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 | 购物一时爽,收货火葬场

昨天看到了天猫公布的双11数据:11月11日上午8:01,天猫双11的第一亿个包裹已经发出。
作为数据分析人员,我不禁要问了:这个数据的统计口径是什么?发出的定义是物流信息有更新就算,还是货品真的出库了?
首先,普及几个关于物流的概念。1是发货时间:指从你下单成功到卖家把货物发出之间的时间。2是配送时间:指卖家把货物发出到你成功签收的时间。还有其他的妥投率、破损率、拒收率、退货率就先不说了。
双11我也在天猫买东西了,明显感受到了天猫今年对商家发货时间的考核。双11下单之后,商家早早的就发货了,但其实只是给你的订单关联上快递单号,货品实际仍然在仓库里待着,连续一周没有物流信息。你拿着这个物流信息去找快递公司也没用,因为这个只是商家单方面的操作,物流公司并没有接到货品也没有任何物流信息。
物流信息不更新,用户就会找客服。连锁反应就是客服由于咨询太多不能及时回复你,即使回复你也是复制粘贴的降雪、爆仓等一系列官方解释话术。如果想解决问题,那你真的是想多了。
11日零点的订单,14号才发货,然后在出发地停留到22号才开始行走,26号才收到货。
我一直倾向于在京东购物,不是说我是京东员工,所以我政治正确。而是过去的拼单,让我买了很多不必要的东西,永远不会穿的衣服,永不使用的凑单的廉价残次品。这不仅是我个人的财务损失,更是对环境资源的浪费。
零点下单买的面膜,当天中午就收到货品,双11熬夜的黑眼圈回家就能敷一敷了。
从消费者购物全流程来看,在京东买东西非常节约你的浏览、选购时间。因为品类相对单一,没有那么多选择,对于天秤座的我来说就不会面临选择困难的纠结。另外我买了京东PLUS会员,每个月有免运费券,再也不拼单,需要什么买什么。既节约了金钱,又节约了时间和精力。
时间和精力是你购物中的成本,而成本和价格可以说是经济学的核心。时间的价格就是你出售你的时间所获取的报酬,也是你购物中付出的成本。想想自己的时薪吧,逛一小时淘宝,你节约了20块钱,但对应的时间成本是多少?
我们都知道,时间是稀缺资源,而且你的单位时间成本是一个逐渐递增的曲线。但同时,浪费时间的习惯也在逐渐养成,并加深。他带来的延迟后果是不可估量的,不仅是浪费,还有对于你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增值的倒扣损失。如同价格的波动对生产的影响,需要在下一期生产才能体现出来。你的这个后果也需要经过时间的推移,后果才会显露,所以后悔都是追悔莫及的。
曾经有人把人的一生比作一个企业的生命周期。一个企业,越到后面越需要自我的成长,尤其在瓶颈期更是需要向死而生的涅槃精神,要么冲过去要么死。我们的一生不会面临生与死的抉择,但你的每一个决定都都有着好与更好的差别。
起源于2009年的双11现在已经是第11个年头了,从多方数据来看是一年比一年好。从目前的发展来看,日本的整理收纳、旧物回收和垃圾分类将会成为双11衍生出来的热门产业。
距离下一个双11还有11个月,想清楚了再做决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