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报告:幼儿园“去小学化”背景下幼小衔接教育策略的实践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概况幼小衔接工作是做好幼儿入学工作的重要前提,是幼儿园、小学、家庭、社会的共同责任。《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和小学应当密切联系,相互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幼儿园不得以任何形式提前教授小学内容,不得开展任何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随之而来的是社会上一些幼儿园涌现了很多以“幼小衔接”为名的学前班,学习拼音、汉字、算术等超纲、超编的不适合学前儿童的机构。这种以牺牲孩子的快乐童年为代价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的内容,对孩子的长远发展是否有益?什么样的教育是适合孩子的呢?目前在我园中班期末、大班下期幼儿退园率持续增加,有百分之30的家长选择退园。而通过调查发现退园的原因就是让孩子上学前班。进入学前班是否对孩子的发展真的有益呢?我们通过对我园家长的调查发现,家长普遍非常重视幼小衔接问题,但是缺少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相应的教育方法,在家中不知道怎么辅导,担心孩子上一年级跟不上。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通过访谈法、调查法、统计法对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家长和孩子四个方面了解发现:大多数孩子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经常出现以下几种问题:1.身体素质差、抵抗力弱;2.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专注力不够;3.不会整理、丢三落四、忘记布置的作业;4.在集体面前容易胆怯,不敢表达自己,缺乏自信等现象。针对这四个问题的出现,课题组成员多次开展集体教研活动,在目前实践中总结出了一系列的方法,下面是我们研究工作的主要进展。二、研究工作的主要进展(一)成员分工明确,开题报告顺利完成。自课题成功立项以来,课题组成员积极准备,明确分工,多次进行研讨。其中:李春霞负责课题的研究方向、计划、内容,总的研究工作。崔春丽负责问卷调查、数据收集整理、综合分析等工作;于路路负责幼小衔接主题活动的开展,做好材料收集工作;陈慧娟负责对家长宣传幼小衔接教育理念、指导家长具体教育方法,做好材料收集等工作;师超瑾负责对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评价反思、收集整理等工作。在课题成员明确分工下,课题组于2019年3月19日顺利完成课题开题汇报,对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二)资料收集完善,选取小学对接成功。在2019年学前教育宣传月“科学做好入学准备”的背景下,课题组成员多次进行理论学习,查阅材料。如:钱志亮教授《入学早知道》、《学前儿童入学准备指导》、《幼儿发展核心素养》等书籍。通过理论的学习,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同时,我们联系中原区锦艺互助路小学、中原区向阳小学2所公办小学作为定点学校加强交流,以便了解小学现状,使课题的研究更加的深入。(三)组织定期学习,进行分享交流。在资料收集完成后,在园内每月开展一次研讨交流活动。我们通过主题教研、学习分享、课堂展示、区角交流等形式,多方面、全方位的组织课题相关教师从环境的创设、材料的提供、活动中的指导策略等方面认真研究、不断反思,主要根据活动的开展情况、孩子的掌握水平定期进行总结提炼,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四)发放问卷调查,了解研究现状。
课题组成员制作了《幼小衔接家长问卷调查表》,此问卷采用网络匿名的方式进行填写。主要目的是:了解家长对孩子入学的态度和认识、以及幼小衔接中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在问卷设计完毕后,我们对4个实验班的131名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答卷131份,回收率百分之百。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关于幼小衔接家长遇到最大的困惑的问题是“在家中怎么辅导?、要不要学习一年级知识”,此问题分别占比63%和54.96%,占比较大。此问卷的调查有效的帮助我们分析了家长的现状,为课题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依据。