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心理学之310:真正的孝顺是对隐性啃老的觉知,否则就是不孝。/心理测验

               心理测验的性质
心理测验: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心理测验的特性:具有间接性、相对性和客观性。
间接性:指无法直接对心理特征或特质进行测量,只能测量人的外显行为。
通过一个人对测验项目的反应,来推论出他的心理特质。
特质是描述一组内部相关或联系的行为时,所使用的术语。是在遗传和环境影响下,个人对刺激反应的一种内在倾向。
相对性:指测量只是将个人与所在团体的大多数人的行为,或某种人为确定的标准相比较。一个人的测验结果是相对于团体或人为确定的标准而言。
客观性:是一切心理测量的基本要求,要求测验的标准化。
测量用的项目或作业、施测说明、施测者的言语态度,施测的物理环境,评分计分的原则和,分数的转换和解释等都要标准化。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个被试者测验分数的客观性,不同的被试者之间的测验结果,才能相互比较。
                 今日精选案例分析
百善孝为先的古训众人皆知,有些子女却只是停留在口头上。
有些成为啃老族,有些对父母不管不问,甚至有个别虐待父母的现象。
这些明显违背伦理道德,甚至触犯法律的行为,很容易受到道德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
其实,除了这些明显的不孝行为之外,大量存在却被忽略的隐性不孝,更应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把父母的付出,认为是理所当然,因为父母的这些付出,在常人看来都是合情合理,甚至是天经地义。事实并非如此。
从出生到年满十八岁,由于缺乏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法律赋予了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抚养和教育的责任。
作为子女,不能因此就认为父母的付出就是理所当然。因为父母常常节衣缩食和辛苦付出,对子女可谓倾尽全力,作为子女必须懂得知恩图报。
当子女结婚成家时,觉得父母为自己准备房子,嫁妆、筹备婚礼等,都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尽管所有的父母都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甚至不惜举债,也要让子女基本满意。但很难满足子女对结婚大事的预期,常多有微词。
作为子女,应该充分理解父母的倾囊相助,体会父母之爱的伟大与崇高。而不是埋怨这些要求没满足,那些目标没达到,甚至要求父母欠账,待日后补偿。
当孩子出生后,大部分老人都会帮助子女带孩子。由于代沟、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消费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常常是出力不讨好。加上年老体弱,甚至疾病缠身,常有力不从心之感。
老人在带孩子的过程中,都在透支着自己的健康,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在子女面前示弱的。
尽管如此,很多子女只知道一味埋怨父母,如照顾的不细心,吃了不该吃的东西,卫生习惯差等等。
有些子女把孩子完全交给老人管理,甚至不给生活费和教育费,全然不顾老人的经济条件和身体健康状况。
不仅不知感恩,还对父母有各种嫌弃,责怪老人没有把孩子管理和教育好。
现在的年轻人大多认为,只要不啃老就是孝顺。实际上,老人把金钱看得很淡,更加看重感情和亲情。
作为子女要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对父母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包容,多一些感恩,多一些孝敬。少一些埋怨,少一些责难,少一些苛求。
以上这些行为实际是一些隐性的啃老行为,在传统习俗和现实需求的掩盖下,很容易被忽略而不易觉知。
多数父母还会以为,由于自己的能力有限,没有给子女更好的教育,没有给子女更好的房子,没有给子女满意的婚礼嫁妆,没有给子女带好孩子等,感觉对不起子女而感到愧疚,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作为子女要明白,从你18周岁以后,父母所有的付出,都不是理所当然,也没有法律依据,多是出于亲情,出于爱。
人们常说的父母恩情比天高,比海深,绝不是虚言,而是人们经过大彻大悟后,得出的对父母恰如其分的评价和赞誉。
父母还有很多隐性的付出,对子女来说,都属于广义的啃老现象。
虽然大多数父母,对隐性啃老不以为然,但作为子女,要啃出亲情,啃出爱意,啃出知恩图报,啃出真正孝顺。
对隐性啃老的觉知,更加感恩父母一生的辛苦而无私的付出,才是真正的孝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