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老总病重住院,上将拄拐棍探望遭哨兵呵斥,他的一番话让人落泪

“周首长教我如何做事,彭老总教会我做人道理,彭总刚正不阿,一心一意为人民谋福利,他是我最敬佩的人。”

这番话是开国上将张爱萍所说,他和彭老总一样,一生不畏权势、为人正直不阿,一直以敢言、率真著称,为人光明磊落、敢作敢当,只要是正义之事就会一直坚持,他一辈子坚持实事求是,从来不会阿谀奉承,我们就来看看他的人生。

闹革命就要不怕死

张爱萍是四川达县张家沟人,1910年1月9日出生在富农家里。不过从小他就和其他孩子不一样,一心想要读书写字,经常一读就是半夜,母亲生怕他眼睛看坏了,每天强行让他去被窝里。

面对母亲的责备,张爱萍也有自己的对策,他制作了一个小油灯,每次母亲喊他睡觉后,他就会用胳膊支起被子,并将灯放在里面,从而在秘密空间里读书学习。直到一天夜里,母亲突然醒来,看他被子是否掉地下,这才发现小秘密。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当时刚上中学没多久的张爱萍,第一次听到“国父孙中山”之名,他自然知道“国父”意味着什么,他还特意将孙中山的遗嘱抄写到笔记本上,并查阅什么是“三民主义”,知道他想建造博爱、自由的共和国,对此很是敬佩。

同年6月1日,达县发起了“五卅运动”抗议活动,张爱萍听了后积极参与其中,其表现也十分突出,因为人敢作敢当,没几个月就被选举为学生会主席,在他的领导下,将反动学派支持者校长赶下台,从而名声大振。

毕业后,张爱萍继续从事共产党革命事业,他以教师职业掩护,为组织贡献了很多力量,并于1928年入党,谁知军阀刘存厚发布了对我党的通缉令,张爱萍只好外出,他希望能和敌人真刀真枪比试,随后去往上海寻找党的武装力量。

1929年6月,张爱萍离开家人,和郑叔人一同抵达上海,和组织取得联系,其工作是深入群众内部宣传革命理念,不过9月一天,他在南京路组织集会时,被英国巡捕逮捕,关押在监狱内二十天,但直到12月才出狱。

面对这一段经历,他表示闹革命就要不怕死,怕死就滚回家里去,12月底他加入了红14军,走上了职业军人之路。

艰难长征

1930年底,张爱萍来到中央苏区共青团工作,在这一时期也参与了多次“反围剿”斗争。第5次反围剿时,因前线伤亡很大,去前线作战的部队也在增多,我军面临着紧张局势。

张爱萍见状,决定主动去往前线作战,组织上批准他加入红3军团,担任第4师11团政委。1934年10月,中央决定撤离苏区,向西移动,开始了长征之路。

不过血战湘江后,因兵力损失大,再加上接连几日的急行军,使得我军很是疲倦。半夜通讯员将电报送来,电报上称:天亮时,率军去军团部集合。只是这一天张爱萍太过于劳累,以至于半夜睡着,等醒来后天已经亮了。

他低头看到了电报,顿时吓出了一身冷汗,毕竟彭老总治军比较严格,等他率部到达军团部时,看到彭老总已在路边等待多时。他只好主动前去承认过错,本以为会被批斗,但彭总只是摆手说:“跟上!”

这之后,军团部下达一个军令,今后通讯员传递情报时,一定要将指挥员叫醒,只有签字后才能离开房间。如此人性化的规定,也让张爱萍对此感激不尽。

5月中旬,部队赶往大渡河的路途之中,张爱萍接到组织指令,红3军团第10、13团由红1军团指挥,而他也被调往13团担任政委,团长正是彭雪枫将军。

同年9月12日,中央将红军改编为红军陕甘支队,下辖三个纵队,团长改成为大队,陈赓担任13大队队长,而张爱萍则继续担任政委一职。两人率部赶往青石嘴镇,一举将前来的国军骑兵击垮,俘虏两百多匹马,十辆马车的子弹和军服。10月19日,陕甘支队来到吴起镇,结束了长征。

长征后,张爱萍被调到骑兵团担任政委并代管团长一职,因对骑兵不是太了解,他苦学骑兵战术以及技术,并率领红军大部东渡黄河,转战榆林、定边等地,立下了赫赫战功,1936年6月,张爱萍被派到红军大学学习并留教。

