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怎样的观点,就会有怎样的态度及行为选择
我们这篇说说职场中不同人所持的观点,直接影响着一个人在职场中的状态及选择。说之前,我们先设想一下这个情境——
假设你是某公司一个部门的成员,你遇到的领导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信条进行工作,但凡部门出点差错,第一反应是撇清自己;
你遇到的同事,工作起来悠哉乐哉,上班时来了,下班后走了,不紧不徐的完成着工作,但凡有谁工作干得用力、干得出色,就可能越发显得他们“没能耐”,于是这个人就非常招人厌烦。于是为了维护同事间的这种“友好”关系和办公室氛围,大家很默契地保持着步调一致——谁也别逞能。
这时候你会如何做?是愿意选择冒着被部门孤立的风险去创新、去折腾,把自己的工作做的有声有色?还是,选择跟这个部门妥协,融入这样“友好”的团队以维系这种关系;又或者,干脆对这些自己看不惯、也阻碍自己的事物进行言语攻击,甚至怨恨自己生不逢时?
从思维角度看,这样的选择是个人对自我价值的兑现。不管选择哪个或哪些,亦或是弃权——都不选,做出任何行为都离不开个人对自我及所从事工作的认知。选择没有好坏,但一旦做出了决定,享受它的利好时,一定别忘了对应的弊端。唯此,才符合一个理性人的担当。
-01-
积极进取型-“看看我们还能干点啥”
持这种态度的人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部分刚刚步入职场的新人,热情澎湃,恨不得通过多做事、做出些漂亮的事来证明自己;另一类是职场中坚力量,他们在工作中得到了一定的自我满足——物质的、社会角色的、精神的——享受着不断尝试和挑战的工作过程,从而给自己带来无尽快感。
持这种态度的人,具有较强的自我成就动机,其内心认可的观点类似于“职场是发挥才能,成就自我的场所”。在这样的观点驱使下,结合自身所处的环境,得出结论“才能的发挥体现在所做的事情上”,那么通过多做事、高质量做事,就能体现出自己的才能,当才能体现出来了,就有机会被认可——被同事认可、被企业认可、被用户和社会认可……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即是取得越来越多的自我成就。
动机明确了,观念确定了,那么对应的行为选择也就成了一种必然。于是这些人的职场目的就很简单——多做正确的事、并把事情尽可能做好。每天上班之前便带有期待,路途上就开始念叨起了这个事情怎么做,那个事情如何优化会更好;上班时仿佛置身游乐场,全情投入的处理工作,享受着一个个困难被解决一个问题被处理;下班后恋恋不舍的离开,路途上还复盘着一天所做的事,计划着明天的具体工作。甚至休息日和朋友聚会,八句话里有七句不离工作——不是刻意如此,自然而然地话题就滑过来了。
如果与这样的人共事,会被不自觉地带动起来,在高质量的完成了一件又一件事,并且得到了对应的回报时,内心的自我认可与成就感便会自然地迸发出来。当然,如果一个人内心并非认同这样的态度,却进入到了这样地节奏,一定会感到累。毕竟“工作狂”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当,且相当就能当得了的。一旦选择进入了这样的状态,享受工作时难免怠慢了生活,此时需要的是有意识地选择之后的坦然接受。
-02-
稳健保守型-“有活了,干;没活了,歇”
持这种态度的人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工作早已脱离兴趣爱好的人,每天只是过着按部就搬的日子,不管怎样,工作本身只是一件事,或者只是一种活着的状态,总是要做的,不过也就是做做而已;另一类是任劳任怨型,工作就是工作,不存在什么“大饼”,所以没有什么特别的期待,既然要做的事无可避免,那就有什么就做什么呗。不温不火,不热血也不至于消沉,“就这样吧,毕竟大家都是这样活着的……”
持这种态度的人,工作更像是一种活着的状态维持,就好像吃饭睡觉一样是一种生存需求,一旦不工作,会因为觉得无所事事而变得焦虑,但是把工作做得出色嘛,又觉得好像没那个必要,好比不吃饭不行,吃太撑也不行。这里隐含得对工作的观念可能是“大家都工作,我也的工作”,结合自身在职场的具体情况,得出结论“有事情了,大家做,我也做;没事情了,大家歇着,我也歇”。于是,表现在日常中就成了,上班的时候上班,有事情了大家都做了就做,没有事情了,八卦、新闻、资讯小文、静音聊天就是。下班的点到了就下班,一离开公司立刻能切入生活模式,“工作是个啥?”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该陪家人陪家人……这个时候但凡有工作上的事情找,也是置之不理。