其次, 经过研究,我们认真梳理,了解了目前小学的教育现状以及幼儿园和小学存在的异同之处。其中,幼儿园与小学教育在一日生活、教育形式、教师分配、学习任务、班级环境、个人物品、伙伴关系中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小学以分科教育为主,语文课重点为拼音读法,汉字写法等;数学课重点为数字加减法等;英语课重点为听读,写字母,简单单词等。一节课40-45分钟,要求孩子有专注力、会自己整理自己的物品。放学后也会留作业,并且需要家长检查督促作业,并签字,需要孩子有任务意识。总之幼儿园和小学虽有区别,但是都更加关注孩子能力和习惯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通过前期的调查与准备,结合孩子和家长的问题,我们针对问题分别采取了以下措施和策略。(一)问题1:幼儿身体素质差、抵抗力弱。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家庭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现在孩子一出生就在父母和祖辈的精心呵护下成长。在家长过度保护下成长的孩子往往运动少缺乏体育锻炼。因此这类孩子进入集体活动中就容易出现易生病、体质差、动作协调性弱等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针对本园大班幼儿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进行观察、分析和反思,梳理问题,并提出改善对策加强体育锻炼,改善幼儿体能,大班开展“特色体育锻炼---跳绳比赛”的长期活动。策略:《跳绳比赛、跃动精彩》——提升幼儿的体能。“跳绳”是全身性运动,在跳绳过程中,幼儿手、足、脑并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也能增强幼儿的协调性。于是在大班组教师的共同探讨下,决定在大班组开展“跳绳比赛”的活动,各班推选10名幼儿参加。跳绳比赛开始前:首先各班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引导幼儿每天在家中练习跳绳,至少达到双脚连续跳10个以上。除此之外,在班级里设计了跳绳记录表,每一阶段记录幼儿跳绳的数量,对孩子跳绳水平进行检测,我们从记录表中可以清晰的了解幼儿自己的点滴进步。对于成绩好的幼儿进行鼓励,对于一些需要继续提升的幼儿及时和父母沟通,在家中有针对性的练习。在幼儿练习的过程中,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我们还开展“花样跳绳比赛”在比赛中鼓励孩子大胆思维创造出不同的跳绳方法如:双脚交替跳绳;单脚跳;挽花跳;跑跳;两人合作跳;三人合作跳等各种各样的跳法。锻炼幼儿身体的协调性和跳绳的趣味性。跳绳比赛具体的实施方法如下:由各班初选出10名幼儿,进入大班组跳绳比赛的决赛。比赛规则为计时跳:两分钟内跳绳次数由高到低进行排名,邀请小中班的教师当评委,进行一对一的点数,每次上场8名幼儿,在40名幼儿中分别评选出一等奖4名、二等奖12名、三等奖24名。随着哨声吹响,跳绳比赛正式开始了!顷刻间,绳子飞舞,小选手们使出浑身解数,飞快地甩动着绳子,奋力拼搏,不甘落后。挥动的彩绳如蛇飞舞,跳动的孩子如彩蝶纷飞,现场气氛无比激情与欢腾。挥舞的长绳,悦动的精灵,各班的“啦啦队”更是大声为伙伴们加油呐喊,把比赛活动推向了高潮。
活动效果:全年级开展“跳绳比赛”让孩子在跳绳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通过跳绳比赛,提升了孩子的运动意识,促进了幼儿的动作协调发展,提高了幼儿适应季节变化能力,增强了孩子的集体荣誉感。经过发现实践,大班孩子的身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升,出勤率提高了,孩子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兴趣也浓厚了!(二)问题2: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专注力不够。经过和多所小学教师的访谈,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发现低年级小学课堂中幼儿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对课堂内容掌握不够。基于教师提出的问题,我们作出如下分析。1.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达,现在高科技的电子产品经常出现在孩子的世界。有的家长忙于工作,为避免孩子打扰工作,就给孩子一个手机,让孩子自己看视频玩游戏。这种经常接触视觉、听觉多感官刺激的同时,也影响到了孩子的听的专注与记忆。2.