抗日有功

抗日打响后,张爱萍在组织的命令下,担任中共江浙省委书记,并组织抗日游击活动,1938年又被调到武汉办事处担任高级参谋,这一期间,他还接受一项命令,也就是去徐州见李宗仁一面。

当时李宗仁对是否发动台儿庄战役犹豫徘徊,张爱萍到了后就汇报敌情,并给出中共作战建议:“此战一定要打,且一定要早打,这样我军才能占据天时地利人和,打好这场战役。”

李宗仁听了后连连称赞,3月23日台儿庄战役打响,此战很是成功,也是正面战场第一场打胜仗,鼓舞了军心和民心。二十六年后,李宗仁从美国回归,见到张爱萍时说:“台儿庄大捷有你一份功勋啊!”

1938年4月,张爱萍来到金华、确山发展武装,次年1月担任中共豫苏皖书记,后来还担任新四军皖东北办事处处长。面对组织的任务,他只用了三个月就完成根据地的建设。

皖南事变后,因缺少军事人才,张爱萍被安排担任新四军第3师第9旅旅长。1941年2月11日,新四军攻打青阳镇,张爱萍随突击营作战,并赶到镇西北方向。

因敌人居高临下,火力很猛,让我军进攻受阻。张爱萍和副团长沙风来到炮楼之上,这里地势高,能一目了然看清日军据点。

炮楼之上有一个长方形瞭望孔,不过被砖头堵着,为了能看清敌人目标,张爱萍接连拿掉几块砖查看敌情,他发现右下侧的火力进攻点很猛,正想要拿着枪射击时,沙风猛地将他推开。

这一时刻,一枚子弹从孔外穿入,打在墙壁之上。沙风很是后怕,连忙督促:“赶紧下去,赶紧下去!”不过张爱萍并没有照做,反而是拿着20响快慢机,猛地将砖头推开,朝着目标扫射过去,从而将火力点拔除。

没有了敌人的猛烈火力后,大部队得以继续冲向前,并顺利拿掉青阳镇,紧接着张爱萍又指派第九旅向其他日军据点射击,仅用四十天就将皖东北根据地收复。

“敌进我进”战术

1942年12月,日伪两万大军朝着盐阜一带“扫荡”,新四军军部立马决定“反扫荡”,张爱萍担任盐阜地委书记以及8旅旅长。当时张爱萍负责军队教育、编制以及装备,如今让他管全局、管作战,任命十分突然。

不过为了大局着想,他接过此次重担,并说:“如果此次反扫荡失败,全部责任都在我,可撤职查办,服从组织命令。”

接到任务后,张爱萍就加快了“反扫荡”准备工作,对盐阜一带的特殊地形、复杂敌情,提出了“敌进我进、敌退我进”的战术。

等敌人来了,占领根据地后,我军要趁敌人之虚,转而对兵力薄弱的原据点进行打击,牵制敌人的前进。一旦敌人设置新的据点,主力撤离后,我军要重新反击作战,这样作战主动权便在我们手里。

听了张爱萍的讲解后,战士们这才豁然开朗,大家纷纷对他的创造性战术折服,而当时张爱萍也给出了很多作战形式,例如“孩子拉瞎子法”引诱敌军,“老头逗猴子法”让敌军疲惫不堪。

1943年2月反“扫荡”正式开启,在张爱萍的带领下,战士们克服了很多困难,用上了很多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日夜奇袭夜扰,从而让敌人疲惫不堪,之后我军再全面进攻,不给敌人喘息机会。

3月25日,张爱萍下令夜袭陈集,这里是敌人的心脏所在地。而他有一个习惯就是随突击部队一同进发,张爱萍认为这样可鼓舞士气,也能掌握一手作战情况,从而方便下一步作战计划的制定。

此次夜袭陈集,和尖刀班一同行动,并率先奇袭了日军一个中队,可谓是大获成功,也创造了敌后平原歼灭战的战例,这之后部队接连乘胜攻击,接连打胜仗,彻底粉碎了敌人。

1944年9月,张爱萍出任新四军4师师长,此时的他已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高级将领,主动发动了多个大战役,扩大了抗日根据地。

“冤家”相见路不窄

兰花幽香高雅,有着“花中君子”说法,一直被我国人所喜欢并崇拜。而张爱萍也喜欢兰花,不过他的爱其实有更深层的含意,那就是对妻子李又兰的爱恋。

李又兰1919年出生在宁波,是实业家李善祥次女,她有着大家闺秀的风韵之范,也有着平凡女子的朴素,同时还忧国忧民。抗日的枪声响起后,她并没有躲在房间内,也没有寻求租界的庇护,反而是投入到抗日后援事业。

