劈地”的另一层意思,倒也无妨听来:盘,盘问、诘问;古,指以前就存在的事物,可以理解为早已存在的“道”
— —不断追溯早已存在的道,可以开天劈地!
正如古人马政所言:“盘古氏,生参三才而赞两仪,子三皇而孙五帝,盖自是而人极始立,人道始明,人文始着”。
正如古人马政所言:“故曰:一气未分道在天地,两仪既判,道在圣人,盘古氏以之,自是而有卦画,而有结绳,而有网罟人制,何者不自盘古氏肇邪?自是而有耒耜,而有衣裳,而有律吕之音,何者不自盘古氏来耶”。
“头顶天,脚踏地,宇宙开朗;右托月,左托日,昼夜分明”。
“ 宇宙开朗”、“ 昼夜分明”,这难道不是在说,“文明的曙光已经初现”吗?!
笔者年幼之时,我等穿厚厚的套衣套裤,臃臃肿舯地围着锅台烤火,目光呆滞,行动不便也懒得干活,遭受训斥时,母亲总是半真半假地骂我:看你那个老“古翁爷”的样儿!有时,看到椅床内坐着的几个月的象木头一样的婴幼儿,她也会逗笑:古翁爷!
那个年代,人们多说“古翁爷”。当时,我并不知道所指(他们说者也未必清楚之所指)为谁;这么多年了,也没清楚过。
今天知道了:我等小时候就是“古翁爷”,意指混混沌沌,天真无邪!!!
等我刚有了孩子,老母亲又说,孩子生下来了,开始混沌无知,是“老爷爷(天)”在教他(她)笑,然后六天就认人了,多少多少天后就能认全自家人了!
想起来也是,天未生我,谁是我?天生我时,我是谁?一切都是混沌的。
空间、时间,一切的一切,对我们这些曾经的“古翁爷”来说,都是未曾知道的“新事物”!
而这些“新事物”却已早已自存自在,对我们来说,又何尝不是“旧事物”?!
无论如何说,盘古,盘诘“古事”,增长见识,逐步“懂事”,自己的“天地”随即豁然而开;渐渐地,“ 宇宙也,开朗”,“ 昼夜也,分明”。
世界皇皇然,乾坤朗朗兮!
再看涉县招岗村南,姑坟洼孤翁庙,风水环境:
洼,斜枕陡坡顶,面对小末指头山。
韩王山南垴拥翠于左,清浆河沟环绕而右出。
原来,也只有一间。
为何只有一间?
古人马政说:史弁三皇,书冠五帝,古今上下知有三皇五帝,而不知有盘古氏,岂荒远在所略耶!
而今,笔者查考、辨识,即以其环境布局探究先人立庙之初衷。
“在村南姑坟洼,斜枕陡坡顶,面对小末指头山。”
从风水意象上去考虑:
为什么,选“洼”地?
“洼”有写作“凹”(看字形!)
有写作“WA(‘穴’下边加‘瓜’)”。
“凹”是什么?
“穴”是什么?
瓜的特点又是什么?
“瓜DIE(‘瓜’上加‘失’)绵绵”,出自《诗经·大雅·绵》首句:绵绵瓜DIE,祝颂子孙昌盛之名句也!
现如今,农村种瓜,还不是要先道南瓜窑子?!
为什么,“面对小末指头山”?
小末指头山,一峰独秀,一柱擎天!
而且,同一个方向,近处、低处,是“高垴”(也写作“高凸”— —看“凸”的字形!)
再看“祖”字:本义为“给力的先人”。
形声字,从示,从且,且亦声。
“示”指“先人”;“且”本形为“男根”,本义为“生育”,引申义为“增加人口”“增加帮手”“增加力量”,一般用为“加力”“给力”。
“ 示”与“且”联合起来表示:“给我们子孙力量的先人”。
“ 祖”给子孙力量的主要表现就是:给子孙以众多的堂兄弟或族人。一旦有事,这些本家就会看在同祖同宗的份上伸出援手。
东汉许慎《说文》:“祖,始庙也。从示,且声。”
“在村南姑坟洼,斜枕陡坡顶”,南,洼,阳中有阴;
“面对小末指头山”— —韩王山阴面一峰挺立一柱擎天,阴中有阳。
上边,是陡坡顶,下边,是姑坟洼,合起来,看地貌,是不是就是“示”字(女子下体之形)?
对面,一峰挺立,一柱擎天!
是不是就是“且”字(男根之形)?!
所有这些意象,在儒道阴阳和合、天人感应的理论下,都必然地,具有了特殊的价值。
这些东西,在民俗信仰中,生命力、影响力、感应和感染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得多得多!!!
存在即合理!!
我们不得不与我们身处的文化环境媾和,为一体,物我合一,境意皆忘。
还有,“韩王山南垴拥翠于左,清浆河沟环绕而右出”。
懂点儿风水的都知道,“大德曰生”,龙水相交,阴阳和合,焉有不生之理???
古人马政讲:“侧(偿)闻,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不有我祖,何开我人。岂可使古今上下知有我人而不知有我祖也!”
敬天尊祖,复兴中华!
在加速两岸统一步伐的今天,在就要全面放开生育并且已经开始鼓励和奖励生育的今天,根祖文化为时势所涌动和推举,为国民所崇尚和景仰。
两岸,三地,五大洲,对宗祖根脉的一致认同,乃中华民族之大幸也!!!
山雨居士
戊戌岁腊八后六日 于古赵御金台东神威阁
作者简介:
张海旺,河北神威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家事团队团队长,研究生学历(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法律硕士),师从西南政法大学博导、法制史学科带头人张培田教授,曾主办或参与韩志英诉魏县康复医院医疗事故赔偿、吕文贤等犯组织、领导黑社组织罪、强迫交易罪、故意伤害罪等有较大影响的民、刑案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办案经验,学术论文主要有《谢方樽人格论》。业余喜爱地方文化研究,精考据,善长联词赋,颇有古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