生活习惯的影响幼儿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常常是幼儿表达自己想要干什么,家长就会按幼儿所提的要求执行。能静下来和孩子聊天,让孩子清楚的记得规则和要求的家长少之又少。所以孩子们听的专注不够好。基于以上分析,为帮助幼儿锻炼出听的专注,培养集中的注意力。我们课题组成员研讨商议出以“听觉训练游戏”为主提升幼儿的听觉专注力。策略:听觉系列游戏——促幼儿专注力发展游戏一阶段:听主题词拍手游戏名称:《切水果》玩法:教师说出一些物品的名称,幼儿听到水果名称时击掌并说“切”,听到别的名称时保持安静。该游戏可以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改编,如,当幼儿听到动物名称时,幼儿击掌1下并模仿该动物的行为(叫声或突出特征),听到别的名称时保持安静。游戏二阶段:听主题词分辨后拍手游戏名称:《分分拍拍乐》玩法:在幼儿懂得水果、动物、植物分类的基础上,教师说出一些名称。幼儿听到植物名称时幼儿击掌1下;幼儿听到动物名称时击掌2下;幼儿听到水果名称时击掌3下。如:教师:苹果。幼儿击掌3下。该游戏可根据幼儿分类的水平按照三个梯度进行。梯度一:根据动物和植物进行分类。梯度二:根据动物生活的地方,如水生动物击掌1下;陆生动物击掌2下;飞行动物击掌3下。梯度三:根据蔬菜食用的部位进行击掌。食用根击掌2下(土豆、红薯、洋葱);食用茎的击掌4下(莴笋、芹菜);食用叶击掌6下(生菜、香菜)。游戏三阶段:听提示后快速找答案游戏名称:《物品寻寻乐》玩法:教师根据班级物品摆放的位置,用语言表达出物品所在的位置,请幼儿专注听以后,找出它的位置。如:这个物品在我们教室的美工区第三层柜子的左侧。根据教师描述,幼儿取出该物品。该游戏按照幼儿认知发展,结合游戏难易程度分两个梯度进行。梯度一:教师描述、幼儿按照正常规则进行游戏。梯度二:幼儿描述物品位置,幼儿按照规则进行。游戏名称:《猜猜他是谁》玩法:教师根据班级幼儿的特征从共性到个性用语言进行描述,请班级幼儿找出他是谁。如:她是一位小女生、扎着麻花辫、穿着蓝裙子、裙子上有一个蝴蝶结,穿了一双白色的运动鞋。该游戏,教师可根据班级孩子的认知水平从易到难按照三个梯度进行。梯度一:教师边说幼儿边想,熟悉一定的游戏规则。梯度二:教师缓慢的说出幼儿的特征,等教师说完,幼儿再猜测这个人是谁。梯度三:幼儿描述特征,描述结束,别的幼儿猜测。游戏延伸阶段:家园共育玩游戏游戏在园开展后,取得一定的成效。为帮助幼儿体拥有更好的听的专注与记忆,也给家长提出在家可进行以下游戏锻炼幼儿的听的专注。亲子游戏一:《传声筒》玩法:妈妈可说一段话,让幼儿去告诉家中的另一位人员,以锻炼幼儿的听的注意与记忆。如:去问问奶奶今天中午吃蒸米饭,炒酸辣土豆丝、凉拌黄瓜可以么?幼儿记忆关键词,去询问奶奶。亲子游戏二:《小帮手》玩法:爸爸妈妈在家干活时,可请幼儿听清楚物品位置,并帮家人找出来。如:请你去卧室左边的床头柜第二层抽屉取出相册。(三)问题3: 孩子不会整理、丢三落四、忘记布置的作业3—6岁是培养意识发展思维的关键期,所以幼儿自理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有利于幼儿独立意识的发展,对幼儿的社会适应性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具体表现在物品摆放杂乱无序、衣物揉成一团、不会穿脱衣物、图书经常折角破损等问题。针对这一现象,课题组成员和大班教师共同商讨研究设计开展“我会整理”一系列相关的生活活动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生活能力,自我服务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地发展。策略一:《我会整理》系列主题活动——提高幼儿的整理能力。【研究案例呈现】“长大的我”系列主题教学活动——自我服务(1)大班健康活动《我会系鞋带》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1.通过倾听故事,知道系鞋带的重要性。2.在反复练习过程中,能根据儿歌“两个好朋友,交叉握握手,变个兔耳朵,交叉拉拉手。”的提示掌握系鞋带的正确方法。3.在活动中增强自我服务的意识,感受学会新本领的快乐。1.《一双有蝴蝶结的鞋》故事图片。 2.短绸带人手一根。 3.幼儿鞋带的鞋上幼儿园。 第一环节:一、欣赏故事,引出主题。 1.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2.理解故事内容,知道系鞋带的重要性。第二环节:二、根据儿歌,尝试练习,掌握方法。 1.复习儿歌,探索利用短绸带系蝴蝶结的方法。 2.在系蝴蝶结的基础上,尝试在自己的鞋子上进行练习。第三环节:三、通过游戏,相互检查。 1.通过玩游戏“木头人”检查幼儿是否系好后检查鞋带是否系紧(系结实)。(2)大班社会:《我会整理书包》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1.通过回忆参观小学的活动,了解小学生书包里所放物品的名称及功能。2.通过观察“课程表”尝试整理书包,并能分类整理。3.