如果与这类人共事,工作时间内计划好的工作,给干啥就干啥——不投机取巧,这是责任,也不做超纲的尝试,没这必要——相互合作就是各司其职,稳稳当当的不成问题。一旦你想多做些尝试而拉这类人入伙,你不会得到好脸色,“为什么要占用我时间?”,“你要做就自己去做,别带着我,这不是我本职工作”。你以为他们这样说了,你就可以去做了吗?你如果真的去做了,并且取得了好的结果,那么必然对他们造成影响,要么显得他们工作能力不行,要么他们会被迫着像你一样多做事情,这与他们而言都是打破原先的内心平衡,他们本能的不情愿。在理清了这个逻辑的基础上,要和他们相处融洽的唯一办法是融入他们,学着按部就班成为他们的一份子。此时,就看你愿不愿意。
当然,任何选择都有利有弊,持这类职场态度的人,他们在职场的表现可能不温不火,但是会有时间和精力来关注自己的生活。即便事业上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绩,但家庭生活会成为一种给养。
-03-
厌恶回避型-“千万别再整啥幺蛾子了”
持这种态度的人经常处在矛盾中,既无法接受当前的环境,又无力改变;既讨厌当前的状态,又没有勇气逃离;心里虽有万千世界,现实中却一地鸡毛,永远处在一种拉扯状态中。随即,便通过最直接的愤愤不满的方式表达着自我,久而久之聚集的抱怨把自己搞得一身戾气,工作氛围也是消沉且压抑。
持这种态度的人,对职场和工作有一种执念——理想化的执念,内心坚守的观点可能是“职场就应该有它的样子”,比如,工作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职场氛围应给是什么样子的,自己在职场中的角色以及待遇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而且“应该”的标准很清晰。在这些观点的作用下,就开始了与具体职场做起了比对,突然发现这个也不对、那个也有问题——从团队成员、工作方式、协作氛围、薪资待遇、公司制度……一个不落的都能找着问题。因为这些人忽略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异,看到的现实永远问题重重。表现在工作中,就是从说道说道到直接不满,再到讽刺挖苦,敢情工作中的一切都是那么不堪入目,抱怨“明明可以更好,现实却如此糟糕”,最后使得自己连最起码的工作意愿都被消磨殆尽了,每天上班像是上刑,心情像上坟。更有甚者还会把这种抱怨的状态带入生活中,于是成了祥林嫂。
如果我们在工作中遇到了这样同事,被压抑地喘不过气是其一,另外让你看不到任何希望,工作永远灰蒙蒙的。一旦说到改变,又是抱怨连连,因为在他们意识中“连现在都这样不堪了,再做其他,不是自找没趣吗”,于是陷入一潭死水中,做任何改变都是“瞎折腾”,唯有在抱怨中等这一摊水变得腐臭。
如果我们在不自知的前提下成了这类职员,可以尝试着做点什么改变一下,否则就得接受被所处环境所抛弃的可能;如果不幸遇到了这样的同事,要善待自己,请远离。
-04-
没有谁天生就是哪种类型
以上三种类型的成因不能一概而论,涉及的方面很多,我们在这里仅是把一些典型观点和态度,粗糙地进行提炼。我们看待这些典型现象时,心里也必须清楚:没有谁一进入职场天然地就是按部就班地稳健保守型员工,也没有谁一进入公司就抱怨这抱怨那敢情全世界都对不起他,更没有谁一开始工作就像打了鸡血似的勇猛向前。
当然,以上观点和态度为了介绍时更具针对性,就做了极端化处理。现实职场情境中,持这样极端而鲜明的观点和态度的职场人也不多。不仅如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甚至可能根据事情的性质或者自身情绪状态,使得原有坚持的观念和态度出现暂时转变,具体的行为选择也会随之而发生变化。
对不同的职场观点和态度有了了解之后,再回到我们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别人为什么如此选择,以及别人所承担的责任有一些初步判断,这便有利于我们自己调整频道去尝试沟通,以建立符合自己目的的协作关系。但是,也不排除无论我们如何调整,都无法融入一个部门的情况,此时也不用担心,既然怎么调都不得劲儿,那么问题还可能有个:你选错了“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