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小儿推拿的常用穴位有哪些?

  小儿推拿的穴位与成人推拿的穴位有些是相同的,如百会、足三里等;有些穴位是小儿所特有的穴位,如三关、六腑等成线状;有的如板门、内八封等成面状。小儿百脉汇于两掌。因此,手掌前后的穴位在治疗中常用做主穴。

  现将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介绍如下:

  百会位置:两耳尖直上,头顶中央。操作:用拇指指面按或揉,按、揉百会20~30次。主治:头痛、脱肛、慢性消化不良。

  天门位置:两眉间中点起,直上至前发际成一直线。操作:两手拇指桡侧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开天门,20~40次。主治:头痛、发热、感冒、惊吓等。

  坎宫位置:自眉头沿眉弓上缘至眉梢成一直线。操作:术者两手四指扶住患儿头部,两拇指指面由眉头沿眉棱骨分推至两眉梢,称为推坎宫,20~40次。主治:感冒、头痛、头晕、目赤痛。

  太阳位置:两眉外端的后方凹陷处,又名左太阳、右太阳。操作:用拇指指端在穴位上旋转揉运,称运太阳,向眼睛方向为补,向耳后方向为泻;用两手拇指指面自两太阳穴向耳后方向推,称推太阳,20~50次。主治:感冒、发热、头痛、恶寒、目赤痛。

  耳后高骨位置:耳后高骨微突处凹陷中。操作:以中指按于穴位上揉运之,称运耳后高骨,20~50次。主治:伤风感冒、惊风、抽搐、烦躁不安。

  乳旁位置:乳头旁2分(一横指)。操作:用中指或示指揉之,称揉乳旁,100~300次。主治:胸闷、呕吐、咳嗽、痰鸣。

  腹用掌心或四指在腹部做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抚摩,称摩腹,5~10分钟,或更长时间。主治:腹胀、腹痛、呕吐、泄泻、便秘、消化不良。

  肚角位置:在脐旁、腹部两侧的肚筋。操作:用拇、示、中三指,自深处拿住肚筋弹之,称拿肚角,l~3次。主治:腹痛、腹胀、泻痢。

  天柱骨位置:项后,枕骨下,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操作:用示指或中指,自上而下直推,称推天柱骨,200~800次。主治:呕吐、恶心、项强、咽痛。

  七节骨位置:从尾骨端至第四腰椎成一直线。操作:用示、I中指指腹,自尾椎端直上推至第四腰椎,称推上七节骨;用示、中指指腹,自第四腰椎直下推至尾骨端,称推下七节骨,50~500次。推上七节骨有温阳止泻作用,推下七节骨有泻热通便作用。主治:泄泻、便秘、痢疾、腹胀满。

  龟尾位置:尾椎骨端。操作:用示指或中指端按揉之,称揉龟尾,100~300次。主治:泄泻、便秘、脱肛、痢疾、遗尿。

  脊位置:从大椎直下到尾端成一直线。操作:先在背部由上而下轻轻摩至腰骶部3遍,使肌肉放松,再用捏脊法自龟尾向上捏至大椎,称捏脊;用示、中指指腹从大椎向下直推至龟尾,称推脊,捏3~5遍,推100~300次。主治:疳积、伤食、腹泻、便秘、呕吐、遗尿、脱肛、夜啼、发热、惊风。

  脾经位置:拇指桡侧自指尖至指根处,又称脾土。操作:将小儿拇指微屈,自指尖推向指根为补,称补脾土;小儿拇指伸直自指根推向指尖为清,称清脾经;拇指伸直,从指尖到指根来回推为平补平泻,称清补脾经,100~500次。主治:消化不良、泄泻、疳积、惊厥等。

  肝经位置:示指末节罗纹面,亦称肝木。操作:自示指掌面末节指横纹起推向指尖为清,称清肝经,亦称平肝;反之为补,在临床应用中肝经宜清不宜补,100~500次。主治:惊风、烦躁不安、五心烦热、目赤昏痛等。