1937年11月,国民政府迁往重庆,军事部门也被转移到武汉,我党也在武汉设立了八路军办事处,当时很多青年人来到办事处,并拿到去往延安的门票。

李又兰听了后,也来到武汉办事处,1938年3月,他们一行人来到了武汉,不过很快就被国军特务重视起来,情报科科长以同乡名义,希望他们投奔国军。

李又兰心生计谋,作出无意久留的态度,从而摆脱了国军的纠缠。费了很大功夫,李又兰等人才找到办事处,看到了工作人员后,他们就说:“我们要去延安,要见周副部长。”

当时周恩来在国民政府兼任政治部副部长,住在办事处里,然而当时天已经晚了,周公忙碌了一天。此时张爱萍值班,他不愿意有人再打扰周公,因此就出来挡驾,谁知同学仍然喊着要见周副部长,不论张爱萍如何解释都不行。

就这样,学生们等到半夜才见到周副部长,周公亲切接见这些学生,不过当时风陵渡被日军攻占,想要去往延安很是困难,周公只好让他们去南昌新四军办事处。

后来去了延安后,张爱萍和李又兰相熟,两人也会聊着生活。一天李又兰回忆自己在武汉办事处的一幕,张爱萍有感而发:“这些学生实在是让人操心,明明自己可以解决的事情,非要麻烦周副部长。”

随后,张爱萍对这件事进行了陈述,李又兰听了后当场就笑了,这让张爱萍很是不解,当场笑了,称:“你为何要笑?” 李说:“我就是那十多人里的一员。”张爱萍愣了一下,这才反应过来,他自嘲:“我就是那个值班参谋啊!”可见两人真的是冤家路窄啊!

希望能学习速记

四年过去了,李又兰积极活跃在群众队伍中,还在皖南战地服务团得到了历练。她只要站在土墩上,那就会上演神采奕奕的演讲。她一个人可串演多个不同角色,在组织举荐下,李又兰还加入了速记训练班。
1942年1月,华中局召开会议,担任新四军3师副师长的张爱萍也参加了此次会议。当时李又兰的身份是巡视员,不过因她曾参与过培训工作,被临储指派速记。

当时少奇同志让曾担任9旅旅长的张爱萍讲述新四军9旅从游击队发展到主力军的经验,张爱萍提前没预料,没有提前下功课,不过他还是凭着才华,一丝不苟的发言成功。

次日,李又兰将张爱萍发表时的记录稿交给他,他立马被李娟秀整齐的字迹所吸引,时不时抬头看向这个身材高挑的姑娘。

晚上,他特意读了这篇文章,发现就连标点符号都很清楚,讲话的全部内容都被记录,不规范的用语还被圈起来纠正。次日,张爱萍才知李又兰的名字,是华中党校政治部组织干事,她不仅文采好,上台表演能力也很强,速记能力也很突出。

而李又兰对张爱萍也很敬佩,他没用上演讲稿,却能滔滔不绝地谈话,且层次分明语言生动,实在是一个儒将。

当时苏北的天气很冷,冬天有一副手套十分重要。然而在一次会议后,李又兰发现自己的手套不见了,找了半天没找到。到了宿舍后,有人敲门,她发现门外竟是张爱萍,这让她很是意外。

原来张爱萍捡到了她的手套,此次失而复得让李又兰很是开心,她激动表示:“谢谢首长!”

张爱萍说:“别首长首长地叫,我今天是有事相求的,想要跟你学习速记,你能力太强了,希望能收我为徒。”

李又兰很是意外,立马点头,就这样张爱萍有空时就会跟着她学习速记。

革命中的红色恋情

随着两人的理解,张爱萍发现她才华横溢且温柔贤惠,可以发展成革命伴侣。这之后他经常会找李又兰见面,两人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语。

不过会议很快结束,两人要各自离开,但各自工作的地方并不远,只有十五公里,每到休息时,张爱萍就会骑上红色骏马带上李又兰一路奔驰,张还拿着缴获的战利品照相机,对着李又兰拍照。

一次,张爱萍接连写了十封信,但李又兰一直没回,张有些着急,连忙找了过来,问了后才知道,原来信全被李又兰上司扣押了。

一天下午大雨倾泻,李又兰居住的房间因雨水冲塌,她只好去邻居家屋檐下躲避雨水。张爱萍见下雨了,连忙骑着马来到李又兰的住处。看到张来了后,李又兰又惊又喜,没想他会意外出现。

