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中千古名句人尽皆知,整首诗却鲜为人知
蜀地,很早以前是独立的天地,春秋之后才开始与外界沟通。但是由于险峻的地理环境,一遇到战乱,蜀地又可以独立于世界之外。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才有了三分天下的态势,经过数十年的征战,蜀国国力虽然疲弱,但是凭借天险,仍然能够抵抗住曹魏的进攻。
后来姜维在汉中撤退了军队,才有了蜀汉的灭亡。即便如此,钟会来到蜀地之后,在姜维的策反下,便有了独立的野心,他说:事成,则得天下;事不成,亦不失为刘备也。
虽然钟会失败了,却也佐证了蜀地的天然地理环境很适合建国。
到了唐末,中原战乱不止,很多人来到蜀中避难,这些人之中不仅有世家大族,还有富豪商贾,以及中原名士。
当外面战乱纷纷的时候,蜀中相对的安宁,让老百姓几十年不曾见过刀兵。这样的富足固然很好,却造成了一项缺点,蜀中人保守的性格。
哪怕是到了北宋统一了南方后,蜀地中的读书人也不他愿意出去,一来是因为蜀地富足,二来就是长期隔绝养成的性格。
所以,苏轼出来绝对是一个异类。很多人以为苏轼是一个天生的乐天派,这是错误的,他的性格继承了祖父苏序的豪爽成分,但是更多的是后来宦海浮沉锻造出来的。
两宋时期只有少数的官员被处以死刑,比如大家最熟悉的岳飞,但是那个时候战乱,政权不稳定的时候,承平时期基本没有,而苏轼却是承平时期距离死亡最近的一位官员。
乌台诗案之后,苏轼很长一段时间都心灰意冷,过了好久才恢复了往日的神情,今天的这首诗就是苏轼心情转好之后的作品,全诗如下: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这首诗写于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年年初,从诗的名字就能看出来: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诗歌名字中的潘郭二生是苏轼的朋友;女王城使他们一起游玩的地点。苏轼写这首诗就是故地重游之后的感慨。
首联意思:东风还不肯吹进东面的城门,我和你们二人已经骑着马找寻去年游玩过的村庄。
春天只有在郊外才能见到,不肯进入东门,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残冬未去,天气之中还有些许寒意。
颔联意思:人就好像秋天的大雁一样,总能够根据规律找寻到旧日的信息;可往事如同春天的梦,不曾留下一点痕迹。
这两句是千古名句,苏轼在暗示自己旧地重游,而那曾经让自己身陷囹吾的乌台诗案早已经抛到脑后。
颈联意思:来到江城边上的酒馆喝了几杯酒;乡间的老人对我们的来到笑脸相迎。
苏轼已经适应了此种闲适生活,而且看到别人的笑脸自己的内心也是非常快乐。
尾联意思:约定好每一年春季都到郊外游玩,就不要去牵挂那些烦心事了。
结尾两句的豁达与超脱,让我们意识到,那个苏东坡又回来了。
这首诗既是写春游之乐,也是写苏轼走出了政治风波的阴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