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侃夜里在窗台撒尿,章太炎被淋怒骂,两人差点动手却成了师徒

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很多时候,兴趣相投的人总会因为各种原因走到一起,这也是所谓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吧。

清朝末年,就有一对师生;一个是一代大儒,另一个是后起新秀,打不着边的两个人却因为'撒尿'这件事情互骂而结成了师生关系。

不过,这也是不骂不相识嘛,两人就这么变成了相互欣赏的师徒关系,而且都有一个相同的外号:疯子。

他们就是清末民初的思想家章太炎,和著名的语言学家黄侃。

至孝之人

说起黄侃,熟知他和老师章太炎的人,都知道他们身上有三个特点,那就是学问大、脾气怪,还都是国学大师。那黄侃为什么敢跟自己的老师顶嘴呢?对于不熟悉他的人肯定不了解。

首先,黄侃是一个孝顺的人。虽然他行事轻狂,但是对自己的母亲却非常的孝顺。当时,还在日本读书的黄侃,突然收到了母亲病重的消息,家人的意思是让他趁母亲还活着,多在母亲的身边陪陪她。于是,黄侃二话不说立马收拾了行囊返回了家乡。

回到家仅仅几个月后,母亲便承受不住病痛的折磨去世了。面对母亲的去世,黄侃悲痛过度,竟吐出了血。

可还没有来得急为母亲好好地守孝,他在家乡的消息却传到了清政府的耳里。因为他是清政府要严抓的革命党人,在接到黄侃正在家中时,清政府立即秘派人去抓捕。

听闻消息的黄侃立马离开了老家,又去到了日本避难。

因为实在太想念自己的母亲,便托人请苏曼殊为自己母亲画了一副画,还让章太炎帮忙为这幅画题词。从此,这幅画就像是黄侃的护身符一样从未离身。

从黄侃对自己的母亲的爱来看,他是一个至善至孝之人,性情中人。这样的人才会在后来的国难中,迸发出激烈的爱国情感。

互骂相识的师生关系

1886年,黄侃出生于四川的成都。黄侃从小就已经展现出了惊人的学习天赋,不仅很小的时候就能背诵《史记》《汉书》、写诗词文章,15岁时还考中了秀才。

科举废除后,换成了新式的学堂教学。18岁的黄侃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一所由清朝重臣张之洞创办的武汉文普学堂。但因为不满清朝的思想教育,黄侃总是在学校里讲清政府的坏话,于是就被学堂剔除了学名。

可是黄侃却一点都不担心,因为他老爸黄云鹄曾经是成都的知府大人,因为官清廉,后来因得罪了权势被辞了官,索性就回到了老家学习心经和书法。因为有'黄青天'之称,所以在朝廷有很多朋友,而晚清重臣张之洞就是其中一个。

所以,为了旧相识的孩子,张之洞就推荐黄侃去了日本的早稻田大学读书。而黄侃也是在那里他遇到了自己的老师章太炎。

据说,当时黄侃跟章太炎住在一栋楼里,而他住楼上,章太炎则住楼下。每天晚上,黄侃都会熬夜读书。

一天晚上,已经看书很晚的黄侃突然想要上厕所。可是因为去厕所的地方都比较远,那么晚了,黄侃也懒得走,就想着这么晚了,应该所有人都睡了吧,看了眼窗户,他又了个大胆的想法。

于是,他便走到了窗台边,解下了自己的裤子,朝着窗外尿了出去。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楼下的章太炎也有夜晚看书的习惯。

当时章太炎刚好依靠在窗台边上。突然,从头上洒下了几滴水滴落在了他的头上和书本上。章太炎闻了闻,居然是一股腥臊尿水,气得章太炎对着楼上就是一阵叫骂。

当然,黄侃可不是吃素的,要不然也不会敢在学堂上嘲讽清政府。于是,年轻气盛的黄侃也对着楼下的人骂了回去,两人还差点动手,真是不骂不相识啊。

毕竟都是中国人嘛,所以两人就互报了各自的姓名,从此这个名字进入了彼此的心里。这就是被人们传的两人之间最多的轶事。任他们也没想到后来却因为欣赏彼此的才华而成为了师徒关系吧。

后来,章太炎加入了中国同盟会,任职《民报》总编辑。当时有很多留学生想要拜章太炎为师,而黄侃见热闹也跟着去了。结果却看到了大门的墙壁上写着'我若仲尼长东鲁,大禹出西羌,独步天下,谁与为偶。'这四句话。

黄侃的第一印象就很不好,觉得这个章太炎太猖狂。

后来,黄侃经常看《民报》,却渐渐对章太炎的文章感到极为钦佩。他觉得章太炎的文笔有料,而且用都是经史为根据,非常有说服力。黄侃对章太炎才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也渐渐消除了对章太炎的误解。后来,他也开始给《民报》投稿。

这不,黄侃的文章也被章太炎看上了,还大为赞赏。一来二往,两人就因为彼此欣赏而成为了师生的关系。

真实又直烈的性格

其实,说到黄侃的性格,他从出生起就一直经历着新旧朝代的交替,而且在那个时候刚好是激进与保守的思想冲突,在这样的环境下,就造成了黄侃这种放荡不羁,南辕北辙的矛盾性格。

