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囊性病变—囊性淋巴管瘤

胸科之窗

这不仅仅是一个公众号....

王鲲鹏

大连市结核病医院

概    述

囊性淋巴管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良性肿瘤,是一种由先天性淋巴管畸形或因发生感染、淋巴管出现堵塞引起的囊肿,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仅有1%的淋巴管瘤累及纵隔。它们大多位于前纵隔。

流行病学

可于任何年龄发病,产前至成人均可发病,大部分的淋巴管瘤发生在5岁以下,成年的病例报道极少,在成人所有区域淋巴都可能被累及,然而胸部淋巴管瘤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

临床表现

纵隔囊性淋巴管瘤通常是无症状的,症状根据大小和位置而定,差别很大,最常见的症状是呼吸困难、呼吸功能不全、声音嘶哑和上腔静脉综合征。成人在大多数情况下为常规胸部x线检查时偶然发现纵隔增大;儿童常常由于出现压迫症状而就诊,因为胸腔空间较小,症状往往更早、更明显。

组织病理学

囊性淋巴管瘤的特征是多个大的囊状间隙,间隙内排列扁平内皮细胞,间隙内可能闲置或充满透明蛋白或乳糜液,其中含有淋巴细胞,有时也含有红细胞。

影像表现

囊性淋巴管瘤好发于右侧,多呈圆形、分叶状,边界清,少数边界不清,包绕纵膈结构或沿大血管间隙生长。CT扫描呈囊性低密度,其内蛋白含量增高时密度会增高,MRI信号呈长T1长T2.,当合并感染和出血时MRI诊断优于CT。CT、MRI增强均无强化。

图1  患者16岁男性,有胸痛、呼吸困难伴高热病史6个月。最初诊断为左侧脓胸。因病情反复,手术探查发现纵膈囊性肿物,手术切除肿物。最终组织学诊断为囊性淋巴管瘤。a胸部x线片显示左肺基底部大片不透明影,引起纵隔移位。b胸部CT显示左肺基底部前外侧液性低密度灶,边界光滑,引起局部肺不张。

图2  患者36岁女性,既往健康,早餐后乏力,伴呕吐,就诊于急诊科。经CT扫描发现纵膈囊性肿物,术后证实为囊性淋巴管瘤。a胸部x光片显示右侧中纵隔增大;b胸部CT扫描,中纵隔前后部见液性低密度区。

图3  患者70岁男性,体检发现前纵膈囊性肿物,经胸腔镜切除,根据组织病理报告确认为囊性淋巴管瘤。a增强CT扫描显示前纵膈囊性液性密度肿物。MRI显示右侧纵隔囊性长T2肿物。

图4  患者14岁男性,呼吸困难就诊,CT扫描发现上纵膈囊性肿物,术后证实为囊性淋巴管瘤。胸部CT扫描显示上纵膈右侧见囊性低密度肿物,气管受压。

图5  患者36岁女性,既往有复发性胸腔积液病史,主诉活动时呼吸困难1年,低热1个月。曾被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抗结核治疗3个月。因胸腔积液经久不愈,为排除囊性病变,进行胸腔镜探查,在手术过程中见一个巨大的囊性病变从纵隔的内侧包围纵隔大血管,术后证实为囊性淋巴管瘤。胸部CT扫描显示,左胸腔大片状液性低密度灶。胸腔镜显示左胸腔内起自纵膈巨大囊性肿物,由于肿瘤巨大且包绕大血管无法完全切除。

图6  患者35岁女性,主要症状是严重恶化的呼吸困难。胸部CT扫描显示纵隔内发现一个巨大的囊性肿块,并延伸至两侧胸腔(35×25×9cm)。术中,发现一个右侧囊性肿块(10×9×8 cm)突出于前纵隔延伸到左胸腔的巨大囊性肿块(20×15×10 cm)。双侧胸腔均无积液。病理证实为囊性淋巴管瘤。

治    疗

囊性淋巴管瘤的首选治疗是手术切除。如果切除完全,复发率很低。由于包绕重要结构及有周围组织浸润倾向,导致手术无法完全切除。其他治疗方法,如引流术、硬化剂注射及放化疗等。

鉴别诊断

纵膈囊性淋巴管瘤通常很难诊断,鉴别诊断包括所有纵隔囊性病变,主要是畸胎瘤、胸腺囊肿、心包囊肿和支气管囊肿,也有一些较大的淋巴管瘤被误诊为胸腔积液,尤其是在结核专科医院工作的同仁需格外警惕该疾病的存在。

参考文献: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