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简科技花絮

公司2020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6亿元,同比增长63.41%;归母净利润1.3亿元,同比增长76.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25亿元,同比上升87.18%;研发费用达到1969万元,同比增长58.25%;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0.75亿元,同比增长200%。公司应收款项2.23亿元,同比上升86.75%,主要系销售收入增长所致,考虑到行业“以销定产”的经营模式,应收账款大幅上升凸显行业景气
  公司为航空航天碳纤维核心供应商,下游需求旺盛带来业绩爆发式增长。公司生产的ZT7系列高性能碳纤维综合性能优于日本东丽T700级碳纤维,已实现了在国家空航天关键装备的稳定批量应用。目前我国碳纤维国产化率仅为31.7%,高端产品主要依靠进口。公司下游军品用途特殊,要求产品需为国产,且考虑到未来十四五期间我国军工行业的高景气度,公司产品下游市场需求存在较强支撑,未来有望持续增长。在我国高端供给远低于需求,产品市场广阔的背景下,公司的ZT7等高端碳纤维产品销量有望持续增长。
  千吨产能已进入试运行状态,投产后将打开公司成长空间。公司1000吨/年碳纤维扩建项目目前处于试运行状态。千吨产能建设前,公司产能仅100吨/年,千吨级生产线正式投产后将解除公司产能瓶颈,公司产品产销量将大幅扩大,

公司实际控制人杨永岗、温月芳均为国内碳纤维行业领军人物,企业属于双科学家领衔的科技创新型公司,拥有我国自主培养的高性能碳纤维研发及产业化团队,团队先后承担和圆满完成了多项国家重大课题研发任务,经历了国产高性能碳纤维从实验室、中试到工程化应用的完整过程。公司生产的ZT7系列高性能碳纤维已通过航空航天用户验收,取得了科技部颁发的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我国航空航天产业处于蓬勃发展期,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在保障高强度的同时能够大幅减轻飞行器重量,对各型装备的技战术指标有重要作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的各个领域。中简科技核心产品ZT7系列碳纤维是完全通过下游客户需求牵引发展出来的产品,能够符合下游客户对碳纤维的差异化、定制化的需求,也因此成为航空航天重点客户的核心供应商。下游客户需求快速增长,带动公司前三季度营收净利润水平实现大幅提升,公司为国内军品碳纤维核心供应商,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技术实力,未来拓展空间值得期待。

随着四代机及航天装备的放量,碳纤维产品需求强劲,公司20年5月14日公告大合同金额为2.65亿元。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83.85%(+3.44pct),净利率为50.52%(+3.86pct),毛利率的提升主要是产线负荷提升带来的单位成本降低所致,而净利率的提升也有销售费用率大幅降低1.07pct等的贡献。单季度毛利率Q3与Q2基本持平(约84%),而净利率Q3(41.43%)较Q2(53.28%)降幅较大,主要是折旧费用、修理费、职工薪酬、以及材料费等研发投入增加所致。
  千吨线已转固,助力公司突破产能瓶颈。2018年公司碳纤维产线的产能利用率高达136%,产销率近105%;老线扩后,公司2019年ZT7系列高性能碳纤维产品产能利用率也已达90.6%。在高性能碳纤维需求日益增长的情况下,公司产品供不应求问题凸显。新的1000吨/年(12K)国产T700级碳纤维扩产项目产线采用柔性化设计,未来可根据不同客户需求生产不同规格和级别的碳纤维,其具备高强型ZT7系列(高于T700级)、ZT8系列(T800级)、ZT9系列(T1000/T1100级)碳纤维千吨级(12K)的稳定化生产能力。据公告,公司千吨线于20年3月底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已经开始转固,截至9月底,固定资产达6.85亿元,较期初增加4.83亿元。

“十年磨一剑”国内高性能碳纤维的稀缺龙头,中简科技正驶入新一轮腾飞黄金期,目标价72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公司于2008年成立,承袭山西煤炭所技术优势,开启产业化之路,自2014年首次实现盈利后,业绩突飞猛进,2014-2019年营收和归母净利CAGR为31.3%、60.2%。市场可能担心公司未来高增长的持续性或竞争加剧风险,我们认为“好赛道决定高弹性,高壁垒铸就高增长,稀缺性带来高盈利”,“十四五”将是我国国防装备建设的黄金发展期,公司作为国内宇航级碳纤维领跑者,随着2021年千吨级产线开始投产,将突破产能瓶颈,有望在航空、航天等最高景气赛道里一马当先。我们预计2020-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9/3.6/6.2亿元,CAGR为80.2%;EPS为0.48/0.90/1.55元,参考行业估值并考虑到公司稀缺性,给予2021年80倍估值,目标价72元,空间42%,给予“买入”评级。
  “好赛道决定高弹性”:航空航天碳纤维需求爆发拐点,尽享“乘数效应”带来的行业红利。1)高性能碳纤维具有质轻、高强高模、可设计性好等无法替代的优良性能,是火箭、卫星、导弹、战斗机和舰船等尖端武器装备必不可少的战略新兴材料。2)“新一代机型放量+单机利用量大幅提升”叠加,碳纤维需求“乘数效应”尽显:据我们测算,我国航空装备升级换代,未来将新增碳纤维需求或将超过500亿元。3)“十四五”将是国防建设关键期,我们预计未来碳纤维在无人机、导弹、卫星等航空航天新领域应用也有望迎来爆发拐点。
  “高壁垒铸就高增长”:高技术壁垒、高客户粘性赋予产品高附加值,公司先发优势明显,脱颖而出绝非偶然。1)纵观世界范围,高端碳纤维市场也被日本东丽、美国赫克塞尔等寡头垄断。而我国碳纤维产业虽始于1960年代,但长期发展滞后,从依赖进口到自主研发,在困难中不断摸索,碳纤维企业更是经历大浪淘沙,从高峰时超40家减至如今的10余家,自主生产高性能碳纤维的企业更是屈指可数;2)碳纤维技术壁垒高,生产流程复杂,对原丝生产、碳化氧化等环节精度、温度和时间的控制都将影响产品质量;3)我们认为,目前国内仅公司和极少数同业可生产高可靠、高稳定性碳纤维,议价能力较强,而航空航天装备一旦定型批产,所用材料及其价格一段时间内将保持平稳,且核心供应商将呈现强者恒强特征,深厚的“护城河”带来盈利增长的持续性。
  “稀缺性带来高盈利”:千吨级产线投产在即,打破产能瓶颈,规模效应可期。1)公司千吨级氧化碳化生产线已于2020年建设完成,我们判断,随着等同性认证完成和产能陆续释放,每年新增1000吨T700级碳纤维产能,将大幅缓解公司现有产线压力,也有助于新领域、新市场的开拓。2)参照2014-2019年公司不断通过产线技术改造提升现有产能,综合毛利率由50.3%上升至82.3%。我们认为,公司作为高性能碳纤维稀缺龙头,新产线未来的盈利能力提升,规模效应可期。
  催化剂:千吨级产线验证完成并正式投产、开拓新领域或新型号等。风险提示:千吨产线产能不及预期;军品价格大幅波动;公司核心技术人员调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