不过张爱萍却说:“又兰,你是否愿意嫁给我呢?”其实在此前张就提过,只不过李又兰却认为需要陈毅亲自批准。但此时,张将陈毅的特批件拿了出来,在两人的结婚报告上写了“同意”二字,还送了一支派克钢笔当礼物。

李又兰很是感动,在张爱萍的建议下,两人当天就结婚,这一年张三十二岁,李又兰二十一岁,彼此一同走过六十一年风风雨雨。

着手建立人民海军

内战打响后,张爱萍在指挥军队破坏津浦铁路时,头部不幸遭受重伤,双眼无法睁开,即便如此,他依旧躺在担架上指挥抗敌。组织上让李又兰将丈夫送到后方治疗。

就这样,李又兰将丈夫送到后方医院,从苏北到达胶东一带,又跨海到了大连,途中历经种种困难,李又兰又要照顾孩子又要照顾爱人,张爱萍看在眼里很是心疼。

1948年年底,张爱萍伤病恢复,来到国内,此时渡江战役即将打响,他被要求加入其中,这让张爱萍很激动。然而没多久,陈毅带来了一个新消息,那就是让张爱萍担任海军司令兼政委,让其负责组建人民海军。

张爱萍是旱鸭子,不会游泳,他认为自己不能胜任,不过陈毅却说:“这是彭德怀建议,毛主席决定。”张听了后,得知主席、彭老总依旧惦记自己,欣然接受任务,决心打造一支强军。

最初时人民海军只有十三个人外加三辆吉普车,不过在张爱萍的努力下,到1949年10月底就拥有十六艘炮舰、五十五艘商船也被配置高射炮、机枪。

为了更好地建造海军,张爱萍还拜了3个老师,在他的苦心经营下,1950年4月,华东军区海军舰队就有7个,人数也增加到2万人。1951年初,张爱萍担任浙江军区司令,离开了从无到有的海军。

拄拐杖强闯彭老总病房

1959年的庐山会议后,彭总开始了闲居,很多人都在刻意疏远他,就连妻子蒲安修也选择离婚,在彭总最艰难的时刻,只有侄子侄女照顾他的生活,对他不离不弃。

一次乘坐飞机时,作战部部长王尚荣说:“彭总的那个飞机有位置,但没人和他走,宁愿晚回北京也要等下面的飞机。”

张爱萍听了后内心不是滋味,他连忙喊道:“我和彭总一起走,人家不坐我坐。”事后有人问他不怕被牵连吗?张笑着说:“怕啥,彭总依旧是我们的好同志!”

1973年彭老总身体恶化,患上直肠癌,被送到301医院14病室第5床,屋子里窗户纸用报纸糊上,无法看到外面的世界。

当时只准彭总的侄子侄女探望,他的侄女彭梅魁经常会来病房看望他,每次看了都会流泪。病情严重后,彭老总开始交代后事,让侄女替自己看望老同志。

当时张爱萍也遭到了“迫害”,因腿部有伤获得了保外就医的资格,并送到301医院治疗,当他得知彭老总也在这个病房时,决定要看望老首长。

因腿骨骨折,张爱萍只能拄着双拐,好不容易走到元帅的病房门口,结果被哨兵拦住不让前行。

张爱萍上将机灵一动,“既然不让我进去,那我就假装走错了房间。”就这样,他故意大声喊叫:“我是张爱萍,这是我住的房子,你们凭啥不让我进去?我是张爱萍啊!”

他之所以大声喊话,并反复重复自己的名字,其实是为了让彭总听见,老部下没有忘记他,依旧很是悼念他。

1974年11月29日,彭老总走完了生命最后时刻,身边没有一个战友、同志、亲人,之后工作人员才通知彭梅魁去往医院。张爱萍听闻后很是悲痛,为失去老首长伤心。1998年,他在会议上全面报告彭总一生的功绩,并称他是“真正的人”!

1980年时张爱萍就提出退休,但直到1987年才被批准,他认为在位是“出家”,退休就是“还俗”,1992年他出版了《神剑之歌》,其中收录将军六十年来写下的160首诗词、100幅书法和摄影作品。

2003年7月5日张爱萍将军病逝,终年九十三岁,从热血青年到军中儒将,他的九十三年生涯充满着传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