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岳美中先生学习治疗脾胃病【一点资讯】

导读:

为什么有些脾胃病治疗后效果不稳定?脾胃病仅仅是脾和胃的问题吗?为什么治疗脾胃病,每一个个体的用药都不相同?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学习一下岳美中先生治疗脾胃病的经验吧!

1

在认识脾胃病及其质量变化的规律的同时,要注意有方有守。

脾为多气少血之脏,

脾阳主气,脾阴为血,阳为用,阴为体,气血随阴阳消长而变化,气多于血,则脾之升运正常。

若劳倦伤脾,反致血多,则以阴从阴,阳为之不足,此时脾之升清与运化失权,久而变为虚寒,临床治疗多用温运之法。

胃为多气多血之脏,

阴阳所得独厚,其体阳,其用阴,性喜柔润而恶燥。

胃虽为水谷之海,但饮食自倍也可受到损伤,使气血减少,摄纳与降浊功能失职。

伤阴者有之,伤阳者居多。

脾胃之间的关系是,胃病可以及脾,脾病亦可及胃,故脾胃往往同时俱病,临床上多相兼治。

在辨证过程中,

还应区别犯胃与乘脾之不同:

胆热常犯胃,肝盛则乘脾。

犯胃则恶心呕吐,脘痞胁胀,甚或吐酸嘈杂,胃痛不实,用药时忌刚喜柔,常用

三仁绛覆汤合左金丸

(苡米三钱,蔻仁一钱,杏仁三钱,旋覆花三钱,茜草根二钱,青葱管三寸,左金丸二钱包煎)。

乘脾则腹必胀,常用

逍遥二陈汤。

治疗脾胃虚寒时,尚需辨别:

中气不足,清阳下陷者,临床特点是少气懒言,食不知味,补中益气汤为主;

脾气虚为肝所乘者,临床特点是上腹疼痛,喜温喜按,小建中汤为主;

中焦虚寒,升降失调者,临床特点是下泻或吐、腹痛绕脐理中汤为主;

中阳式微,阴寒内盛者,临床特点是脘腹剧痛、有包块者,大建中汤为主。

在治疗慢性脾胃病时,要注意病变质与量的变化规律,治疗时要做到有方有守。

若病程较久,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不守方则难获全效;

有时久病沉疴,虽服数剂药,病情明显好转,临床上看似痊愈,其实只是病情向好的方面发展,由量变向质变的开始,此时停药,稍有诱因即可复发。

即使在用药过程中,病情亦常有反复,原因就是量变尚未达到质变程度。

余曾治一例病已30余年,每年均反复发作的腹痛胀气、大便溏薄,日3至5次的脾胃虚寒患者(西医诊断为: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用理中汤加木香、焦三仙,服药17剂痊愈,再进15剂巩固疗效;

后改为丸剂,连服2年,观察4年,虽经各种诱因,仍未见复发,原因就在于病情由量变达到了质变。

2

在认识脾胃与其它脏腑之间的依存制约关系时,注意审因论治。

治病“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就是临床要弄清脏腑之间的关系,病症之根本,致病之原因,只有这样,才能抓住主要矛盾进行正确的治疗。

脾恶湿,胃恶燥,湿有凝滞之性,必得燥以制约,燥又必须湿之柔润以和,这样燥湿相得,才能运化水谷之精微,进而变生为气血。

湿之化,又需肝的和柔之气以助之,湿化才能遂其生长养之功,津液上升,布达固流。

若脾气虚弱或脾为湿困,则肝之化源不足,肝之气不足,病将至矣,此时必须治脾为主。

若脾虚气陷者,当补其气,升其阳,方宜补中益气汤;若脾为寒湿所困者,宜温其阳除其湿,轻则理中汤,重则实脾饮。

脾病可使肝之化源不足,亦可使脾气亏虚,少气懒言,

即所谓的脾不生肺,治当培脾,方宜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加减。

若肺病及脾,治当在肺。

总之要弄清病机,查明病因,然后施治。

例如,一例2年来7次住院的倦怠无力,两下肢沉重、尿黄便溏患儿,肝功损害,谷丙转氨酶波动在200~400单位之间,肝脾肿大,西医诊断为慢性肝炎,经中西药物治疗均未获效。

