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 被湮没的拓荒者 之四

土地之争

作者 求真

那年,嫩江县也允许人口多的大队,迁移部分人到边远地区开荒建点,这与上边的精神有关。

县城南边有一个永丰大队,其中二队分出一批人 ,准备找满意的地方建点。他们找来寻去,也没找到合适的地方,确实也没有多少原始的好地方了!

那时,吕东平带领流民建点的事迹,被逐渐传开并放大,家喻户晓。永丰听说后,也来到那里,并且大胆地看上了他们建的这块地盘,想取而代之。

永丰分队建点是经过县计划委员会和开荒指挥部批准的,又是本县老户,自然是名正言顺,树大根深。又加上有大队的后台,要车有车,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要人有人,可谓王牌正规军 。另一方面呢,是吕东平带领的天南海北的“盲流”,闯关东闯荡至此,无人无力无后台,无依无靠无钱无户口 。

两相比较,天壤之别。面对这个现实, 唯一可以的较量的资本就是毅力和智慧了!

他们派来的负责人是王成任和赵凤千,老家也是山东日照的,那时仍是大帮哄,王成任,赵凤千也是挣工分,奉命而来领导开荒建屯的,他俩倒是从未与吕东平发生公开争执。只是永丰大队是本县老屯子,想让公社和县出面想挤走他们,占用他们既有的已开垦的地盘。

当时县社两级意见也有分歧,县委书记王忠和霍龙门公社书记董玉波对“盲流点”有同情之意,但公社主任李怀信和县计委以及开荒指部,始终想把“盲流点”清除,让给永丰二队建屯。

这个道理很明显,那个时期是不允许农民外出外务工的,农民工外出找活干,随时有被抓“盲流”,被遣送的危险,因国家冠以“盲目流入人员”的称谓。东北各地都兴抓“盲流”,他们想以这个名义把“盲流点”上的人撵走,他们即可坐享其成了。在当时看来,撵走他们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盲流点”的开荒建屯已既成事实,他们这个想法,是不人道,也是不得民心的。如果那样做,不但这些无家可归的“盲流”们,将面临无法生存的境地,就连哈尔通大队的党支部,村革委以及所有社员们,都是看不惯的。哈尔通党支部,全体社员们是“盲流点”的靠山,竭力地支持他们,看到“盲流点”面临危机,更是昼夜不停地帮助“盲流点”精耕细耙赶进度。

一天,永丰开过来两台东方红拖拉机 ,长驱直入进入了上道口,似乎进入无人的境地,直朝着他们打阡的范围开过去,无视别人的存在。

那天,大家都在家,吕东平告诉所有的人,每人拎一根棍子,不准永丰的拖拉机在他们打阡的范围内开地,如果对方不听劝解,执意闯入这个范围内强行开地,就打坏这两台东方红拖拉机,叫他无法运行,后果由他承担。

大家一个个手拎大棍,怒目圆睁,为保家园,大有一股誓死捍卫家园的阵势。永丰的机车人员,一看这阵势,觉得这些盲流不是好欺负的,他们叽咕了一阵子,只好返回嫩江永丰老家,和大队汇报。

又过了一些时日,永丰的拖拉机已经开到了“盲流点”打阡的地边,吕东明拎着镐头过去了,坚决不让他们进入他打阡范围内,硬把驾驶员吓得开着拖拉机走了。

更有记忆的一次,永丰拖拉机没能过河就返回了。原因是有人报信,说永丰的拖拉机油箱漏油。内行人说,油箱漏油是有安全隐患的,是违规的,尤其春天在这大草原上操作是容易引起火灾。于是,吕东平直接安派了几个小伙截拦在河西岸。他们更懂这个道理,自觉理亏,来回四百里路程,只得转头又开回永丰大队了!

窝棚盖上了,地也开垦了!但公社和县里始终不予承认,总软硬兼施各种办法动员把土地让给永丰大队集体建队,并说吕东平是“跑马占荒,搞独立王国”。

吕东平有着青年人特有的蓬勃朝气和大无畏精神。在他眼里,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他心存大目标,克已奉公,将全部精力贡献给垦荒建屯事业上,按时代要求描绘着未来建成一个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免费养老的宏伟蓝图,试图在这片荒芜人烟的滩涂上,建成幻想中和谐幸福的庄园,并朝着这一目标坚定不移地奋斗着。

吕东平总是把群众利益放在前面,不计较个人得失,为全体垦荒建屯人员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受到大家的一致赞扬和信赖,成为受人尊重的垦荒建屯及各项工作的当然领头人。

在“盲流”垦荒建屯与政府取缔建屯的尖锐矛盾中,当地政府为解散并驱离这个“盲流”点,收回已开垦的两千亩土地,县计委主任董光武和开荒指挥部曾对吕东平提出了诱人的优惠条件,即:放弃垦荒建屯,解散“盲流”点后,同意吕东平在本县范围内任选公社、大队,并携带五户亲属或朋友共同落户。在当时来说,如此优惠条件是前无先例的,是每个农民工梦寐以求的大好事。但出于本能与良知,吕东平不忍心抛弃与他同甘共苦的兄弟们,而去获取唾手可得的安乐生活。他为了全体参与垦荒建屯人员,及各地投奔而来的农民工的利益,为了心中的理想,毅然谢绝了上级部门的优惠条件,不忘初心,矢志不渝地带领大家垦荒建屯,一步一步扎实推动各项工作稳步进行。

后来,永丰无可奈何,在离“盲流点”几里外的东面选了个地方打起了窝棚,作为了据点。这样互不侵犯,逐渐往来,成为了友好邻居,后来同属一个大队!

