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 有3个语文学习习惯很特别,平时不注意,就能影响语文学习能力……

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对于学科学习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一个学生的成绩好坏,和他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有关。学习能力差一点没关系,因为我们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智力水平也不一样。但是学习习惯不好,那是真的影响成绩了。就算你是智商高、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也白搭。所以注重习惯的培养,应该是我们家长和老师在小学阶段为学生建立的学习目标。

以语文学习为例,什么才是好的学习习惯呢?阅读习惯、书写习惯、独立预习和复习、每天保持朗读和背诵的习惯、积累语文素材的习惯、善于观察和记录的习惯、遇到学习问题,主动去查找工具书的习惯,都是我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良好习惯。家长们对学习习惯的培养也能如数家珍,因为语文老师强调了太多次各个习惯对语文学习的影响,所以认真的家长们也都能引导孩子去建立学习习惯。

不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有3个习惯很特别,看起来似乎和我们常培养的学习习惯关联不大,但实际上却也能影响语文学习能力。小岛老师想从日常教学经验出发,给大家分享一下,这3个特别的学习习惯,究竟是怎么影响我们语文学习的,家长需要注意起来。

1、如何适应语文老师教学节奏,新学期很重要

寒暑假的尾声,我们和孩子说得最多的话,其实不是作业写完了没?就是赶快收心,马上开学了,别再跟不上老师上课。收心成为了开学前的必修课,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们在新的学期适应老师的教学节奏,有一个好的学习开始。可是大部分同学,都因为过假期把自己过得越来越懒散了,所以开学后的不适应很明显。上课听讲不专心,写作业写得很慢,家长天天陪学辅导要崩溃了。那么真的是因为孩子在寒暑假期把学习习惯都丢了吗?并不是,即使是在寒暑假天天补课的同学,也有可能在开学后无法适应老师的讲课。这是因为没有掌握适应老师教学的习惯。

学生们学习语文,首先是学习兴趣,我喜不喜欢语文这门学科,由多种因素决定,最直接的就是语文老师怎么样?学生在学校,和老师相处的时间超过和父母相处的时间。不能因为我不喜欢语文老师,或者这位语文老师是新面孔,甚至是有的学生被老师批评后,不服气就不喜欢语文,也无法适应老师的上课了。这个学习习惯还是很重要的,一位老师面对全班这么多学生,他不可能做到满足每一位学生的需求。如果学生们稍不如意就抱怨老师,那么今后也会无法适应社会。

2、认清自己的学习能力,从小事抓起

认清自己的学习能力,这是什么特别的习惯呢?也就是我们要求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知道自己该如何学习才能创造出价值。我们的家长在日常的辅导学生中,经常会破坏这个学习能力,给孩子定下目标也不按照孩子的实际语文学习能力,盲目地去补课和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最后就导致了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学习是“几斤几两”,还以为升了年级,语文学习能力能自动提高,这根本是不可能的。

认清自己的学习能力,从小事抓起。如果基础不行,就定好小的学习目标,主要提高基础能力。如果是阅读理解能力太差,就设定每天看一篇阅读理解素材。我们不要给孩子定什么大的目标,还在上小学就要为孩子准备高考了,这显然是不符合语文学习发展规律的。点滴的小学习任务都无法完成的学生,你让他去实现大的学习目标,这样的学习习惯培养就是强人所难了。

3、了解考试方向,明白出题策略的习惯

对于小学阶段的家长,都还能做到对孩子的学习很上心,辅导功课、陪写作业、风雨无阻去上辅导班,其实这也是家长的辅导习惯。那些牛娃的家长有多厉害?他们研读教学大纲,总结考试方向,和孩子一起研究出题人的策略。这样的学习习惯,是我们主动去了解考试的方向。小学生对考试方向的理解比较模糊,反正家长要求我练什么我就练什么,中学以上的学生就能明白出题策略了。

不过家长们也别担心,把握好这第三个特别的学习习惯,就是明白出题规律的习惯,让孩子在日常的语文练习中,也模仿练习册、试卷给家长出题,提高孩子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我经常在我的语文课堂里,为小学生们培养和建立明白考试出题策略习惯,光靠老师一个人努力也不够,家长也应该多多关注起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