在整理书包的过程中,能主动帮助他人,萌发幼儿上小学的美好愿望。1.参观过小学,认识书包;2.书包、各类学习用品、物品准备清单。3.相关录像。第一环节: 一、回忆参观活动,引出书包。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2.观看视录像,积极讨论,能正确判断书包中的应有物品。 第二环节:二、通过观察,认识课程表。1.观看录像,了解课程表的含义。2.观察课程表,知道课程表分为上午、下午和周一至周五。第三环节:三、尝试整理书包,萌发幼儿上小学的美好愿望。1. 出示物品清单,分组尝试整理书包。2.小组之间互查,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3.学唱上学歌,萌发幼儿上小学的美好愿望。活动后的效果分析:《指南》中指出,大班的幼儿要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而系鞋带、整理书包则是幼儿走进小学所需要面对的问题之一,所以我们以集体教学为依托,开设了《我会系鞋带》、《我会整理小书包》等课程,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系鞋带是一项幼儿较难掌握的技能,枯燥难学,容易失去兴趣,为了激发幼儿兴趣,本节活动从让幼儿欣赏故事开始,先学扎蝴蝶结,再迁移至学系鞋带,同时老师将系鞋带的方法,改变成朗朗上口儿歌,如此循序渐进,巧妙过渡,幼儿愿意学,有兴趣学、更乐于接受。活动结束后,已有60%孩子掌握了系鞋带的本领。但系鞋带的技能,绝非一两次学习活动所能达到的,必须在平时多次练习、巩固。经过两周的反复练习,目前大班幼儿已有90%幼儿会系鞋带和整理物品。
策略二:“集集乐”红花兑换活动——提高幼儿收集归纳能力。《纲要》中提出:“教育活动内容既适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也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我们在大班开展的“集集乐”红花兑换主题活动灵感源于大班数量兑换《小鹿过河》。通过这节数学教学活动,我们尝试将“兑换”的方式运用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来,从而提升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在整理小红花的过程中,也提高了幼儿收集整理能力。具体规则如下:每天每一位孩子一朵小红花,需要带回家自己收集整理好,不能丢失或者破坏,集够10朵红花来换取一颗五角星,集够5颗星以上,可获得一张奖状和奖品。为了提高幼儿保护、收集整理的能力,期间若小红花破坏或者丢失则不予更换。得到小红花的要求:一天内没有被小班长,老师提醒;上课回答问题2次以上,早上来园参加早锻炼,能够遵守规则,主要是调动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评价能不能得到的红花的方式:首先孩子自评,认为自己在园一天表现还不错,在一日活动中能管理自己的行为就可以到老师面前排队领取。接着是“他评”,同伴之间互评:根据孩子自评的结果,其他小朋友也要关注同伴一天之中的表现。如发现孩子没有公正的评价自己,则要对同伴指出来他今天所做的事情,以便明天注意自己的行为。同时他们也会观察获得较多小花孩子的在园表现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在自评和他评都进行完毕后,老师才会发放小红花。【研究案例呈现】大班数学:数量兑换《小鹿过河》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1.在“小鹿过河”的情境创设中,通过观察建桥图示,了解数群“兑换”的含义。2.在“石头、剪刀、布”的游戏中,能运用5个数群换1个的方式,理解数群兑换的实际意义。3.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遵守游戏规则,体验帮助他人所来带的快乐。PPT课件、吸管、数字棒、操作卡等。第一环节:一、在“小鹿过河”的情境创设中,通过观察建桥图示,了解数群“兑换”的含义。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2.出示建桥PPT,了解数群“兑换”的含义。第二环节:二、在“石头、剪刀、布”的游戏中,能运用5个数群换1个的方式,理解数群兑换的实际意义。1.复习“石头、剪、刀布”的玩法,巩固游戏规则。2.运用5个数群换1个的方式,理解数群兑换的实际意义。第三环节:三、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遵守游戏规则,体验帮助他人所来带的快乐。
