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高效的管理者,每天只做8件事

高效的领导者拥有让人信服的魔力,老板放心,下属卖力,这样的状态是否每个管理者梦寐以求的。达到这样的境界很难吗?不!这不是什么与生俱来的人格魅力使然,而是有迹可循的规律事件。

“管理学之父”德鲁克告诉我们,只要牢牢抓住8件事儿,成为高效领导者就没那么高不可攀。

高效领导者的8项习惯做法

1. 他们会问:“什么事情是必须做的?”

2. 然后再问:“什么事情是符合企业利益的?”

3. 制定行动计划。

4. 承担决策的责任。

5. 承担沟通的责任。

6. 专注于机会而不是问题。

7. 召开富有成效的会议。

8. 在思考和讲话时,习惯于用“我们”而非“我”。

在这8项中,前2项是领导者的行动指南,接下来4项的目的是开展有效行动,最后2项则确保了整个组织的责任感。下面将逐一打开,找到具体做法。

北京华夏恒宾咨询公司原创战略管理系统模型!首创的“员工与企业同步发展战略”很重要哦

什么事情必须做?

第一项任务是问问自己什么事情是必须做的。注意,这里问的不是“我想做什么?”认真思考和对待这个问题,是在管理上取得成功的关键。哪怕是才干超群的管理者,如果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也可能徒劳无功。

在回答“什么事情是必须做的”这一问题时,人们往往会列出好几项紧急任务。但是,高效的管理者往往不会分心,只要有可能,他们就会将精力集中在一项任务上。在问了自己“什么事情是必须做的”之后,高效管理者就要确定哪些属于优先要务,并且紧抓不放。

在完成了最初确定的第一要务之后,管理者通常不会接着解决原来任务清单上的第二要务,而是重新设定完成任务的优先顺序。他们会问自己:“现在,什么事情是必须做的?”这个问题就会引出新的优先要务。

什么事情符合企业利益?

高效管理者的第二项做法是,在做某事之前先问问这是否符合企业的利益,它与第一项做法同样重要。提出“什么事情是符合企业利益的?”这一问题,并不能保证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因为最优秀的管理者也是人,也免不了会犯错和抱有偏见。但如果不提出这个问题,做出错误决策几乎是必然的。

制定行动计划

管理者应是实干家,执行是其一项重要的任务。对于领导者来说,即使通过前2项内容掌握了所需信息,但是如果不能转化为行动,也毫无用处。但是,在付诸行动之前,管理者必须规划好自己的路线。

首先,管理者要提出如下问题,以确定自己想要的结果:“在未来的18个月里,公司期望我做出哪些贡献?我致力于取得什么样的结果?何时可以完成?”

然后,他要考虑行动时会受到的约束:“这套行动计划是否合乎道德?在组织内能否被接受?是否合法?是否符合组织的使命、价值观和政策?”肯定的答案并不能保证行动有效,但如果不符合这些约束条件,行动就必定是错误、无效的。

行动计划是关于想做之事的描述,而不是承诺;不能让它成为行动的束缚,而应当经常对其进行修改,因为每一次行动,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会带来新的机会,应当预先考虑到它的灵活性。

管理者还需要为行动计划建立一个检查机制,以对照计划来检查结果。高效管理者通常会设置两个节点:第一个节点安排在行动周期的中间点,比如一项为期18个月的计划会在第9个月检查一次;第二个节点则安排在行动结束时和制订下一个行动计划之前。

最后,行动计划必须成为领导者管理时间的基础。时间是管理者最稀缺和最宝贵的资源。行动计划必须要确定管理者如何利用自己的时间,否则这个计划将会大打折扣。

承担决策责任

若下述内容没有确定,就不算达成决策:

1.谁对决策的执行负责;

2.设定最后期限;

3.哪些人会受到决策的影响,他们必须知道、理解和赞成(至少不会强烈反对)决策;

4.必须向哪些人告知决策内容,即使他们并不会直接受到决策的影响。

不计其数的组织在制定决策时遇到了麻烦,就是因为没有解决这些基本的事项。按事先确定的时间定期对决策进行评估,与当初精心制定决策一样重要。这样,即使决策不当,也能得到及时纠正,防止造成真正的损失。而评估的内容,包括行动结果、决策背后的假设等所有事项。

承担起沟通的责任

高效管理者要确保自己的行动计划和信息需求能够被他人理解。具体来说,这意味着他们会与同事(包括上司、下属和同级)分享自己的计划,并且征询这些人的意见。同时,他们会让每个人都知道,为了完成工作,他们需要哪些信息。通常最受重视的是下属的信息流,不过管理者也必须对同事和上司的信息需求给予同等重视。

专注于机会

优秀的管理者通常专注于机会而不是问题。解决的问题不管多有必要性,都不会创造成果,而只能防止损失。只有利用好机会,才能产生好结果。

因此对于高效管理者而言,最重要的一点是,把变化视为机会而非威胁。要分别从外部视角、内部视角系统地审视企业的变化,然后思考:“我们怎样才能利用这些变化为企业找到发展机会?”具体而言,管理者可从以下6种情境中搜寻机会:

1.本企业、竞争对手或者行业内某次意外的成功或者失败;

2.销售市场、业务流程、产品或服务的现状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

3.流程、产品或者服务的创新,不管它们是发生在行业、企业的内部还是外部;

4.行业结构或者市场结构的变化;

5.思维模式、价值观、感知、情绪或者事物意义上的变化;

6.新知识或者新技术。

提高会议成效

所有对管理者的研究都表明,哪怕是级别比较低的管理者和专业人员,每天都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和其他人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在参加某种形式的“会议”。高效管理者都知道,任何会议都是要么富有成效,要么浪费时间,二者必居其一。所以,若要确保高效,管理者就要保证开会时谈的都是工作,而不是闲话。

提高会议成效需要采取大量约束性举措,它要求管理者先确定合适的会议类型,然后严格遵循相应的形式。另外,会议达到了特定目标后,就必须立即结束。高效的管理者不会再提出其他问题进行讨论,而是在做完总结后就宣布散会。

从“我们”的角度出发

最后一项做法是:在思考和讲话时,习惯于用“我们”而非“我”。高效管理者都知道最终承担责任的一定是自己,这种责任既无法由他人分担,也不可能授权给别人。此外,他们之所以拥有这项职权,完全是因为组织的信任。这意味着,他们在考虑自己的需求和机会之前,必须先考虑组织的需求和机会。

高效管理者在性格、优势、价值观和信念等方面是千差万别的,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会去做正确的事。提高管理的成效是一门学问,就像其他所有学问一样,我们能够学会,而且必须学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