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经方年会的学习心得
2017年11月17日下午,从家里出发,前往杭州。第一次坐高铁。
会议从18日开始进行,一直到19日下午结束。
许师讲课照片(转自林树元师兄的微博)
树元兄讲解黄芩类方。(照片转载自林树元师兄的微博)
曹灵勇老师讲解中风。(照片转载自林树元师兄的微博)
“偷拍”许师一张。
本次学习的若干心得与大家分享
第一,领会了经方“理法”的重要性。
我们往往喜欢学习某某某的经验,追求“高效”,反而忽略了经方理法原则的重要性。今天我在贴吧看到一个同道,给自己吃了桂枝汤,又准备吃麻黄附子细辛汤。我就提醒了一句:“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他说:“哦,对,我把这条忘了”。
可见,大家学习经方,总是关心这个方子是治什么的,忽略了那些理法原则。甚至有些个朋友,就看到一两个症状符合条文,就去用了。嘿嘿,我过去也一样,过来人(卖弄一下)。往往把每一个条文隐藏的理法原则给忽略了,把方证里面的病机给忽略了,导致辨证不准确,临床上治病疗效不满意。
第二,背书的重要性。
这次顺便和大学同学见面,他在攻读博士。我们聊了很多中医方面的话题,他就是搞中医经典(内经为主),说了一句话,你搞经方的,《伤寒》、《金匮》两本书会背了吗?不会背,怎么能说你是搞经方的呢?
说实话,我只能做到对经典熟悉,这个条文我大致能背一些。
回来以后,我就制定一个计划,慢慢背书。一年背不下,两年、三年,总归是要背下来的。(我希望各位学习经方的同仁,和我一起,把书背下来,互相勉励!)
第三,学会了怎么去学习经方。
过去学习都是这里一点,那里一点,看似学习渊博,实际是杂乱无章。当然,不是说不能看后世的书,而是我们先要把经典学好,再去看那些后世的注家。说回来还是理法的重要性。
学习经典,就是要“以经解经”,伤寒是前后呼应的,我们不需要去创造捏造理论,只需要下点功夫,把条文之间前后联系起来。
第四,《伤寒论》只有半部。
由于版本原因,《伤寒论》今天在我们手里,不是一个原貌。学习经典还必须注重版本学和训诂学。
经方缺失的那部分,其实在《小品方》、《外台秘要》、《千金方》、《圣济总录》等书里面,我们必须重视,不能只抱着半本《伤寒》。还有《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这些书我们都要去看。
第五,学习了怎么去整理类方。
类方思想最早是徐灵胎整理的,同时期的吉益东洞也整理了《类聚方》。我们自己动手去整理类方,通过分析主要的药物来明晰这类方证的基本病机。再去通过比较,看类方之间是如何衍化的,其规律是怎么样的。自己整理出来,逐渐会有许多收获。
总之,本次杭州之行,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