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经》·棍法总论篇(1)
以武学打开世界
原文(1)
用棍如读《四书》,①钩、刀、枪、钯,如各习一经。《四书》既明,《六经》②之理亦明矣。若能棍,则各利器③之法,从此得矣。
词解:
①《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种书,是儒家的主要经典著作
②《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著作,也是儒家的经典。
③各利器:指各种含有锋、刃的兵器,如枪、剑、刀、戟等。
释义:
棍无锋无刃,能长能短,不像其他器械受到锋棱的限制。因此,棍具有各种器械的基本运用方法。以其多法,而有“兵械之祖”的称誉。能明此棍理,则各种带有锋、刃的兵器的主要技法也就能从中领悟到了。如同儒家的《四书》和《六经》样,《四书》之理明,则《六经》之义亦知矣。
原文(2)
总歌诀(一)
中直①八刚②十二柔③,
上剃下滚④分左右,
打杀⑤高低左右接,
手动足进参互就。
词解:
①中直:指持棍时,棍要中平身要正直。中平者,置棍于身之中段而要求平正;正直者,指身法要身正不歪斜而自然,做到头、颈、身端直。《国技大观》:“中直为棍路之主,中平正直之谓”。
②八刚:指八种硬攻的方法。《少林衣钵真传》释日:“八刚者,一刚泰山压顶,二刚迎面直克,三刚顺步双掌,四刚叠时硬攻,五刚贴门靠壁,六刚硬崩伏底,七刚左右双拐,八刚摔捋两分”。八刚在这里是代称多种刚性的攻击制敌技法。
③十二柔:指十二种以柔制敌的方法。《少林衣钵传真》释日:“十二柔者,见刚而回手,人手而偷手,截手而滚手,棍手而扇手,直手而勿手,采手而入手,搂手而进手,磕手而人手,扑手而进手,挑手而人手,开手而叠手,粘手而破手”。十二柔在这里是代称多种柔性的制敌技法。
④上剃下滚分左右:剃、滚,皆为棍法名称。剃,系我用棍尾一尺之处,与他棍尾或棍之中段相遇,顺棍而下,削击其手而杀其身,谓之剃。剃,常用于他棍由上打来,故称上剃,即上来则剃之意;滚,系我用手前一尺棍处,与他棍尾相遇,顺棍而上,削击其手而杀其身。滚,常于他棍由低平杀来,我棍处高而用之,故称下滚,即下来则滚之意。·来源“武宗kungfu”公众号·剃、滚二法,皆有向左、向右之不同用法,故日分左右。《中国武术大辞典·基本技法篇》在上剃下滚条目中说:“棍从里上削为剃,从外向下削为滚”。此说似有不妥。俞大猷在《剑经》原文(163)条中指出:“滚,是他低平直杀来,我棍在高,遂坐下,量离了手前一尺,与他棍尾相遇,顺滚至他手杀他身”。他棍出低平,则手身当高于棍端,若我棍再向下削,如何能至其手而杀其身?俞公又说:“剃,是他高打来或高杀来,或他虽把定不动,但棍尾高有十定,我用棍尾量一一尺之处,与他棍尾或棍中相遇剃下”。他由高处打来或杀来,而我用棍尾与他棍尾或棍中相遇后剃下,则当是向下削击。若向上削,如何能至手杀身?
⑤打杀:打者,击也。杀者,灭也,毁也。虽均属攻击之法,但性质不同,打是攻击其棍。而杀是攻击其身使无还手之力。
释义:
这首歌诀指出了棍法的各种基本要领。提出了持棍的基本要求(中直)、攻防的刚柔技法(八刚、十二柔)、对打中进攻的棍触位置(上下、左右)及防守中的棍触位置(高低、左右接)、打击的程度(打、杀)、以及手足配合的协调(手动足进参互就)等六个方面,作为棍法的基本要素,一开篇就开门见山,提纲挈领地为棍法的学习和掌握指出了总体的方向,使初学者一开始就能抓住棍法的实质性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