活动效果:经过实践,在“集集乐”红花兑换中孩子们的自我管理能力明显提升。在对小花的保存中、兑换中,也学会了如管理自己的物品(小花丢失不补)数群兑换,(5兑1)。以正面引导,让幼儿自觉进行自我管理。孩子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回答问题,有意注意力提升了,从原来的被动接受班级规则,到现在班级的小主人,积极主动地遵守、及制定班级规则。同时此活动也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策略三:《小小记事本》活动——提高幼儿的记录和总结能力。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了提高孩子们的任务意识及记录和总结能力,在放学时老师经常给孩子们布置一些简单的任务作为“作业”。如:明天带一本书到幼儿园、回家教给爸爸妈妈今日所学儿歌等内容。为了让孩子能够做到,孩子用笔画下来,根据自己的记录,回家讲述给爸爸妈妈讲述自己的“作业”和今天一天的活动内容。除此之外,我们还会请孩子在自己的本上对一天中所做的事情、任务用进行绘画记录。记录时要有日期、天气情况、自己的心情,今天在幼儿园做了哪些事情等内容。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条件。”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意识,为上小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孩子们存在的问题,我们开展了《我的小小记事本》活动,使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作业和生活,学习记录的方法;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通过活动实践孩子的记录能力、总结能力增强了,在家能借助记录清楚的说清楚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所发生的事情。(四)问题4:孩子胆怯,不敢表达自己,缺乏自信。大多数情况下,教师发现幼儿私下交流时能很流畅的表达清楚自己的问题,或者老师提问的答案。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幼儿单独站起来回答问题时却不敢自信表达,甚至说不流畅。为帮助幼儿建立集体面前表达的自信。结合幼儿园孩子的特征及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课题组成员商议研讨出以下三个策略来树立幼儿的自信。策略一:《我是小小故事王》 ——提升幼儿语言表达力。为培养敢于在集体面前表达的自信心,鼓励幼儿在餐前或者饭后给小朋友们讲故事,小朋友们的积极性挺高,为调动班上所有幼儿的积极性,建立集体面前大胆表达自信开展《我是小小故事王》的讲故事比赛。首先,提前通知家长,在家中辅助孩子积极练习故事,接着孩子自愿报名,老师将报名的孩子编好序号,并请家长当评委,为幼儿打分,进行讲故事比赛。
《讲故事比赛活动方案》为提高幼儿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表达能力,丰富幼儿的生活,让孩子在很多人的面前大胆地表现自己,给他们一个锻炼说话能力和胆量的平台,共同体验分享故事给大家带来的快乐!美妙五班决定举办“我是小小故事王”讲故事比赛。活动安排如下:活动规则:1.内容要求:内容应积极向上、健康活泼、富有童趣。2.语言表达:使用普通话讲述,语言清晰、标准,讲述流畅,声音响亮。3.舞台表现:表现力丰富、演绎生动有趣。4.时间要求:限在3分钟以内。活动流程:1.幼儿入场并按指定位置入座。2.教师上台介绍比赛规则。3.按顺序请参赛幼儿上台讲故事。4.公布比赛成绩。
活动效果分析:“讲故事”比赛活动的开展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表现自我、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锻炼与展示的好机会,提前通过微信群通知的方式将讲故事比赛的消息传递给各位家长,得到了家长们的积极响应。活动的第一阶段各班级内部进行比赛,每位幼儿都有参赛机会,各班选拔幼儿代表班级参加第二阶段比赛。在幼儿比赛过程中,孩子们一个个落落大方,清晰流畅地讲述着一个个充满童趣和创意的故事,小选手们讲得起兴,小听众们听得入迷,评委老师们对如何取舍却甚感为难了。通过这次活动使参赛的小朋友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锻炼,不仅口语表达能力有了提高,幼儿的表情,表达水平也得到了提高,这些幼儿利用平时练习讲故事的机会不断锻炼自己的胆量。全体幼儿通过听故事,不仅培养了倾听能力,幼儿还通过理解故事内容,懂得了许多的道理。