  心经位置:中指末节罗纹面。操作:自中指掌面末节指起推向指尖为清,称清心经,心经穴宜清不宜补,100~500次。主治:五心烦热、口舌生疮、小便赤涩、惊悸不安等。

  肺经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操作: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起推至指尖为清,称清肺经,反之为补,称补肺经,100~500次。主治:感冒、发热、气喘、咳嗽等。

  肾经位置:小指末节罗纹面,亦称肾水。操作:自掌根推至小指尖为补,称补肾经,反之为泻,100~500次,本穴一般不用泻法。主治:先天不足、久病体虚、五更泄泻、遗尿、咳嗽喘息、小便赤涩不利等。

  大肠位置:示指桡侧缘,由指尖向虎口成一直线。操作:用拇指桡侧面,自指尖直推至虎口为补,称补大肠;反之为清,称清大肠;来回推为清补大肠,100~500次。主治:食积、便秘、肠热、泻泻、脱肛等。  

  板门位置:手掌大鱼际之平面。操作:用拇指或示指指腹,在大鱼际平面的中点揉之称运或揉板门,100~500次。主治:食欲不振、乳食积滞、呕吐、泄泻、腹胀等。  

  小天心位置:手掌大、小鱼际交接之中点凹陷处。操作:用拇指指甲掐揉之,称掐揉小天心;以示指或中指尖,或中指屈曲,以第一指关节突起处捣之,称捣小天心;用中指指端揉之,称揉小天心。掐揉5~30次,捣30~50次,揉100~300次。主治:惊风抽搐、烦躁不安、小便赤涩、夜啼、目赤痛等。

  内劳宫位置:掌心中,屈指时当中指与无名指中间处。操作:以中指指端所指处揉之,称揉内劳宫,100~300次。主治.发热、烦渴、口疮、齿龈糜烂、虚烦内热。

  内八封位置:以手掌中心内劳宫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掌指关节横纹约2/3处为半径,画圆,八封穴即在此圆上,100~500次。主治:咳嗽、气喘、胸闷、呕吐、泄泻、腹胀、食欲不振。

  四横纹位置:手掌面,除拇指外,四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操作:以拇指指甲依次掐之并揉,称掐四横纹。以拇指桡侧自示指横纹推向小指横纹,称推四横纹。掐3~5次,推100~500次。主治:疳积、腹痛、腹胀、消化不良、气血不和、喘咳、口唇破裂。  

  大肠位置:示指桡侧缘,由指尖向虎口成一直线。操作:用右手拇指桡侧缘,自指间直推至虎口为补,称补大肠;反之为泻,称清大肠;来回推为清补,称清补大肠,100~500次。主治:泄泻、痢疾、脱肛、腹痛、便秘、肛门红肿。  

  十王位置:在两手十指指尖,又称十宣。操作:以拇指指甲依次掐之,称掐十王,100~500次。主治:高热、神昏、惊风、抽搐。

  三关位置:臂桡侧,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操作:示、中指并拢,用指腹从腕横纹起推至肘横纹,或用拇指桡侧推之,称推三关,100 500次。主治:营养不良、贫血、四肢无力、病后虚弱、疹出不透等。

  天河水位置:前臂掌侧正中,自腕横纹至屈肘横纹成一直线。操作:用示、中二指指腹,自腕横纹推至肘横纹,称清天河水,100~500次。主治:外感发热、内热、潮热、烦躁不安、口渴、惊风等。

  六腑位置:前臂尺侧,自肘横纹至腕横纹成一直线。操作:用示、中二指自肘横纹推至腕横纹,称退六腑,100~500次。主治:高热、烦躁、口渴饮冷、惊风、大便干燥。

  箕门位置:大腿内侧,自膝上缘至腹股沟成一直线。操作:用示、中二指指腹,自膝内侧上缘直上,推至大腿根部,称推箕门。主治.小便赤涩不利、尿闭、水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