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套:戴还是不戴,这是个问题

不知道什么时候,对于“手机戴套”这么个事,大家变得格外认真起来——新买的手机,是应该立刻用套套保护起来,还是应该放任其“裸奔”,享受新鲜的触感和外观?除此之外,手机厂商对于手机套,又作何感想,甚至有何“阴谋”呢?——看完小编今日歪文,大家或许可知一二。

戴套派:安全第一,个性至上

要问手机“戴套”的好处,最明显的无非两点,保护安全,增添个性。首先,不可否认,自从智能设备进入“大屏”时代,因为跌落、磕碰而导致悲剧的几率就大了很多。尽管手机厂商们宣称使用了各种坚固的保护玻璃或金属机身,但从客观的防护效果来看,它们确实还不如厚厚的橡胶或塑料靠谱。

更进一步地说,有些强迫症的朋友非常爱惜他们的手机——容不得原装的机身上留下一点划痕,所以买到新机之后第一件事就是给手机装上厚厚的保护套。当然了,这样一来,如果将来需要转卖手机,更好的品相自然也能卖出更高的价钱——看起来,戴套还是十分划算的。

除此之外,对于诸如苹果iPhone这样的“街机”来说,虽然设计师们已经很努力地把它打造得精致美观,但走在街上,看着满大街的人用的手机和自己的别无二致,“果粉”(特别是女孩子)心里多少还是有些不是滋味。

于是,管他原本是如何设计的——套上一个硕大、显眼、造型吸睛的手机壳。瞬间,“与众不同”的外观就有了,“个性化”、“回头率”也有了保障,岂不美滋滋?

无套派:尊重“原配”,善待爱机

对于戴套派的理论,那些坚持无套使用手机的人一向是不屑的:在他们看来,手机设计师们殚精竭虑,组合各种材质、线条、光影设计出的外形,理应是用来欣赏的——戴套遮住什么的,简直是对设计师劳动的一种亵渎!

不仅如此,五花八门的手机套,对于手机和使用者甚至有潜在的危害。首先,现代的高性能手机普遍功耗不低,手机厂商们为了解决散热问题,多半会使用热管、石墨贴片等设计,把热量传导到手机外壳或者金属中框,再通过自然的热量辐射来散发掉。

而给手机套上保护套,就如同给高烧的患者盖上了厚被子——不管是橡胶、塑料还是硅胶,都是热的不良导体。更糟糕的是,由于此时手机套隔绝了热量,在用户摸起来,手机套外部并不热——这反而造成了一种假象,让人忽视了此时手机内部可能已经严重积热的事实……结果,手机因为过热而损坏、甚至发生意外的时候,用户浑然不知这其实是手机套的锅……还以为是手机质量不佳。

更糟糕的是,相对于手机本身外壳所使用的高品质塑料或成本极高的金属、特种玻璃,市场上的手机壳所使用的材料却真正是良莠不齐。对于某些粗制滥造的手机套来说,其中很有可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在使用中会随着接触而侵染人体,导致过敏、皮肤炎症等问题。

手机厂商:既然反抗不了 那就戴套吧

说了这么多,对于“手机戴套”的争论,基本上都发生在不同阶层的消费者之间,作为手机生产者的厂商对此又是怎么看的呢?

不可否认,对于设计师来说,自己苦心孤诣的作品就这样被一个简陋的硅胶套子给毁了,心里肯定是很不爽的。但是设计师毕竟不能直接干涉市场运作——当手机套已经成为一门不可忽视的“生意”时,能赚钱的事情又有谁会放过呢?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在包装里“附赠”手机套——特别是那些定位较低,面向年轻人的机型,有的甚至送的手机套质量还相当不错。如此一来,消费者自然会觉得自己“赚到了”,厂商“有诚意”——当然啦,手机套的成本什么的,也是算在售价里的就是了。

当然啦…由手机厂商出品的“官方”手机套,在用料上多半确实会比市场大路货要好上一些。有的甚至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到了和机身原本造型的和谐度,“戴套”之后也非常美观。典型的就是一加3、一加5的一系列高品质手机套,还有moto Z系列的模块化磁吸后壳。这两家甚至已经把“手机套”做成了相当不错的生意,不得不说相当高明。

就在最近刚刚发布的三星新旗舰Galaxy Note8的包装里,也附带了一个透明手机套——据说,三星考虑到消费者会担心全视曲面屏的安全性,几乎包下了韩国国内超过70%的手机套产能,给每台Note8都配了一个套。

笔者看看手中的S8+……默默地将它从官方翻盖保护套里取出来,摩挲,把玩了一下——然后,又安回了套子里。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

越来越重要的NFC为什么手机上不常有

外卖江湖两强争霸 补贴大战或再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