其实这两方面的领导人是老乡,但各为其主。他们代表的是永丰大队,吕东平代表的是一群饥寒交迫,无落脚之地的农民工。

王成任,赵凤千内心很尊重吕东平的创新精神和处世风格。多少年后,常对别人说起:没有东平,没有东平建的这个盲流点,就根本没有咱们的现在。当二〇〇六年吕东平兄弟三人,去迎丰村看望那个亲身带领大家建起的村庄时,袁学孝陪同吕东平到大队看一看,当时王成任的儿子当书记,还对老袁说,没有东平建的这个盲流点,就没有今天我们这个村,这话也是他爸告诉后人的。

确实如此,一代又一代,大家不但没有忘记,并始终传颂着当时吕东平组织并领导创建的那个“盲流点”的传奇,且引以为豪。

(0)

相关推荐

  • 王兴禄‖王队长的事迹一直鼓励着我

    王队长的事迹一直鼓励着我 文/王兴禄 王美土,原江西省广丰县洋口公社洋江大队第六生产队队长,共产党员.人长得不高不低,结实精干,方脸大眼睛,做事雷厉风行.1976年"双抢"期间,为 ...

  • 兴和县钦宝营公社的回忆

    〓 第 1481 期  〓 文|陈利清  编辑|王成海 题记:谨以此文献给曾在兴和县工作过,而今早已长眠地下的父亲. 001 从我记事时起,就知道我的父亲在外地工作,工作单位是兴和县七大倾苗圃. 父亲 ...

  • 787期B|| 张妥系列散文:学校( 二)村边建起了学校 /杨莉播读

    美丽诗文 | 精品连播 | 美丽杂谈 | 艺术空间 | 经典赏析 上期结尾: 关于魁星楼,对我来说只是一个传说,在我出生前,魁星楼已经被拆掉了.北面的村墙也没了踪影.但是,就在魁星楼遗址的北面,建造了 ...

  • 阳信人走天涯(6)

    上集简介 疙瘩队长由爱生恨,借"盲流"的帽子不给张玉兰派工,遭到了强烈抵制.一场家族械斗一触即发. 黎明的曙光 张铁头派完工,各小队长领着劳力们下了地,他才点上一只大刀牌香烟,蹲在 ...

  • 那些年,灵璧九顶有所农民大学

    九 顶 农 民 大 学 文/同龄人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上世纪七十年代,农业生产开始实行科学种田,使用化肥.磷肥和农药.每个大队都办了一个"农科队",生产队有棉花专业队等科技 ...

  • 刘玉明:我在西海固的打狼棍

    1968年底,六十多名大学生分配到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固原县.当时,适值毛主席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指示,我和北大国际政治系的施裕壬.复旦大学新闻系的李安达被分配到古城公社任河大队北 ...

  • 陈海峰 ‖ 《西沟往事(11)》

    作 者 风 采 陈海峰,陕西省三原县人.陕西省诗词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西部名流>报执行编辑:上林苑诗词楹联学会会员:作协会员.心的感触落在笔尖,不拘形迹. 作品欣赏 西沟往事(11) 曲曲 ...

  • 回忆在罗山插队那几年!(7)

    老家豫南  ID:ljyn_888 远离家乡的游子,喜欢在这里聊聊故乡.过往.世间百态,记录平凡人走过的时代.欢迎投稿.交流. 20 1970年插秧前夕,我们到高店公社礼堂首次演出亮相.由于准备充分, ...

  • 武汉新洲区七十年代老照片

    武汉新洲区六十年代老照片已更新,结合看效果更佳!本篇以刘集.徐古公社为主. 编辑不易,若君喜欢请打个赏! 1971年国庆展览稿 新洲县刘集公社社员用拖拉机翻耕农田. 1971年8月30日 张申明 湖北 ...

  • 【在场小说】宫国庆:《冷冬》

    [总第017404期] <冷冬> 文/宫国庆 一九七〇年的冬天,出奇地冷. 进入腊月以后气温一直就是零下30多度,地面被冻出了很宽的裂缝,滴水成冰,嘎巴嘎巴地冷啊.天色灰蒙蒙的,鲜见太阳, ...

  • 小小说|于绍江:抓盲流

    抓 盲 流 那年我在拂晓公社当祕书.拂晓公社属于定远县,与嘉山毗连属于滁县地区管辖,那时滁县地区管辖,定凤嘉,滁来全六个县,市委书记叫李坚是个外来的州官.   当时的公社书记姓姚,山东人是个经常下乡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