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研究是教师劳动的本质(下)——走进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世界
教师需要研究和分析事实
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目前对研究工作认识的基本现状是:要么认为研究工作“高不可攀”,要么认为研究工作是大学教授或学者的事情,要么认为研究工作增加了额外的工作负担,等等。这些对研究工作认识的误区,都会影响我们教师开展研究工作的积极性。那么,如何看待中小学教师的研究工作呢?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研究工作对教师来说,并不是什么神秘莫测和高不可攀的东西。不要一提研究就感到害怕。就其本来的基础来说,教师的劳动就是一种真正的创造性劳动,它是很接近于科学研究的。”
由此可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无时无刻地不在进行着教育研究工作,因为教师劳动的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是具有科学研究的性质。这种“创造性的劳动”的研究,是由教师本身的工作性质决定的,是不能脱离教师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的。因此,这种科学研究并不神秘,也不“高高在上”,更不必感到害怕和担心,其实它就是我们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部分。
那么,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研究工作呢?对此,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我建议,要让教师学会从事创造性的研究,首先应当从告诉他们观察、研究和分析事实的方法着手。事实——这是教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的现实反映和表现。教师要理清楚以下三个因素的相互依存关系:一是生活本身所提供的东西(儿童入学时客观上已经具有的特性和特点),二是教师所做的工作,三是已经达到的结果。教育现象——这是上述三种因素的合乎逻辑的共同体和统一体。教师的劳动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成为创造性的过程,而教师本人也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成为积极作用于学生个性的力量,就是他不仅确认一切正在发生的事,而且他本身要去积极地影响教育现象,去创造教育现象。教师在观察、研究和分析事实的基础上去创造教育现象,这正是创造性研究的最重要的因素——预见性之所在……教育经验的实质,也就在于教师每一年都要有些新的发现,而在这种发现新事物的志向中,也才能发挥教师的创造力。”
不言而喻,教师“从事创造性的研究”,需要“研究和分析事实”,也就是说,教师的研究工作是基于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的研究,是真实的研究,而不是“空中楼阁”,更不是“无病呻吟”。尤其是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研究工作是基于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教育现象(问题)的研究,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行为。
此外,苏霍姆林斯基还认为,教师进行研究工作不要只看到教育现象的表面,而且也要分析和思考教育现象的内在和本质,这样的研究工作才更加地扎实有效。他说:“一个教师只要善于深入思考事实的本质,思考事实之间的因果联系,他就能预防许多困难和挫折,避免一种对于教育过程来说很有代表性的而又非常严重的缺点——即令人苦恼的意外情况。”
教师研究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研究
在帕夫雷什中学,教师进行研究工作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工作方式,是基于老师们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遇到的真实教育现象研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从事创造性的研究”是不同于科研院所专家学者们的研究行为。他说:“这里谈的并不是严格意义上所指的那种科学研究工作。一个教师可能在创造性地进行工作,但他并不从事那种从研究事实中引出科学结论的意义上所说的研究。我们在这里所指的是研究一些这样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在教育科学上已获得解决,但是当一个创造性地工作的教师一旦成为理论和实践之间的中介人,这些问题就经常以新的方式出现在他的面前。”
显然,教师不是教育理论研究者,更不是教育理论的创新者,而是“成为理论和实践之间的中介人”。教师的“创造性研究”,就是以教育理论为指导,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把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进而提升自己的个人专业素养。此外,由于教师自身的工作性质和条件,教师的研究工作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教育科学研究,在科学性、创新性、规范性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教师的这种“创造性研究”更加注重的是实践性和可行性,更加聚焦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现象的思考与探索。我们认为,这种“并不是严格意义上所指”的研究工作,恰恰才是我们中小学教师真正的、所需要的研究行为。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这里说的是在我们的工作中由于其性质本身而有必要进行的那种创造性研究。这种研究能丰富教师集体的精神生活。在我们学校里,10多年来,每一位教师都在研究教学和教育过程的某一问题。研究的题目举例如下:男女青年道德理想的形成;学习新教材时的思维过程的积极化;美育和智育;随意注意和不随意注意;一年级学生善、恶观念的形成,等等。”
教师进行“创造性研究”工作,在帕夫雷什中学已经“蔚然成风”。下面,我们就以该校低年级女教师M.H.维尔霍汶尼娜为案例,看看她是怎样“从事创造性研究”工作的?或许对我们教师的研究工作会有所启示:
