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道33:合作

33.合作

三月的北京,春寒料峭。

此时,我在北邮科技酒店开启新一轮的学习。学无止境,越学越知道自己的差距,也就越知道学习的重要性。

3月12日上午,一场破冰之旅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一个关于天气预报的小游戏,立刻让这群人活跃起来。随着班主任安永建老师的口令,大家给自己前面的人下小雨(揉肩)、下中雨(轻轻锤背)、下大雨(用力敲打背)。这个小游戏,让大家彼此亲切起来,昨天的旅途疲惫也有成缓解。主办法的小心思,可见一斑。

一分钟能击掌多少次?这个小游戏,我以前接触过。还记得是当初请了福兴中学的心理咨询教师来给又新学校的九年级学生做心理暗示的时候,她们就给学生出了这个题。我知道答案,但还是如第一次一样,认真的配合。只有积极参与,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奥妙。别低估自己,这是我最想说的观点。人往往在问题面前会回避,无法回头的时候,也无法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这是不自信的表现,也是看不到自己潜力的表现。人都是逼出来了,不逼自己,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么优秀,所以,在困难面前,应该逼自己一把,看清自己的实力。

阿水的故事,考验人的专注力和反应。随着主持人的讲述的故事,凡是遇到“水”字,左手需要从左边人的手上逃脱,右手需要抓住右边人的左手。当然,杯弓蛇影的时候也有,主持人故意要引导听众往水字上想,却不出现水字,导致听众反应过激。此时的我们,犹如回到了童年时代,那些笑声,发自肺腑。

每一个人都有压力,教师的压力应该说特别大吧。安全的压力、上级的考核、家长的期盼、社会的认可等等,甚至有一些极端的感觉出现:听狗叫,看猪脸,课时加重,收入在减;教育生,哄笨蛋,生不逢时,诲人不倦。事实是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不断的提升教师经济和政治待遇。现在的教师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工作上的压力。适当的调节和放松,会让教师缓解压力,更好投入工作中去。主办方采用了心理学的心灵疏导办法,让教师们闭上眼,进入半催眠状态,去舒缓自己的心灵。

心宽者乐,弥勒佛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教师见过行行色色的学生和家长,只有包容和自我调节,才能在和家长、学生的打交道中,找到正确的态度。有些事,的确,只能一笑而过,用不着去计较。

50人随机分成了6组,团队建设由此开始。站在这一群名师当中,我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不敢造次。我是第三组,我们开始纠结于是否取一个与“三”有关的组名,但是想来想去,都觉得不妥,说“三生三世”吧,觉得太浪漫了点,不符合我们这群人的风格。刚好有八个人,组长把组名命为“八仙过海”组。大家开始发挥集体智慧,确定LOGO、口号和组歌。看到其他小组都在争先恐后的进行着小组建设,我们还是你一句我一句的研讨着,最后确定把《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进行改编,几经修改,我们的组歌是这样的“来自四面八方,我们欢聚一堂,蓉城儿女,首都成长,人民教师有力量,嘿,有力量,嘿嘿!”配合着强有力的手势,感觉到教师内心的力量。

这一群优秀的人,会展示出怎么样效果呢?第一组如歌,青春如歌,岁月如歌,生命如歌;第二组十全十美,希望师生过一种完美的教育生活;第三组八仙过海,我们在教学上各仙神通,目的只有一个,把孩子渡到彼岸;第四组四季常青,生命之树常青,教育之路常青;第五组鸿雁南飞,也许,教育应该回归教育的本真;第六组欢喜6+1,让孩子快乐健康成长,是我们作为教师和家长的最大心愿。

这个时候,我们看到教师多才多艺的一面,看到教师如孩子般开心大笑的一面,看到教师心系教育眼里有孩子的一面,这一刻,定格着教师最美的形象。

下午来自东北师范大学的邓涛教授带来《教师合作文化与团队建设》的讲座。几个司空见惯无人解答的问题让人思考:(1)为什么学校中不缺乏名校长和名师,但未能有效带动他人成长呢?(2)为什么许多年青教师感觉到个人成长主要靠“摸着石头过河”,速度很慢?(3)为什么学校中的集体备课、听课等活动比较频繁,但效果却不尽人意?(4)为什么当前中小学职业倦怠情况比较普遍?

邓老师给的答案是:教师合作文化缺失。教师习惯了一个人以自我独立的方式管理和教育学生,缺乏像医生一样会诊病人的合作精神,所以不能像医生那样,一个团队带动一批人成长。

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这样说:“青年人才一定要有伯乐发现,要有环境支持才行,仅仅靠自强不息、靠自己玩命干,个别的可以起来,但整个群体起不来。”学校的青蓝工程,给了青年人才一个平台,但是青年人却觉得在这些指导教师上好像学不到什么东西,老教师觉得青年教师无多少上进之心,结果,青蓝工程最终流于形式,没有多少效果。我在青年教师成长会说:‘“我当初从小学走到中学,默默无闻,甚至无人问津,最后能成长起来,完全靠的是自觉跟随指导教师学习,只要一有空,就去听指导教师的课,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我现在也收了不少徒弟,有成功的,有失败的,失败的无一例外都是不肯学,自觉了不起的人。所以我的观点也就是说学校是有伯乐,而千里马却不常有!

教师成长的问题所在是有的教师是动力不足,有的教师是进入高原期找不到突破口,有的教师是茫然单干找不准自我发展方向。有的教师来到教师这个行业,只是为了混口饭吃,根本缺乏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对于教学的优劣毫不在乎。这种人存在教师队伍,对于孩子和家长是极其不公平的。有的人想努力,却为各种琐事牵绊,有心无力;同时,有的教师动力不足是进入了职业倦怠期,这种倦怠感是普遍存在的,这两种教师还可以慢慢引导他们转变认识,进入第二个成长期。有的教师如我,突然一段时间,进入了一个高原期,工作到了一个阶段,无法有效突破,产生一种焦虑和自我否定之感。但我知道,我需要导师指点迷津,而不是成天瞎搞蛮干。第三类教师茫然单干,很容易走弯路,影响成长的周期,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这个道理应该都懂,那就应该有一个向别人学习、和别人交流的过程。邓老师提到的雁行文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群大雁排成人字形飞翔,在迁徙的途中可以有效节省70%的能量,让它们能飞得更远。

我们学校就英语组的建设相当不错,组长能够带到组员一起研讨问题,集体备课落实,所以能够评上县的优秀教研组。而数学组个人能力应该说也不错,但喜欢单打独斗,协作方面仅停留在资源共享、内容补充等方面。所以数学组的班级发展不够平衡,班级的差距明显,反而导致整体水平有所下滑。教研组长试图凝聚力量,但是教师个体的自愿性不强,让教研组长非常为难,导致效果始终不佳。

不管组建什么样的团队,都应该认清意义和性质,都应该处理好一些矛盾关系。什么是团,团就是口+才,什么是队,就是耳+人,口是沟通,耳是聆听,才是知识,人是基本因素。团队就是把人沟通起来,按照方案或目标执行,达成目的。

教师的发展需要借人、借智、借力。希望每一个教师都找准自己发展的途径,多读书,多写教学反思,进行课例研讨,成就最好的自己。

(2018年3月13日上午于北京邮电大学科技酒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