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一货郎救下3000红军,多年后才知里面竟有97位开国将帅

前言

翻开红25军战史,一个个故事跃然纸上,一个个形象鲜明生动,可是就在这惜字如金的战史上,用足足300多个字记录了一位货郎的事迹。

这个人叫陈廷贤。

图|陈廷贤

战史里对于陈廷贤的评价很高,说他是改变了红25军历史的关键人物,如果没有他,可能就不会有红25军了。

那么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陈廷贤的身上究竟有什么秘密?

(1)红25军

陈廷贤的前半生记录不多,只知道他生于1911年11月,父母早亡,从小是跟着外婆长大的。

为了维持生计,他很小的时候就在山西的解州做苦工,维持生计。后来遇到天灾,他和外婆就流落到豫西的卢氏县。

当时他用自己仅有的一些积蓄,在县城租了一个地方,当做安身之所;他又在城里学会了做糕点的手艺,之后他就每日肩挑货担游走四处,叫卖糕点,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这为他之后人生的一大转变埋下了伏笔。

图|货郎

陈廷贤人生的转折点发生在1934年,而这个事件的另一方是长征路上的红25军。

如果说长征是红军战史里一个奇迹的话,那么红25军就是这段奇迹中,极为耀眼的一束光。他们不仅是长征队伍中率先到达陕北的先锋,甚至他们还是所有长征队伍中平均年龄最小的队伍。

可以说,这支军队有着太多的传奇色彩,而陈廷贤的故事就是同他们一起发生的。

图|红25军

刚开始长征的时候,中共鄂豫皖省委把留在苏区的部队,组建成红二十五军,而这个新生儿刚出生,就面临了蒋介石的重兵围剿。

蒋介石当年的“铁桶计划”,就是为了一举消灭红军的主力部队,所以他们对苏区的围剿是特别凶狠的,多次的“清剿”、“围剿”让红二十五军,损失重大。

好在他们坚持了下来,也为红军部队争取了转移时间。

1934年10月10日,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25军的3000多名战士,也于11月开始了长征之路。

图|长征

当时他们的番号叫做: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

敌人精心准备的“铁桶合围”,眼看着就这么失败了,他们自然是不会善罢甘休的,于是他们开始调集红军前进路上的所有国民党队伍,疯狂地阻击红军前进的脚步。

当时其实红二十五军的情况已经十分不好了,经过几次围攻、以及保卫战之后,其有生力量遭到了极大的打击,原本1.2万人的红二十五军锐减至3000多人。

此外,还有一个极为重大的问题,让红二十五军的高级领导人苦恼很久,那就是继续留在苏区坚持游击战争,还是提前进行转移?

但如果要转移,又往什么方向呢?

当时周恩来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于是他把红一方面军原二十二师师长程子华派遣到了鄂豫皖根据地,同吴焕先,徐海东等人一起领导红25军,

图|程子华

程子华与敌人斗争经验丰富,周恩来相信他能保存红25军的有生力量,当时周恩来给程子华的命令是,尽可能地领导当地的游击战争,当然,如果实际情况已经不允许了,就必须要立刻转移,而且要毫不犹豫。

所以当鄂豫皖的游击战争经过了一月之后,程子华当下决定,红25军立刻转移。

当时鄂豫皖的周围三个方向上都囤积了重兵,而西边来说,稍微偏弱,所以红25军的第一个战略转移方向就是西面,而且红25军领导人还考虑到,西边是山区,适合游击战争。

对于生命力顽强的的红二十五军来说,有山脉,那游击战争就能进行下去,而红军也就能生存下去。

那时候,红二十五军的军长其实是大将徐海东,但是他得知程子华原是红一方面军的大师长,又是中央派来的,所以他就主动提出让程子华担任红二十五军军长,他自己当副军长。

三天后,红25军按照计划向西进入到桐柏山区,但敌人发现,红军却突然北上。

图|徐海东

红25军这一诡异行动让国民党惊诧不已,因为他们在布置围剿计划的时候,就故意把西边的一角放出,然后秘密在西边的枣阳地区集结了重兵,只要红军从西边突围,那他们就可以守株待兔,一举歼灭“红匪”。

但他们没想到的是,这样的计谋,怎么可能瞒得过程子华和徐海东等身经百战的将领呢?

