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废,有仁义 | 《道德经》笔记

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王弼本

老子心目中是有一个理想社会的,大致相应于伏羲女娲时代。而孔子的理想社会,是尧舜时代。老子认为在伏羲女娲时代,是有大道行于世的。

大道废,有仁义。

道可道,非常道。

伏羲女娲时代,是难以描述清楚的,也就是没法对象化。不能落实在具体的体制上。

在这一点,孔子和老子是有不同想法的。孔子认为是可以部分对象化的,也就是可以有个大概的样子。模板就是尧舜时代,以及商汤,文武周公时代。孔子认为这些时代,是施行仁政模范的时代,可以为后世效法,为后世立体制的。

大道废,有仁义。

在老子心目中,伏羲女娲时代的大道被破坏了,这样才有了追求仁义的世代。

这中间的过程,或许与黄帝有关。黄帝族战胜了伏羲族,让历史有了一次巨大的转变。

现代的考古大发现,对这段历史的有一定的佐证。

这个巨大的改变的结果,就是有体制的国家开始建立了。从部落的氏族社会转化——到集合众多氏族形成国家的阶级社会。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周易系辞》)

这就是一个有体制的国家的建立,一套系统的管理体系开始形成。

一套体系,有外在的有形的典章制度,又有内在的思想、哲理体系。而这套哲理体系,就是“仁义思想体系”。

仁义思想体系,展现的具体的国家治理上,就是一些列的“智慧”安排,落实下去就是典章制度。

智慧出,有大伪。

什么叫“伪”呢?就是人为的设定。黄帝设定的衣裳制度,就是一种人为的设定。

我们可以想见,制度已确立,很容易形成固定的阶级,本质上就是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管理、统治。

被统治者会心甘情愿吗?

显然不可能世世代代都心甘情愿,也许遇到好的君主,还能勉强心甘情愿,比如“尧、舜”这样的君主。

但是这样的君主,可遇不可求的。

所以这个“伪”,不仅仅是人为设定的制度,更在于这个制度会变质,很难恒久。因为它不是真正的大道,不像大道那样“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所以就会有,五百年必有王者出,这样的一种无可奈何。这是历史的震荡,靠偶然出现的奇迹——王者,来拨乱反正。

这就是“仁义之道”,没法恒久,总会偏离,所以是“大伪”。

即便如此,仁义之道还是很了不起的。

再把视角放小,聚焦在天下的一个个家庭。

国家,是由一个个家庭组成的。这是社会的基本结构。

我们看那些家庭啊,总会遇到各种纷争。兄弟不和,婆媳不和,父子不和,夫妻不和,这上下、左右、前后的,就是六亲不和。

有人的地方,就有纷争!

那么,如何处理这个情况?

有两条路,一条路就是就让这个家散掉,走向个人主义,每个人都是独立的,自由的,自己为自己负责。这个路径就是西方的个人主义。

另一条路径就是尽量维持这个家庭的结构,以及稳定性。

如何维持呢?

那就是孝慈。

父母慈子女孝,兄弟有孝悌之义。这是人为设定的吗?是,也不是。

婴儿一出生,不像那些羊羔啊,小狗啊,几天就能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婴儿要有三年的怀抱,十几年的抚养,才能成人。这个过程,建立了身后的父母亲与子女的感情,亲亲之爱。

六亲不和,有孝慈。

这样一来,维持住了社会的基础——家庭。

但是呢,这是一个对抗的过程,家庭的解散和家庭的维持一直在博弈。“六亲不和”和“孝慈”是一股对立的力量。

能对立多久?能维持外在的和谐多久?

这几千年来,是大体上维持住了。但是,放大镜一看,其间有多少悲苦?数不清的。

所以到了近代,这个平衡彻底地打破了。

“家庭是万恶之源”、“吃人的礼教”……

“名可名,非常名”,终究还是不能长久啊!

我们现在讲传统文化复兴,如何复兴?重建家庭是很关键的。

疫情滞留在家两个月,算是感受一种家的氛围,温暖,相互扶持。有慈有孝。但是,一旦到了城市,投入工作,这种感觉就淡了。

国家昏乱,有忠臣

这又是一组相对的力量,国家总是要维持住的,这是共识。

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和伏羲女娲时代比起来如何呢?物质上,那肯定是不知道好了多少倍,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呢,我觉得当下其实还是属于“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这个范畴。

到了共产主义实现的时候,大概就是就是老子心目中的“大道之行”吧。

(0)

相关推荐

  • 300中古时代的传说

    <韩非子>说,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 ...

  • 远古传说,九大人首蛇身古神,其中先天神魔化六道轮回

    远古神魔三千,法力无边者数不胜数,山海经中更是记载人首蛇身的古神近300位,以下选出九位具有代表性的进行介绍,有人文始祖,更有凶残大妖,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 烛九阴 传言烛九阴(烛龙)号称混沌一龙,是 ...

  • 大道废 有仁义 智慧出 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混乱有忠臣 道德经第18章

    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大道废,有仁义: 大道不通,出现仁义. 大道,天之道,为何会行不通呢? 老子说,"善者,吾善之" ...

  • 39.问道老子:何为“大道废有仁义”的“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39.问道老子:何为"大道废有仁义"的"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现代流行版本<老子>第三十八章原文:"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

  • 《道德经》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

    原文: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这一章提出的反对仁义和智慧与前一章讲到的天道自然相对应,从文字上看,老子是说,中国文化从上古以来,就是一个道,道衰微了,后来的人就 ...

  • 徐大椿注道德经:大道废第十八

    原文根据古籍整理 由子归明断句和疏义 先秦道家典籍<鹖冠子>(鹖:hé)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个最好呢?" 扁鹊答 ...

  • 道经之十八、大道废,有仁义……

    帛书校订本: 故大道废,案有仁义.知慧出,案有大伪.六亲不和,安有孝慈.邦家昏乱,案有贞臣. 白话通译本: 所以说,大"道"被弃,才会提倡仁义.智慧出现了,才会有诈伪出现.父.母. ...

  • 道德经第十八章——大道废

    老子在道德经里,辩证逻辑一直存在,这一章即是. 先贴下原文: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这一章言简意赅,道出了大道废弃,仁义出现.聪明有了,伪诈也就存在了. ...

  • 大道废,有仁义

    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河上公注]大道之時,家有孝子,戶有忠信,仁義不見也.大道廢不用,惡逆生,乃有仁義可傳道.智慧之君賤德而貴言,賤質而貴文,下則應 ...

  • 王蒙:大道废,有仁义

    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大道被丢弃了,人们各行其是乃至胡作非为了,才会出现对于仁义道德的提倡彰显.智慧计谋发达了,心眼儿越来越多了,虚伪与欺骗才会越来越多 ...

  • 道德经中说:“大道废,有

    道德经中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越是极端的环境,越能检验出最真实的人品. 大起大落,然后知世间冷暖:同甘共苦,然后懂真情可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