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胡观点:如何看待选题的新颖性?
一、问题呈现
1.选课题时的困惑:好的课题要小,要来自平时的教学中。但怎样又不显得过于普通?
2.不知道如何确立具有“探究”意义的“新”课题?
3.如何让课题的选题更富时代性?(政治教研组)
4.如何在选题时把握课题的创新点?
5.如何找到新颖的选题,便于成功立项?
6.课题项目的创新点、创新程度怎样制定?
7.如何选题能让题目有创新,使人眼前一亮。
8.对自己原有成果和经验的特点提炼不够,难以形成有创意的特色研究?
9.课题研究的创新点不突出或不是创新点怎么办?
10.如何在选题时把握课题的创新点?
二、案例评析
上述的10个问题,都是一线老师们提出的科研困惑,其主要包括着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1.如何让课题的选题更富时代性?2.如何让课题题目有创新?3.难以形成有创意的特色研究?4.选题时候是否要结合当前教育热点?5.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不突出或不是创新点怎么办?上述这几个看似从不同角度提出的不同问题,但事实上都指向和聚焦一个问题,即如何找到一个新颖的选题?
广大中小学教师之所以如此关心课题选题的新颖性,无非有这样几个方面的担心:一是担心选题没有创新点,课题研究就没有研究价值;二是担心课题选题不新,没有新意,课题申报立项难以通过;三是担心课题不具有时代性,时效性不强;等等。显然,老师们的担心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对于他们来说,在繁忙的工作中还要做一项课题研究工作,是十分难得的事情,也是值得肯定的事情。如果好不容易“千辛万苦”选出来的课题立项没有通过或者研究没有价值,那么在他们看来课题研究工作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老师们关注甚至渴望选题的新颖性,但又找不到新颖的选题途径或方法,这让相当多的老师在选题时都比较迷茫与困惑。老师们的这种迷茫、复杂的心情我们不必苛责,也可以理解。一方面说明老师们比较重视选题,也想进行一些研究工作,但没有选题思路;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老师们想申报成功率高一些,担心课题立项不能通过,前功尽弃。
三、面对新理论,您选题时“赶时髦”了吗?
核心素养、教学评一致性、创客教育、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增值性评价、深度学习、道德课堂、有灵魂的教育、有未来的教育等等教育新理论新名词层出不穷,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于是乎,近年来各级各类的申报课题中,课题题目满眼都是“基于核心素养的……研究”、“互联网+时代的……研究”、“基于增值性评价的……研究”、“深度学习下的……研究”、“道德课堂下的……研究”……各种类似带着“新理论”大帽子的课题题目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著名教育家李镇西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科研需要理论指导,但千万不要追逐理论时髦,不要追逐时尚。有一个真实的笑话,二十多年前,中央提出要重视德育,于是便有人研究‘学科教学与德育’的课题,我看到其中有一个子课题是‘生物教学与德育’,还编了一本书,标题有‘生殖系统与德育’,当时就把我笑翻了!前些年,有一段时间‘建构主义’被炒作,于是有人便研究‘建构主义与课堂教学’;过段时间‘多元智能’有吃香了,有人便转而研究‘多元智能与素质教育’;领导人说‘成都市要搞城乡统筹’,于是便纷纷研究‘素质教育与城乡统筹’……如此等等,就是‘眼睛向上’。”
李镇西对部分教师选题时“追逐理论时髦,追逐时尚”提出了批判,这实际上是对部分教师选题“赶时髦”的警醒和鞭策。这也是对部分教师课题研究过于“功利化”的一个批评。看似耳目一新的课题名称:“基于核心素养的……研究”、“互联网﹢时代的……研究”、“基于增值性评价的……研究”……当我们打开课题的内容一看,相当多的课题基本上只是对新理论的简单解读甚至复制粘贴,至于新理论和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课题研究?根本就没有说清楚,似乎只要和“新理论”沾上边选题就新了。这就是部分教师选题时的一味求新,没有找到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造成生搬硬套、假大空等现象,忘记选题的本意了。这样的选题,显然是属于“赶时髦”和“跟风”现象。选题时,您也“赶时髦”了吗?
