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说它“服之面如桃花,轻身不老”,路边常有却少人识

早些年,市面上还没有如今这么多形形色色的零食,即便是有,大家也没有足够的经济条件去购买。

那时候的小孩子,想要解馋,就经常自己去摸鱼捉虾,采采路边的桑葚、野番茄等野果子,或者是去刨那些长在土坡上的野地瓜,还有打鸟捉虫,就着柴火,亦或是去捅蜜蜂窝,还能给家里带些野蜂蜜。

不过捅蜂蜜窝要求的技术性太高,笔者小时候试过一次,然后含恨去了医院,自此溜猫逗狗,什么都干,就是不敢触动蜂蜜的霉头。其实,想要花蜜还有一种更为安全的方法,就是“从花下手”。

比如笔者此次分享的,名为“酒壶花”或者是“甜酒壶”的花。小时候,很多小朋友都会将它的花朵摘下,去吸其中的甜汁。

那种长得像“喇叭花”的紫色花朵,长满了漫山遍野,生命力格外顽强,因为其花朵呈现出长筒形状,总是“恹恹地搭拉着脑袋”,像极了小鸡醉酒之后的模样,因此小孩子们也喜欢叫它为“小鸡醉酒花”。

小时候大家都只知道它的花汁喝起来甜甜的,能够解馋,却不知道这种植物最有价值的部分却不在于它的花朵,而是它的根茎。这种植物的根茎,就是让人耳熟能详的“地黄”,是我国传统的“四大杯药”之一。

李时珍曾有称赞它:“服之百日面如桃花,三年轻身不老。”

这种花小时候笔者在路边见过无数次,却少有人将其认出,一律都当做了“喇叭花”处理。

地黄不仅是十分实用的药材,而且还经常被作为保健品的原材料,比如,大家所熟知的“六味地黄丸”,其名字所用的地黄,便是笔者本文所讲的地黄。

《本草纲目》中记载:

“按王硕《易简方》云:男子多阴虚,宜用熟地黄,女子多血热,宜用生地黄。又云,生地黄能生精血,天门冬引入所生之处,熟地黄能补精血,用麦门冬引入所补之处。

虞抟《医学正传》云:生地黄生血,而胃气弱者服之恐妨食。熟地黄补血,而痰饮多者服之恐泥膈。或云,生地黄酒炒则不妨胃,熟地黄姜汁炒则不泥膈,此皆得用地黄之精微者也。”

地黄作为食材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一千多年以前,就有人将其腌制成咸菜,或者是泡酒、泡茶助食,除此之外,地黄还能被切丝凉拌,亦或者煮粥食用,这些都属于益补养生的药膳。

而作为药用的而历史就更久远了,早在周朝,它便被作为“四大杯药”成为了皇封贡品。到了唐朝宋代之时,更是久负盛名,后随着丝绸之路以及郑和下西洋流通他国,还被海外人士誉为“华药”。

不过,作为药材,就一定会有相性不合的食物。

地黄是不能与薤白、韭白、萝卜、葱白等食物一起食用的,这一点要尤为注意,因为与地黄有关的保健药品极多,稍有不慎就会“中招”。

而地黄也有着“怪脾气”,在煎服它时,不宜使用钢铁器皿。还好笔者家中煎药一直都是用的砂锅,这是一个好习惯,笔者决定要坚持下去。

因为地黄的历史极为悠远,因此,它的相关记载数不胜数,但是毋庸置疑的是,这的确是一个功效众的“良药”。

如果下次再在乡野小道上遇见它,有条件的话就一定要带上,如今野生的地黄可不如原先好找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