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心理学之765:国内一线记者远嫁峰农残遭家暴,偶然中的必然性。/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

               临床表现与诊断
当需要适应完成任务时,以一些形式的被动阻抗来应对,如拖延、游荡、固执蓄意无效率、佯作忘记或对权威人士的不合理批评等。
心理治疗时的表现,约见时经常迟到。常对治疗师的学识,提出质疑或对其建议提出反驳意见。凡事挑剔怪罪于他人。
不完成治疗阶段布置的家庭作业,却有一大堆理由(是的,但是~)。讨厌别人对他提出任何要求。
对是否接受治疗迟迟不作决定。

                 今日精选案例分析
全球确诊病例累计10832万例,死亡
2375736例。境外输入4846例​。
一线城市记者马女士,远嫁边远山区蜂农,为了追求爱情幸福无可厚非。婚姻自由个人选择,理应受到人们的尊重。
现实有时是残酷的,由于家庭背景、文化背景、教育背景和职业背景等因素的巨大差异,她不仅没有获得希望的婚姻家庭,反而遭受了长期家暴的侵扰。
2016年的《反家暴法》,使饱受家暴的女性有了最大的靠山。面对家暴,要有及时止损的果断,更要有适时退出洒脱。
风俗习惯、文化水平、经济条件和受教育程度等,都不能成为家暴的借口。全社会要形成共同抵制、发现、救助家暴受害人的社会氛围,使家暴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无处遁形。
家暴原因很复杂,避免避开家暴,使受害者获得应有的尊重,及时阻断家暴的习得性行为,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共识。
有人说,十里不同乡,百里不同俗。独自远嫁他乡,在为了追求浪漫爱情的同时,更要了解和接受双方的家庭背景、风俗习惯等情况。结婚不仅是两个人过合伙日子,更要接受对方的家庭和生活习性。
家暴具有明显的习得性和惯性,对于家暴要防患于未然,要对家暴行为零容忍,更要对第一次家暴行为坚决说不。
有人说,家暴只有零次和无数次,虽然有些绝对,但将家暴控制在第一次是绝对必要的。严重的家暴只要发生第二次,选择离开可能是最明智的选择。
家暴是一种违法行为,没有所谓的原因和理由,除非是家暴行为的正当防卫。
家暴是否构成犯罪,取决于伤害形成的动机、严重程度。如果轻微的伤害是无心之举,甚至是调情中的误伤,当事人不必认为就是家暴行为,因为当事人没有家暴的动机。
如果以此认为就是家暴行为,并且闹得满城风雨,甚至报警解决,显然不是明知之举。如此处理,可能损害正常的婚姻关系,甚至造成不良后果。
只有家暴的伤害程度,达到了轻微伤的严重程度,才能构成家暴并受到相应的处罚,警方才可能立案调查。
如果伤害达不到轻微伤,警方就不会对当事人严重处罚,最多给予训诫和警告,如果当事人不承认家暴行为,也可能逃过处罚,起不到教育作用。甚至是当事人心生不满,认为是小题大做,不利于今后婚姻关系的正常发展。
此时,求助于家庭和社区机构等部门,才是解决问题的稳妥方法。报警只有在较严重的家暴或多次家暴的情况下无奈之举。
家暴严重造成轻伤以上伤害后果,就构成故意伤害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远嫁他乡遭遇家暴,偶然性中包含了一定的必然性。因为没有家人的及时援助和调停,家暴发生的几率,确实会有所增加,这是不争的事实。
依靠组织,依靠法律,是防止家暴发生最根本的措施,应引起女性朋友的高度重视。
首席心理专家,北大医学部在职研究生,高级心理咨询师,中级心理治疗师,资深医师,长期从事医学病理心理学专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