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分享|怎样才是最好的学习(6)
怎样才是最好的学习(6)
这是法国大学入学考试前几个月的某一天,节目组在巴黎的街头遇见了一位高三的考生,现在正应该是加劲儿学习的时候,她却没有去辅导班也没有去学校,而是出现在巴黎市内繁华的街头,这是为了什么呢?
她来到了一家露天咖啡店,店里已经挤满了各个年龄层的人,西斯汀赶紧在人群中找到座位坐下。
这家咖啡店每周都会举行哲学的讨论,她每周都会参加,为了大学入学考试来学习。
如此看来,在一个大学入学考试需要考哲学的国家,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哲,学的思维和讨论是必须的。
法国是继承主导“西方至上传统”的国家,欧洲的哲学和文学、引领艺术发展的法国,他们有着独特的学习方式。
面临高考,高三学生们的哲学课堂时间里都是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陌生的主题。在这个让人难以相信是高中讨论主题的问题前,孩子们会怎样回答呢?
想要在哲学考试中得高分,要不断地开拓讨论思考的范围,课堂上经常会提出意见,然后进行反驳,再提出其他意见。有时彼此之间的意见也会对立,但是与其说是冲突,说是合作更为贴切。
过去在东方社会,学习意味着学习文字。2500年前笔者们通过读写能力获得知识,获得比其他人更多的信息,有时甚至享有比王还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卢浮宫里放着纪录东方学习特征的遗迹。人类最初的学习就是为了教授读写能力。
但是在西方的历史上,对学习有着不同的观点:西方传统上,学习不是为了习得普遍的知识,而是为了个人的发展和成长而努力。
在古罗马的壁画上记录着,孩子和爸爸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但都没有拿着书或笔记,他们学习中最重要的是对话。
古代罗马是教育热的社会,孩子到了7岁,就要去老师家学习。对世界满是好奇的年纪,少年的肩上没有书包,看起来脚步很轻盈。虽然学校到处是学生,但是找不到读书或者写东西的同学,只是在自由地讨论着。这段时间的目的就是通过讨论来培养表现自己的能力,并且以此发展思考的能力。
从1808年拿破仑时代开始,法国的高中生就要参加“中学毕业会考”。如果一个人在会考中合格,不管什么时候,他不必参加其他任何考试就可以申请任何地区的任何一所大学。
除了一所大学,还有“大学中的大学”之称的“大学校”。毕业会考后,学生还需要在大学校的预科班进行1-3年的考试准备。高中成绩前5%的人才能进入预科班。经过一系列过程,还是只有极少数学生能被大学校录取。
大学校的毕业生掌握着法国最好的人脉,因此导致法国社会的阶层流动固化。法国是唯一一个在毕业会考中考哲学的国家。“可以否定非常明确的内容吗?”“可以划定正常与不正常事物之间的界限吗?”“如果没有神,那么一切都会得到允许吗?”法国的哲学课不光是背诵与哲学有关的内容,而是给学生提供一些观念性的主题,让他们展开讨论。
有一节课讨论的主题是“有与事实相反的真相吗?”哲学老师说:“我告诉学生不要停留在最初的想法中。哲学并不是局限在自己想法中的一门学问,而是要求我们超越自己的想法。所以论证比结果更重要。也就是‘你为什么会那么想’比‘我的想法是这样的’更重要。”
哲学对法国人而言有着非常特别的意义,认为自己的祖国是世界文化的中心、有着强烈自信心的法国人依然把哲学作为衡量他们知性的指标。法国的哲学教授经常会收到报社的约稿,要求从哲学角度评论时事新闻。
法国的孩子也是在课堂上讨论,但不同的是他们很讲究礼貌和协作,而不是争论。孩子们在讨论中要表现的彬彬有礼,并注意倾听他人的观点。
我们的群二维码每周更新,欢迎扫码进群讨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