四、如何正确看待选题的新颖性?
从课题的本身来说,无所谓新和旧的问题,只要是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和难题,就可以作为选题的方向。尤其是当前教科研功利化倾向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如何看待选题的新颖性呢?如何在选题时结合新理论或教育热点难点呢?
1.选题的新颖性是相对的。
如果我们的研究过程是以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为出发点,是以问题的解决为目的,那么这个研究过程显然是一个对未知领域即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问题的探索过程。由未知到已知的过程,对我们自己来说就是新发现、新探索的过程。这就是一个新颖的选题,不过这个新颖是相对自己而言的。这是第一种选题的相对新颖性。此外,由于我们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都是个性化的工作,即使教育教学过程中多名教师遇到的是同一个问题,如学困生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学生阅读的问题等等,但事实上由于他们研究对象的不同、研究场所的不同、课题组成员的不同、研究方法的不同、研究的思路不同等等,因此选题也是相对新颖的。这是第二种选题的相对新颖性。
对于我们绝大多数的中小学教师而言,选题绝对的创新点是很难找到的,我们也没有必要绞尽脑汁地寻求所谓的“创新点”。估计等你找到了所谓的“新颖”选题,“黄花菜”早就凉了,即便如此也不一定就是新颖的选题。然而,我们中小学教师能够做到的,是选题的相对新颖性,是可以属于我们自己的研究课题。我们认为,这是我们中小学教师选题的一个主要方向。
2.教育新理论要落地生根。
面对层出不穷的新理论,我们选题时可以与时俱进,把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老问题”与新理论结合起来,找到二者的“契合点”。我们的课题名称体现了新理论,而内容也要和题目保持一致性,这就是如何让新理论能够落地生根呢?我认为选题时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找到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真问题;二是要深入了解和认识新理论的内涵;三是要找到二者的结合点。
我们以课题《核心素养下初中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研究》为例。这个选题中,“责任担当”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老问题”,而“核心素养”是一个新理论,其选题的具体思路如下:第一步,我们要通过观察或调研,了解目前初中生责任担当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具体体现是什么?这是该课题研究的起点。第二步,要了解和认真学习《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容,尤其是关于“责任担当”方面的具体内容、标准和要求。第三步,要找到二者的结合点。即我们的初中生在责任担当方面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关于“责任担当”的差距是什么?事实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责任担当”的标准和要求,就是我们的初中生责任担当意识培养的方向,这也是课题要解决的问题。当然,我们把研究对象可以再聚焦一点,如果是校长承担的课题,可以把学校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如果是普通老师的研究课题,那么就以所教的年级或者班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新理论之下,我们的选题可以结合新理论,但务必要落地生根,其选题最核心的依据还是我们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的选题,才具有研究的价值和现实意义,也才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否则,选题谈不上新颖,也很可能就是假课题。
3.选题适度关注当前的教育热点难点。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育的各种热点难点问题也会层出不穷,如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管理问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问题、减轻师生负担问题、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问题、中小学生劳动教育问题、大班额问题、新优质初中建设问题、提高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问题、加强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问题、加强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问题……这些问题都是近两年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都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这些问题之所以成为教育热点难点,其主要原因是这些问题比较突出和顽固、社会影响大、群众关注度高,因此这些“顽疾”需要下大力气才能解决。从现实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为选题的突破口,显然具有一定的新颖性。
那么,我们中小学教师在选题时,可以结合这些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并根据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需要,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选题时,宜小不宜大,宜具体不宜抽象,包括研究对象、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等都要在自己可控的范围之内,既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扫清“障碍”,又能够为相关教育主管部门排忧解难。这样的研究,才具有真正的现实意义。
——前文重读——
老胡指导:如何撰写课题的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