就诊于余,发现以往治疗多着眼在肝,对脾胃症状误认为是肝克脾,用药多属寒凉,且了解到患者为增加营养,每天吃苹果二三枚,从未间断。

种种原因致使脾为湿困,运化失职,则肝之化源不足,肝气不能条达之故,即从理中汤加苍术、五味子温中燥湿,连服月余,肝功正常,肝脾明显回缩,经1年多观察,患儿病情稳定,恢复学习。

3

在认识脾胃病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审证用药。

饮食劳倦,虽可使脾胃损伤致病,但由于个体的差异,临床表现有所不同,因此选方用药就各有所异。

首先,

当明确脾胃用药刚燥、阴柔的界限。

如四君子汤、平胃散是胃之阳药,益胃汤,沙参麦冬饮是胃之阴药,二者绝然不同,必当审明。

脾之升运失常,治当遵东垣之说,中气虚者参、芪以补之,芪之静宜陈皮之动相伍。

中焦虚寒者干姜,甚至桂、附以温之,务在寒尽,无使阳亢。

湿盛者二术以燥之,湿除脾健则已,过则伤阴。

清阳下陷者升、柴以升之,量不宜过,当适其病所。

中宫气滞者陈皮、木香以理之,滞去则止,防其破气。

总在升下陷之清阳,潜阴火之上逆。

有时变法治疗,阴火炽盛者,少加黄柏以泻之;伏火煎熬血气日减者,当归以和之;血中伏火心烦者,少加生地以滋之;阴火不降,气浮心乱者,朱砂以镇之。

胃之和降失常,宜甘平、甘凉、濡润之品,但胃虽喜柔,若胃阳虚者,刚燥药也在所必用,

轻者二术二陈,重者当用附桂。

余以为胃阴虚而热仍在者,用鲜生地、鲜石斛、沙参、元参、知母、石膏清之;

热去而胃阴虚者,宜麦冬、茅根、蔗汁、梨汁清而润之。

土薄津少者,宜金斛、藿斛、花粉、山药之属清而滋之。

亦可用隔补隔泻法治疗,如微酸以敛肝,用白芍、木瓜、五味子之类,使胃津自充;如宁心以生液,用枣仁、淮麦、益智仁之类,使胃阴自复。

人参、黄芪等补中生津,温和而不刚燥,滋润而不寒凉,为胃阴薄弱,生化不充之良药。

临床可审证选用。

脾胃既伤,运化失司,元气衰少,机体因缺乏气血之荣养而虚馁,中焦生成之性也随之薄弱。此时,中焦受损,已不任重负。

若此刻大剂峻补,不仅无益,反而愈增其病。

常以甘平柔润之品缓缓补之,相其机宜,转以食补,谷肉果菜,食养尽之。

余曾用资生丸治疗一例慢性肝炎患者获得显著效果。

主要症状是脘腹胀满、嗳气,午后心下痞硬,日进食仅两许,大便溏薄,曾服木香、沉香、槟榔、腹皮等开破之药,虽服药后腹胀稍舒,但持续时间不长,且日趋加重,脉象濡而无力,左关稍弦,苔白而润。

此证系肝脾不和,脾虚为主,治当补脾为主,稍佐理气降气之品,以消除当前之胀满,并推动补药之运行。

惟虑脾胃虚极,大剂量药反增其负担,故拟小剂缓投,守

资生丸

煮散:

人参9克、云苓9克、白术9克、山药9克、苡米6克、莲子6克、芡实6克、甘草3克、陈皮3克、麦芽6克、神曲6克、白蔻3克、桔梗3克、藿香叶3克、黄连1.5克、砂仁3克、扁豆6克、山楂6克。