策略二:《我要当班长》竞聘活动——提升幼儿的自信心。通过讲故事比赛,幼儿锻炼了良好的语言表达及敢于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树立了这种敢于表达的自信心。为进一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服务他人的意识,课题组还开展了《我要当班长》的竞选活动。为提高幼儿在集体面前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幼儿的自我服务及服务他人的意识。大班特开展《我要当班长》的竞选活动,竞选方案如下:1.竞选时间:每周一下午。2.竞选方式:幼儿登台,发表自己的演讲稿。(包含自我介绍、竞聘缘由、服务事件、结束语)3.竞聘流程:(1)教师对上周班长进项点评,奖励。(2)本周参与竞聘班长的小朋友进行统计,表格如下:学号7271510112120241得票(3)参与竞聘的小朋友轮流上台演讲。(4)参与竞选的小朋友站成一横排,不参与竞选的小朋友站到想投的小朋友身后成一纵队进行投票。(5)幼儿自己统计投票结果。(6)教师对竞聘成功的幼儿讲述规则,对没有竞聘成功的幼儿进行鼓励,鼓励他们纵向比较,多看自己成长的地方。
活动效果分析:通过开展《我要当班长》的竞聘活动,幼儿的语言表达越来越好。通过在家和家长练习竞聘词,到班级中登台竞聘,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一种挑战一种成长。在家长的反馈中可以看出家长对幼儿在园竞聘班长的支持和想看到孩子得到锻炼后成长的期待及欣喜,孩子竞聘班长成功后,餐前饭后对班级小朋友纪律管理,教室变得更加有序和安静了。参加竞聘的小朋友,在看到自己得票越来越多,也变得越来越自信了。这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与变化。《我要当班长》竞选活动的开展,在提升幼儿语言组织与表达的同时也增强自信心;提升幼儿的受挫意识;提高幼儿勇于挑战的能力、领导能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还为幼儿更好的进入小学生活,适应小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策略三:采用“看图讲述”比赛——提升幼儿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在幼儿语言表达提升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发挥其想象力,愿意大胆自信地在集体面前表现。并培养幼儿对故事表演的兴趣与故事表演的表现力,能够生动、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课题组成员组织大班幼儿开展了《看图讲述》的比赛,旨在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比赛一月前,提前给家长和幼儿发放10幅图片的内容,幼儿在家中自由练习,进行看图创编讲故事。比赛开始一周前,教师统计报名人数,并给幼儿编序号。比赛时,幼儿随机抽取一幅图片进行现场讲解。讲解要求故事有主题、声音洪亮,评委由各班家长组成,做到公平公正。《看图讲述》活动方案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对象活动流程备注看图讲故事比赛1、参赛人员:各班分别选出5名幼儿参加比赛。初赛时间各班自定。2、参赛组:美慧一班、美慧二班、美慧三班、美慧四班。3、评分标准:采用20分制,选手最后得分为评委累计总分。具体的评分标准请见评分表。由班级开展的“看图讲故事”初赛中选拔出的幼儿,各班5名,共20名1、介绍评委。2、介绍比赛规则、评分标准、比赛形式。3、正式比赛:按排号顺序出场比赛,故事图片由幼儿叫停随机选取后进行创编故事。4、统计分数,评委宣布比赛结果,颁发奖状和奖品。5、结束离场,收拾物品。本次活动针对大幼儿。活动效果分析:通过《看图讲述》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初期在家和爸爸妈妈们共同准备,到参加活动时的信心满满。精神抖擞的站在台上自我介绍,娓娓动听的讲述着自己看到画面的内容,用夸张的动作和幽默的语言进行讲述着。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的语言表达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在他们的心中种下了善于思考的种子,发了一个敢于表达的芽芽,希望将来也能成为一个敢于挑战的祖国未来的花朵。
问题5:家长缺少正确教育观念,在家中不知道如何指导。通过前期调查的结果,我们针对家长的困惑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了指导。策略一:采用“家长沙龙分享”的方式分享育儿经验。首先,我们选取本园4个大班为重点研究对象,在2019年3月召开了实验班家长的“幼小衔接”主题沙龙会。主题沙龙会议开始前,我们充分调动家长资源,各班家长中均有小学教师,邀请这些小学教师为家长讲解小学的教育现状,与家长面对面的进行答疑解惑。接着,将家长分为4组,针对问题“您认为孩子入学哪些习惯最重要、您在家中是怎么做的”两个方面分别研讨20分钟,最后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呈现,并进行分组交流。