他们确实一开始准备带着部队向西边行动,可是在下一秒他们就判断出敌人的意图,因为向西边突围这么明显的选择,我们想得到,敌人只要不傻,也是想得到的。

所以程子华等人认为,敌人设下埋伏的可能性会更大,所以他们就干脆将计就计,先佯装向西行军,迷惑敌人,然后率领部队突然向北开进,开辟新的根据地。

所以正当敌人在枣阳严阵以待的时候,红军早就把敌人远远地甩在枣阳了。

虽然红军顺利地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可是他们却遇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变故。

(2)连续失败

敌人见自己的计谋失败之后,立刻调查红军的行军方向,他们也很快地判断出了我军的目的地是北部的桐柏地区。

图|桐柏

敌人立即派遣附近所有的部队进行追击,而且他们也通过电台,命令沿途的地主武装,对红二十五军进行阻击。

当时红军到了桐柏的时候,发现这里山路连绵,道路交错,红军战士们根本分不清哪里是能走的路,附近的中共鄂豫边工委书记张星江知道后,立即召集有关地下党组织,找一些可靠群众为红军沿途领路。

之后,为了万无一失,张星江决定亲自做向导,给红25军引路。

不过在程子华几天的调研下,他发现这里并不适合作为他们发展的根据地,因为他一开始看中这里是山区,地形复杂,适合游击战争,可是在他们攻城拔寨,击溃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到达桐柏后,发现这里与事先预想的很不一样。

首先这里区域较为狭小,并不适合大部队游击战,而且这里旁边就是汉水和铁路,如果在这里建立起了根据地,那么敌人想要进攻的话,从水陆两线上,就能快速集结部队,对根据地两面夹击。

而最重要的是,发展根据地必须要依靠群众,当时桐柏地区的农村情况和鄂豫皖苏区完全不同,这里山高路险,土匪滋生不断,而且当地的村民为了防御土匪,都修筑了坚固城墙,并装备了大批武器。

图|土匪(剧照)

这些村落又都是被地主豪绅所掌握的,红军想在这里发展,肯定会受到地主阶级抵触的,说不定在此地开展农民运动时,这些顽固分子会勾结国民党,来围剿红军。

所以要在这里建立根据地,必须除去这些地主武装,但是这样一来的话,我军也必将遭受损失以及浪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在这个时候,时间对于红军来说,是最为珍贵的。

给部队当向导的张星江也说,桐柏山区虽然山高地险,但这里小,回旋余地比较狭窄,大部队难以立足发展。

所以他建议避开敌兵堵截,向西进入伏牛山区,那里的环境比桐柏好很多,在那里可能开辟更大的根据地。

1934年12月,红军正式进入了伏牛山区,不过这里的情况虽然好了一些,可敌人也咬得越来越紧。

图|伏牛山

光是红25军进入伏牛山的时候,就打了大小数十战,部队也出现了不小的损耗,而且当他们到豫西伏牛山的时候,他们才发现,理想和现实还是有区别的。

虽然伏牛山区的情况要比之前的桐柏要好一点,但这里也是人烟稀少,缺乏物资,而且这里原先是军阀别廷芳的地盘,所以这里也有盗匪出没。

这里的群众都是在围寨里的,大多是据险而守。

所以也是不适合作为根据地,长久发展的。

眼看原先计划好的两个可以用作转移的目的地,现在都不行了,一时间红军部队的士气有些低落,因为箭已离弦,他们已经没有回头的余地了。

红25军指挥员知道,他们必须要制定新的计划了,而且必须带领战士走出困境,否则迟则生变。

当时程子华得到消息,中央红军主力下一步是向陕北前进,考虑到现在红25军的状况,他决定带着部队向陕西南部的商洛进发。

图|商洛人民

因为那里地处秦岭深处,不仅敌人在那里兵力不多,而且那是陕西、四川、河南等地的交界处,军阀之间很早之前矛盾颇深,红军要是去那里,蒋介石如果想要兴兵围剿的话,就必然和军阀之间有争斗,这样红军就有机会生存下去。