轧粗末,每9克作1日量,煎两次合1处,分早晚饭后半小时服。连服20余剂,病症基本痊愈。

其原因胀满之由来在于脾气虚衰,只消胀满而不补脾,是治其标而忽视治其本。

久病虚衰,宜顾护正气,而理气降逆之品,均具耗散克伐之性,愈开破正气愈虚,正愈虚则胀满愈甚。

因而,开破之药势必由小量增至大量,大量开破,脾气愈虚,互为因果,病患缠绵日趋严重,是势所必致之理,取塞因塞用之法以治之。

方中以参、术、草、炒扁豆、炒苡米之甘温健脾阳;以芡、莲、山药之甘平滋脾阴,扶阳多于护阴,补脾元,提脾气;平以陈皮、曲、楂、麦、砂、蔻、藿、桔而调理脾胃;黄连清理脾胃,且用小量,重在补而辅以调。

罗谦甫谓此方“

无参苓白术散之补涩,又无香砂枳术丸之燥消,能补能运,臻于至和

”。

(0)

相关推荐

  • 中医内科学歌诀之脾胃病证

    一.胃痛 病证歌诀 胃痛寒良食伤保, 肝柴湿清瘀失笑, 虚寒建中阴贯芍. 1.寒邪客胃证--香苏散合良附丸加味 2.饮食伤胃证--保和丸加减 3.肝气犯胃证--柴胡疏肝散加减 4.湿热中阻证--清中汤 ...

  • 叶国芝老中医治疗脾胃病常用这10法【一点资讯】

    导读:叶老积四十年经验,总结了治疗脾胃病的十法.每一治法后所选方剂,均属典型举例,临证时尚可依法灵活变化,不可拘泥.关于药物加减,是叶老长期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叶老认为,方是死的,病是活的,不能执死方 ...

  • 半夏厚朴汤治疗脾胃病适宜性探析

    导读: 半夏厚朴汤最早载于<金匮要略>,用于治疗妇人气郁痰阻之梅核气.通过临床跟诊学习和文献研究发现,半夏厚朴汤对多种脾胃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现从理论研究.组方分析.现代应用及药理研究等方 ...

  • 治疗脾胃病的医案一则

    L某 性别:女性  年龄:72岁  就诊科室:中医科      就诊日期: 2021/03/24       主观资料 主诉:      便秘数周 现病史:  便秘,大便干结,排出困难,一天一次,晨起 ...

  • 刘渡舟治疗脾胃病肝病经验

    刘渡舟教授从事中医临床与教学半个多世纪,上溯歧黄之道,下迨诸家之说,力倡仲景之学,博采众长,学验俱丰,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和医疗风格,于临床各科均有自己独到的经验.现将刘老在脾胃病治疗上的经验简论 ...

  • 『名医经验』王珂主任医师治疗脾胃病常用药对举隅

    王珂主任医师是北京市第4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首批基层老中医专家.王珂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 余年,勤求古训,博采众长,处方用药自成 ...

  • 良附丸,历代中医治疗脾胃病的常用方;医生说:两味药,治两脏

    肝脾胃同居中焦,生理病理都常连在一起. 肝容易气滞,容易生气,容易上火. 脾容易虚,容易被湿困. 胃每天接受各种寒热属性食物,容易受寒热影响,出现寒胃.热胃. 肝郁气滞容易横逆犯脾胃中焦,困脾则出现吸 ...

  • 国医大师梅国强运用柴胡类方治疗脾胃病经验

    本文旨在介绍梅国强教授运用柴胡类方治疗脾胃病经验,以期指导临床,准确辨证,区别运用柴胡温胆汤.柴胡陷胸汤和柴胡桂枝汤. 梅国强教授执教行医四十多年,熟谙中医经典,善用经方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系统 ...

  • 泻心汤——治疗脾胃病真的很好用!

    图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脾胃病科科主任魏玮教授 辛开苦降法,属于"和法"范畴,是临床常见的中医学治法之一. 魏玮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 首都名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 ...

  • 【治疗脾胃病要药——白术】从中医理论上讲...

    [治疗脾胃病要药--白术] 从中医理论上讲,脾为五脏之一,喜燥恶湿,主升清,而胃为六腑之一,仓廪之官,喜润恶燥,主受纳,二者互为表里,共同完成水谷运化.气血生成. 有一味中药,堪称脾胃疾病第一药,这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