低年级女教师M.H.维尔霍汶尼娜从事创造性的研究工作已经10多年了。她在校务委员会的会议上,在区和州的讲习班上做过几个报告,后来这些报告被发表在学术性的刊物上(但发表从来不是主要目的)。在刚开始从事研究工作的时候,她和其他的教师相比,并不显得有什么特殊的根底。实际工作中有一个重要的问题使她非常关心——即儿童的学前训练和家庭里的智育、德育问题。有些孩子在入学的时候眼界非常狭窄,语言极其贫乏,这给教师带来了不少苦恼。但是这些事实的原因何在,回答这个问题却并不那么容易。我建议这位女教师:研究一些事实,分析一下儿童在入学时具备的概念、表象的范围,研究一下儿童的思维特点,同时,也要仔细地观察家庭的精神生活情况,了解儿童在他的有意识的生活中迈出最初几步时所处的智力的、道德的和审美的环境。
初步地研究、观察和对比事实,进行了好几个月。女教师把每一个儿童的智力发展状况跟其父母的兴趣、文化修养和知识眼界做了对比。当观察进行到第一学年末的时候,这位女教师已经得出了儿童的智力发展依赖于家庭的文化修养的结论。这些结论说明,必须及早地关心儿童的入学前的训练。女教师找那些有孩子在下一年将要入学的家长们谈话。谈话的内容涉及如何丰富家庭的精神生活,来扩大儿童的表象、概念、兴趣的范围。家长们接受了女教师关于建立家庭藏书、让学前儿童阅读儿童读物的建议。在新生入学前的好几个月里,女教师就把自己未来的学生召集到学校里来活动,并且带领他们到田野里去、到河边去。这是一项有趣的、创造性的劳动,它的意义就在于扩大了儿童的眼界,丰富了他们的积极词汇,发展了他们的思维。女教师维尔霍汶尼娜把自己的科学研究的结果概括成一篇文章,在共和国的一份杂志上发表了。
现在这位女教师正在研究思维过程迟缓的儿童。她学会了观察,学会了研究和分析事实,学会了把本质的东西跟次要的东西区分开来。她从学生的学习劳动中看到一种教育现象,它的根源不仅在于生活给予了学校什么,而且在于教育者付出的积极的劳动。经过研究和分析事实,为女教师进行思考、做出结论和概括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这是一项真正的创造性研究,它是每一个愿意思考的教师都能做到的。
研究是教师工作兴趣的源泉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对于学生的学习如此,对于教师的工作亦如此。苏霍姆林斯基说:“不研究事实就没有预见,就没有创造,就没有丰富而完满的精神生活,就不会对教师工作发生兴趣。不去研究,积累和分析事实,就会产生一种严重的缺点——缺乏热情和因循守旧。只有研究和分析事实,才能使教师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事物中看出新东西。能够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面、新的特征、新的细节,——这是创造性的劳动态度的一个重要条件。同时,这也是兴趣、灵感的源泉。如果教师没有学会分析事实和创造教育现象,那么那些年复一年地重复发生的事情在他看来就是枯燥的、单调乏味的,他就会对自己的工作失掉兴趣。而如果教师没有兴趣,那么学习对儿童来说就会变成枯燥的事情。”
由此可见,教师没有进行“创造性研究”工作,那么就不会对自己的工作发生兴趣,也不可能对工作有积极的热情,“那些年复一年地重复发生的事情在他看来就是枯燥的、单调乏味的”。由于教师工作兴趣不高,就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那么学习对儿童来说就会变成枯燥的事情”。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的学业成绩也会明显下降。
基于此,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反复强调说:“领导学校工作的秘诀之一,就在于唤起教师探索和分析自己工作的兴趣。如果一个教师能努力去分析自己的课堂教学以及他与学生的相互关系中的优点和缺点,那他就已取得了一半的成功。”那么,“唤起教师探索和分析自己工作的兴趣”的重要途经之一,就是引导教师积极进行“创造性研究”工作。这是教师工作兴趣和热情的源泉,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焕发新的生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他说:“创造性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教师看到了、研究了以前没有被人注意到的教育过程的某一个方面。创造性研究还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对自己工作的看法。教师就不会再把教育工作看成是每天重复着同样的事情,是把完全一样的讲解、巩固等等做枯燥乏味的表演了。因循守旧、消极应付、缺乏热情——学校生活中所有这些不良现象之所以在一些地方蔓延滋长,就是因为那里的教师没有看出教育现象的生机蓬勃的生命力,没有感到自己是教育现象的创造者。”
结 束 语
“研究是教师劳动的本质”,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关于教师研究工作的核心观点和理念。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创造性研究”是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需要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事实进行研究和分析,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兴趣源泉,是教师走上教育幸福之路的重要途经。但是,我们中小学教师的研究,又不同于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研究,我们更注重的是研究的实践性和可行性。
苏霍姆林斯基以帕夫雷什中学作为研究工作的“试验田”,“引导老师们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借以丰富教师集体的精神生活,使每个教师都能确立起作为善于思考的和具有创造精神的个性的自尊感……”,使每一位教师真正成为观察者、思考者和研究者,让每一位教师真正地走上了教育幸福之路。
最后,我们以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语:“在我看来,教师的成长取决于教育学知识的质变和深化。进修提高,首先就意味着教师今天对某一教育真理的看法已经不同于昨天。一个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师不断地处理着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好像是在用理论的光芒照亮自己前进的道路,这是他的成长和积累丰富经验的基础。”
(作者胡远明,郑州市教科所)
(说明:本文中所有图片,均来自于郑州市第34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