还有一点,当时占据陕西的是西北军杨虎城,他对待红军的态度和蒋介石完全不一样,而且他和红军私下还有往来。

因此决定继续向西,进入陕西南部,是最好的选择。

就这样,红二十五军又出发了。

(3)识途

从豫西到陕西,这一路上无疑是困难重重,而且这里山脉起伏的,如果没有对这边环境熟悉的人来领路的话,肯定是十分艰难的。

当时一开始红军直奔豫陕边界的时候,便中了蒋介石的埋伏。

图|蒋介石

原来红25军与国民党的几次交火,让蒋很快猜到了红军的行进意图,于是他半个月前,在红军必经之路上布下了天罗地网。

当时红军要从伏牛山进入陕西,就要经过朱阳关和五里川这两个重要的隘(ài)口,但当红25军到了那里之后,才发现隘口早就被人占领了,并且还有大量的防御工事。

程子华看到这工事的规模,心里一寒,看来国民党早就做好了准备,事实也确实如此,红25军刚刚启程之时,老蒋就提早调集了师上万精兵布置在五里川、朱阳关一带。

可以说,等红25军主动往这个方向来的时候,红军就进入了这个包围圈内,而且他们绝无逃生的可能,只要隘口的守军以逸待劳,等待后面的追军把这个包围圈密封好,那么红军25军就是囊中之物了。

当时的情况也确实危急,后面追来的国民党,距离红25军只有70里了。红25军战士知道之后,纷纷请战,他们说,既然已经逃不掉了,那不如就和敌人硬拼一下,狭路相逢勇者胜,只要能撕开一道口子,那就有人能跑出去,红25军的火种也就能保存下去。

很多病员们也写了血书,说他们是“累赘”,可以为部队断后,很多战士也表达了自己宁死不屈的战斗意志。

图|红军战士

程子华、徐海东等人知道,虽然情况已经到了十万火急的时候,但是这时绝对不能意气用事,在敌强我弱,敌人又占据有利地形的局面,是绝对不能硬拼的。

而且现在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这大山之中,除了隘口那边,肯定是有小路能够进到陕西的,只要避开敌人的锋芒,部队就能平安地出去。

所以当时红25军的所有侦察小队,都在拼命寻找当时知道路径的百姓,虽然眼前是有了希望,但是情况又再一次不好了起来,当时附近里的百姓,听说来了“大部队”,便吓得躲进了寨子,不敢出来。

因此侦察队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能够带路的百姓。

而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或许是命运的选择吧,1934年12月4日,红25军手枪团的几个小红军,遇见了正在走街串巷卖货的陈廷贤。

他们也知道部队正在寻找能够领路的百姓,他们看到陈廷贤之后,赶紧走上前去打招呼。

图|陈廷贤

陈廷贤看到红军战士也是吓一跳,因为国民党反动派还有当地民团,对红军的“宣传”都是极为不好的,红军的形象在当地的百姓心里早就面目全非,百姓都生怕遇到他们,丢了性命。

可是陈廷贤并不在意,因为他和当地的百姓不一样,他走的地方多,见到的事情也多,红军究竟是怎么样,他比谁都要清楚,就拿红军买他的东西来说,你见过哪个“暴徒”和老百姓做买卖的时候,还会付钱?

他对国民党说的东西,是一点也不信,相比他们剥削百姓的行为,红军队伍简直好太多了。

在几位红军战士的说明下,陈廷贤才知道红军部队已经被敌人包围住了,现在部队急需要有人能带路,从小路进入陕西。

陈廷贤听完之后,连连点头,他说自己知道小路,马上就可以带着部队行动,几位战士听到他这话之后,欣喜若狂,他们接连问了几次,确定之后,赶紧带着他来到了红25军指挥部那里。

陈廷贤也知道事情很急,他看了看身上的货担,准备把它给扔到一边,减轻重量,但一旁的红军战士看到之后,一把接了过来,带着他就向着指挥部飞奔而去。

……

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知道这个消息之后,亲自接待了陈廷贤,陈廷贤把自己多年前的苦难经历告诉了几人,他说:

图|吴焕先

“同志,你们放心,我这几年都在这豫陕边界卖货,这山里的小路我都走遍了,你们相信我,只要跟着我走,就肯定是能走出敌人的包围圈的哩!”

程子华和吴焕先对视一眼,陈廷贤虽然很年轻,但他说话的语气和神态都是十分坚定的,程子华对他说:

“廷贤小兄弟!我们相信你,请你给我们带路吧!”

