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老家才知道,什么才是城市面貌最大的杀手
关于疫情,关于新型肺炎,我们已经发文两篇:
之前没有留意到的,可以点击链接回看!
今天,我们聊聊别的!
很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祖国蓬勃发展的年代,如同爆炸般扩大的城镇化进程,让无论一线二线,还是三线四线城市都四处大拆大建,高楼林立。
城市面貌的变化用一个最俗的词来形容——日新月异。建筑、高架、地铁、公园、绿化这一系列不短提升城市形象的产物背后,而招牌,却成了城市形象的杀手。
番茄炒蛋色的执着
在国内的大街小巷,总少不了小吃店的身影,无论城市级别有多么高,番茄炒蛋色(红配黄)的搭配总会有一席之地,除了小吃店,各类生活小店也都少不了番茄炒蛋色的身影,国内对于红黄配的执着,让人费解。如下图:
即便是有中国红,红是中国的代表色这一说法,但从现代审美角度来说,红黄这两种高饱和度色彩的搭配,还是过于俗气,做店招也好,做条幅也好,番茄炒蛋色,仍然坚持执着的在用,这背后更深的原因,从心里学角度来讲,红黄色同时出现更容易吸引人,更容易招揽到客人,我们暂且先理解万岁。
红配绿赛狗屁类的升华
设计行业中有句名言,虽然有些难等大雅之堂,但其实言之无错,也是值得拿来一讲,这句话叫“红配绿,赛狗屁;红配紫,赛狗屎;红配蓝,讨人嫌。”
以快餐行业万年老三德克士来做例子,德克士的门头曾经很久一段时间都为红黄配,但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德克士的红色以及字母中选择的橙色,饱和度颜色都有所不同,红黄配所营造的廉价感因此被降低很多。
这就是为何,明知红黄配利弊明显,仍然有大公司大品牌去选择这个搭配的原因,而小吃店的红黄配,大多都是街边广告公司随便从色板拉出来的两个正色,并不能意识到这一点。
而事实上,即使这样,德克士的店招门头已经在这几年逐步更换。新版本的德克士整体大量褐色搭配浅绿色,带来的个性化夹杂年轻感让品牌在整个街道中,商场中反而更加让人有眼缘。
招牌至LOW则无敌
国内的街边招牌,问题不仅仅只是出现色彩搭配禁忌,甚至有些材质、设计更是严重的审美障碍。曾经有人评价说,国内的部分招牌,简直是审美瘟疫,可以说毫无夸张。
绿白,红白,黑白,平淡无奇的字体,长短不一的间距,何谈设计?
设计师极少用到的奇葩的字体,黑底白字的LED屏,白底黑字的对联,老板、设计师、食客,难道都没有感觉有一种追悼会的感觉?
硕大的白色立体字,毫无点缀毫无搭配,敢问,店主开的是功夫培训班么?
白布条彩色印刷,红布条单色印刷,这样的材质临时推广用用也罢,在繁华商圈常年悬挂到掉色,对城市的形象拖了多少后腿?
极简是一派,简到令人发指,大繁又是一派,繁也繁到令人发指。
如果说这些招牌从一个城市的各个角落收集而来,并不能代表什么,而这一系列的招牌几乎都在同一个房价近两万的小区周边拍到,这样的店铺招牌,对于城市形象的塑造,是正是负,是好是坏,不言而喻!
外国的月亮一定圆?
写到这里,估计已经有很多读者开始预测,后续一定是该拿国外的小清新招牌来做实例,批判国内招牌的设计,诚然,外国的招牌总体来说确实要比国内强,为何国外的好看招牌比比皆是?
这其中答案有很多,国外大量的个性化字体,图形的使用,以及低纯度的暗色和充分的背景留白,让作品设计感非常强,另外,不同的经费投入、店主的审美、设计师的层次也都注定了国外的招牌平均水平一定远高于国内。比如这家街边小店,不出彩但是绝对不会拉低城市档次。
而事实上,我却要拿国内的设计来做例子,这两个例子更是和刚刚那些LOW到没底限的招牌同在一个区域,甚至是隔壁。
这家烘焙店,不仅仅是简单的把面包模型挂在了墙上,自行车、绿植的颜色搭配,把形象直接烘托起来,加上中间关键的拼色,让整个招牌干净舒适,有质感的多。
而这家串串店恰巧和刚刚的烘焙房对门,虽然将整个墙面涂成黄色,但选色并非亮黄,再通过搭配绿植,偏深红花簇,以及圆形雨篷,整个门面招牌也相对美观舒服,除了LED屏幕和蓝色的披萨广告,其他几乎没有什么槽点。
国内设计行业的落后
国内的设计落后么?如果只从上边这两个例子来看,不能算。但这样的例子,在一个有数百家门店的社区里仅有可怜的两家。
那国内的设计不落后么?如果从前边那一系列LOW的不能行的招牌来看,确实落后。因为那样的招牌,占了绝大多数。
在我既往的人生经历和与路边几位店铺的老板交谈中得知,对于开店的招牌,他们往往都是就近找街边的广告公司,用喷绘布、彩钢扣板和铝塑板之类成本较低材料,制作自己需要的招牌,对于非连锁品牌的,直接让喷绘店免费设计,对于连锁品牌,也尽量满足品牌方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的降低成本。大部分店家认为,把尺寸尽量做大、显眼,要比所谓的设计感,所谓的质感更加重要。
很多店主为了店铺醒目,无止境的要求字体要大,就像前文中提到的“女侠”。
还有的店铺,在原本还略有设计感的招牌上,硬生生的加大字,比如下图这家超市:
甚至不少店主,看到别的同行的设计好的招牌,直接拿来主义,把对方艺术设计的品牌名称直接换成自己的名称,在不舍得出设计费的情况下,只会受到宋体、黑体、楷体这样的成品,极度不协调,却还沾沾自喜。
甚至,为了成本为了省钱,更是放弃设计,连拿来主义都免谈,直接在品牌赞助方赞助的模板招牌上,填上自己的名字,而背景不是老酒就是可乐王老吉,前文提到的红蓝配正是家喻户晓的王老吉。
这样的现象又暴露出什么呢?
在我看来,暴露出的不仅仅是店主的审美能力低,也不仅仅是设计师水平的不足,毕竟很多招牌的作者,根本就不是设计师。
从更深层次来讲,暴露出的是盲目追求醒目,无长线考虑,以及品牌意识的缺失。
大部分店铺,创业意识来的过于简单,创业行动也来的过于冲动,匆匆制作的低成本招牌暴露了绝大多数人开店的急功近利,在他们还未开业时,他们不知道自己准备干多久。即使是已经开业,已经营业,他们仍然不知道自己准备干多久,更不知道自己能干多久,或者说,他们根本没有准备干太久。
笔者有位朋友,在一个繁华商圈加盟了一家连锁小餐饮店,应总部的要求统一招牌,但这位朋友没有长远计划只想先开一年看看,所以尽可能的节省成本做了一副迷你版的门头,迷你到什么程度呢?大概在一米左右。
相比国外商家十分重视品牌的观念根深蒂固,国内不可能在招牌的设计上也是绞尽脑汁,国内的经商,浮现的是一种浮躁,实体经济难做,或多或少也跟这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人的浮躁,城市的浮躁,糅杂交织在一起,让这本应该成为一道风景的招牌,成为了城市形象最温柔的杀手,当我们都把焦点放在城市革新带来的所谓城市形象提升时,期望更多人更多的关注招牌,别让这个杀手温柔的继续。
关于疫情,关于新型肺炎,我们已经发文两篇:
之前没有留意到的,可以点击链接回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