黄侃的性格被人说的最多的就是孤傲,疯子,好骂人,桀骜不驯,特立独行等,这些都是他性格上的代名词。

有一次,因为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先后驾崩,于是就举行了全国的'国丧'仪式。当时有个叫田恒的学生因为不满被强迫哀悼先皇,于是剪辫反清,就被堂长高悬虎头牌。

这件事被黄侃知道了,生气的他手持着木棍就闯入了学堂,并把虎头牌给砸烂了,还想要痛打堂长,最后被大家劝阻了下来。

可见,黄侃的脾性是非常直烈的。

不仅这件事,黄侃还因不满胡适这种新派人的做法,所以经常雅谑胡适,一有机会就对胡适冷嘲热讽。

有一次聚会,黄侃直接当面挑起胡适的刺。他认为胡适总是对外说要推广白话文,其实就是说说而已,根本就不是真心要做。胡适不明白黄侃的意思。

黄侃笑了笑说:'如果你言行一致的话,早就不叫胡适了,应该叫往哪里去才对'。这句话逗笑了旁边人,却让胡适非常的尴尬。

黄侃真的是什么话都敢说,碰到他不满的人,估计没有谁说得过他吧。

可惜的是,黄侃不到50岁就去世了,不管黄侃跟章太炎的对骂,还是跟胡适和其他人,都没能影响他成为民国初的国学大师。

而他这种直烈的性子,也许才是让他敢成为当时辛亥革命的先驱者之一吧。

(0)

相关推荐

  • 民国“喷子”黄侃:语言文字学的承前启后者,书法恣意狂放如其人

    黄侃是近代著名的国学家.语言文字学家,另外他的书法也写得特别好.但广为人知的还是他那放浪形骸.狷狂张扬的个性,及嗜书如命的爱好,此外他骂人.侃人.喷人的本领也是不弱,连胡适都避之不及.鲁迅自愧不如. ...

  • 黄侃:兼国学大师与多情种子于一身

    民国学人中有三个著名的"疯子":一个是被中华民国开国元勋黄兴称之为"章疯子"的章太炎:一个是民国初年的风云人物刘师培,人称"刘疯子":还有一 ...

  • 史海钩沉:民国神人黄侃(上)

    有段时间,我非常不喜欢民国时期的东西,因为那个时代给我的印象是混乱的.昏暗的和灰色的. 大清王朝灭亡后,一边厢军阀混战,一边厢辫子军复辟:带兵的都是大帅,大帅如蝗虫一般,所过之地寸草不生.六畜不旺. ...

  • 闲谈文人的名气

    文人的名气来自于什么? 对于一个作家来说,一定是以作品作为自己说话的资本. 当年从日本仙台医专毕业的鲁迅先生,假如他不是写出了让文坛高看一眼的文学作品,他估计就灰溜溜地去鲁镇当一个医生了,他哪还能在北 ...

  • 黄侃 便是飘零也感卿

    民国时期的清华.北大各有千秋,只不过北大的老师更好玩一些,比如在推广白话文的问题上,不光有辜鸿铭这样的老顽固,还有黄侃之类的国学大师,道义之争之余,难免有些人身攻击.黄侃与胡适的恩怨,据说是因为高足傅 ...

  • 电报上的小团圆

    电报像个很老的老人,正在慢慢退出舞台,当然,它有过纵横四海的青壮年,滴滴响上几声,一张电报纸就分娩出人间的悲欢离合. 我没有发过电报,经常在一些文章中看到电报的事情. 比如世界最短的电报,只有两个标点 ...

  • 当脾气与书法成正比,是种什么体验?

    湖北省蕲春县人 字季刚.晚年自号量守居士 辛亥革命先驱.著名语言文字学家 黄侃为章太炎门生, 学术深得其师真传, 后人有"章黄之学"的美誉: 其禀性一如其师,嬉笑怒骂, 恃才傲物, ...

  • 章太炎与黄侃趣事:因为一泡尿,结下一生师徒情缘

    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在民国文化圈,章太炎的地位可谓至高无上,很多大师级的人物都是他的学生,仅后世比较熟知的就有钱玄同.吴承仕.陈存仁.方国瑜. 沈兼士.朱希祖,以及大名 ...

  • 干不了,谢谢

    2021.10.29 304/365 周五 今天的日记继续偷懒,用前天给哈哈准备的胡适推广白话文的故事充数.   我们平时读书说话是文言文方便还是白话文方便?肯定是白话文,白话文也就是我们今天的主流语 ...

  • 好色国学大师, 一生9段婚姻, 2任是自己学生, 师母大骂: 太无耻

    民国时期是近代中国文学史最大放异彩的时间段,在这一时期诞生了无数精彩绝伦的文学作品和传奇的学者,他们对中国的近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比如说我们无比熟悉的鲁迅.老舍.冰心等作家,他们不仅仅作品深入人心,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