实施效果:在探讨后交流后家长们对幼小衔接的教育重点、家中指导方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们将家长总结的部分方法归类如下:提升能力目标家中具体做法掌握时间观念给孩子准备一个闹钟,从10分钟、15分钟、20分钟慢慢增加定时闹响的时间,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做一件事情;家长和孩子一起定闹铃早晨闹铃唤醒。自理能力自己穿衣、叠被、收拾房间、收拾玩具坚持性、前阅读准备每天晚上陪伴阅读30分钟体能锻炼每天放学后跳绳或拍球30分钟意识与孩子一起商定规则,家中成员共同遵守这次沙龙会议,充分调动了家长参与的积极性,使家长明确了幼小衔接中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得到了大班家长的一致认可。策略二:组织“三方研讨会”,引导家长掌握正确的育儿方法。在家长沙龙会议之后,我们除了通过校讯通、家长讲座、家长进课堂等多种方式对育儿经验和方法进行宣传外,还于2019年6月开展了“幼小衔接”三方主题研讨会。邀请到中原区向阳小学教导处主任杨玉莹、区实幼毕业生张峻铭爸爸以及课题组成员于路路。他们分别从三个视角出发解读幼小衔接。其中杨玉莹作为小学教师方指出:小学低年级阶段非常重视孩子习惯的培养,教学进度是按照小学的标准实施的。张峻铭爸爸作为区实幼毕业生的家长代表,对家长的“要不要学习一年级知识”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想法:作为家长应该掌握正确的育儿观念,与幼儿园同心协力,共同帮助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课题组成员于路路则对课题相关的一些内容以及研究的部分成果对家长进行交流分享。实施效果:家长们在经验探讨的过程中互补互进,从而更加优化和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也为课题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课题研究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实践出真知。在课题研究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一些困惑和问题,具体分析如下。(一)理论学习浅显,总结不够精确。为更好的帮助教师们做好幼小衔接的工作,我园采购一部分有关幼小衔接理论学习的书籍,园内老师经常翻阅,但疏于对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学习,致使在开展很多活动后,对于幼儿发展提升的总结不够精准与到位。开展了很多活动,但是对幼儿后继发展是否有用还需要时间来验证,这还需要我们对幼小衔接理论上进步学习,从而提高总结的精确能力。(二)追踪形式不足,效果评价不够。我园会定期对幼儿开展测评活动,采用孩子评、家长评、教师评、园方评的多元化测评方式,及时了解孩子的发展水平,了解课题研究的整体时效。在课题研究期间,对于2019年6月已经毕业的幼儿进入小学后情况如何?适应如何?还应该进行进一步的追踪,如何更科学、更合理的进行追踪评价还需要课题组成员进一步的探讨。四、课题研究的下一步思路结合遇到的困惑,经过课题组成员研究,制定了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一)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研质量。我们将继续加强理论学习,对幼小衔接的理论知识进一步教研,把幼小衔接理论学习纳入教研计划中。此外,在课题研究的工作中,还应积极撰写教育案例和论文,并将部分优秀的成果积极投稿、进行发表,让课题的研究更具推广性。(二)追踪毕业生,紧密小学联系。针对幼小衔接开展的效果如何,我们将对毕业幼儿在小学的情况进行分段追踪与总结,掌握幼儿的发展水平,并根据追踪结果及时调整。除此之外,还会加强幼儿园与小学教师之间的联系,相互深入课堂,根据幼儿状况及时调节自己的活动模式和方案。从而加强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的联系、提高幼儿园教师与低年级学生的互动、增多小学教师对幼儿园的了解。(三)丰富活动形式,增强幼儿互动。幼儿园期间,幼儿的相处活动多以班级为单位,为更好的增强幼儿之间的互动,提高幼儿与同伴互助的能力,大班时期在开展计划活动外,增加《名信片》系列活动,先设计自己的名信片,在找新朋友交换明信片,互相结实新朋友。让大班幼儿在设计自己名信片的过程中提高自我认识和思维能力,在与整个大班组幼儿交换名信片的过程中增强与同伴之间的互助,为小学认识新同学奠定良好的基础。以上就是本课题的中期汇报,我们还会继续加强研究,将课题不断的进行加工,使课题成果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作者李春霞,郑州市中原区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