翌日凌晨,红25军所有战士整装待发,由陈廷贤带路,从朱阳关东北35里直接转向西北,沿着一条深山峡谷,行军而去。

当时战士们发现,这山脉里果然有一条路是可以直接绕过重兵把守的五里川、东阳关,通过了敌人的围剿圈。

当时部队宿营时,陈廷贤还主动为红军打探敌人动向,他到县城的时候,还为红军买了食盐和药品。

经过了一天的急行军,部队于当晚,轻而易举地突破了敌军在河南布置的第三道封锁线,成功跳出了蒋介石费尽心力布置的包围圈。

……

(4)终局

红25军在他们出发去陕西的途中,又是打了数十战,而且有几次十分危险,例如有一次,徐海东大将被流弹打中,身负重伤,倒在了战场上,当时幸亏有几个红军战士冒死相救,把他拖到了后方,这才保住他的性命。

图|陕西

而经过一段时间的行军,到了陕西一带的红25军,得到了喘息的机会,因为当时陕西一带的杨虎城并没有派重兵前来围剿。

红25军渡过这个危机之后,蒋介石对他们彻底没有办法,也无能为力了。因为红25军已经进到了陕南,河南一带的交界之处,那里是北靠秦岭,南濒汉江,有天然的屏障,敌人是无法进行有效清剿的。

而且这里悬崖陡峭,交通条件很差,敌人想要增兵,对红军进行包围,也是基本上不可能的。

之后,在鄂豫陕三省边界,红25军政委吴焕先发动群众,提出“五抗”口号,当时红色浪潮很快就席卷了当地,打土豪、分田地等革命活动也是如火如荼(tú)。很快,红25军在当地就建立起一块根据地。

而且更值得庆贺的是,五个多月内,红25军由原先的3000人很快发展到6000人的规模,增加了一倍之多,当时有300多个村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苏维埃政府

……

而另一边,陈廷贤因为这件事,也遇到了他人生最重要的一个转折。

当他完成任务的时候,离别之际,军长程子华代表红军赠予他10块大洋,以示感谢,但是陈廷贤却坚决不收。

同时程子华从他一路上的所作所为,看出了陈廷贤的人品,他邀请陈廷贤加入中国共产党,一起为这份伟大的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而且他还特地留下了一张盖有中国红军印章的证明字条。

这个证明,记录了货郎陈廷贤救下3000红军的故事。

回到家之后的陈廷贤,小心翼翼地把字条藏了起来,敌人调查为什么红军跑掉的原因时,他也遭到盘问,但是他坚持说自己不知道,便把这件事隐藏过去了。

后来抗日战争爆发,日军侵占了他的家乡,之后敌人进行屠杀,烧毁房屋,而被陈廷贤藏起的纸条,也随之被烧毁了。

当时陈廷贤为了躲避灾祸,便四处漂泊,最后他定居在河南省卢氏县,那里正是他领路红军的地方。

图|卢氏县

但是,他并没有逢人就说这件事,因为他知道,现在是抗日的关键时候,不能为这些事情分心。

……

新中国成立后,程子华出任山西省委书记。

他一上任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让人寻找陈廷贤,他一直记得当年领路的事,他们也约定好了,要来找他,可是新中国已经成立了,他却还没有等到陈廷贤。

考虑到当时的动荡时局,程子华加大了搜寻范围,从山西到陕西,基本上附近的省份,都在大力搜寻陈廷贤的踪迹。

可是找了许久之后,程子华都没有找到他。

图|程子华

事情的真相是,陈廷贤介绍自己时带有很重的山西口音,军长程子华当年听错了,所以一直找不到人。

而陈廷贤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把自己救过红军的事迹宣传出去,所以这一来二去,便让两方都遗憾错过。

不过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陈廷贤对红25军还是很关注的,多年后,他才知道当年他救下的3000红军里面,竟然有97位开国将帅,陈廷贤震惊的同时,也是十分开心,因为他做了一件对党组织有利的事情。

……

1985年,中央军委在编撰红25军军史时,注意到了陈廷贤的故事,他们四处寻访,发动了几个省份的力量,才终在河南省卢氏县找到了陈廷贤的家人。

但此时的陈廷贤已经逝世。

程子华和当年的一些红25军将领,听到消息后悲痛万分,他们集体上书,希望党组织可以批准陈廷贤入党,以完成他最后的夙愿。

1996年3月,卢氏县委、县政府把陈廷贤,安葬在县委党校旁边的公墓里,每年祭奠之人数不胜数……

谨以此文纪念陈廷贤,这盛世,如您所愿!

威说历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