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段子:这也算是个梦征的故事,只不过结果出现了细微偏差。看起来像是神鬼跟主人公开了个玩笑,但是显然,在“虚空法界”有一种力量在影响着人们,而且它是自主的,可以决定是或不是。
【原文】
王景伊赴国子监补试,梦宣押考试官三员乘马而来。其前一人姓黄,中一人姓孙,后一人忘其姓。继即若入监闱,出《诗止乎礼义赋》。操笔成文,颇得意。既觉,犹历记数联。已而又梦云云,则不忆一语矣。明日,三考官入院,盖黄堂(雍父)、孙逢吉(从之)、毛崇甫(辩)也。洎就试,题未出,已喧传所梦赋题。俄闻帘内嘈嘈如争辩之状。良久,乃《以古为鉴赋》。是岁,景伊不利。后见施德远之子闻毛崇甫言:“孙初欲出《诗止乎礼义赋》,黄欲更以为《六德教胄子》。孙曰:'试者皆朝士子弟,即不挟书,恐难寻索六德体字。’议未决,崇甫曰:'自来国子赋题,只是四字。’遂定用后题。”景伊一梦明白如此,而不获预选者,岂以不符其所见故邪!(景伊说。)
王景伊去国子监参加补试之前,梦到有三位朝廷专派的考试官骑着马来了。前边一个人姓黄,中间一人姓孙,后边一人没记住姓啥。后来,王景伊就进了像是国子监考场一样的地方,考试的赋题是:《诗止乎礼义赋》。他拿起笔很快写好了文章,写的挺得意。梦醒以后,他还记得梦中文章里的好几对联句;又躺下,接着做梦,好像还有别的内容,但这回就一句也记不住了。第二天考试,果然有三位考官进入考试院,应该是黄堂(字雍父)、孙逢吉(名从之)和毛崇甫(名辩)三人。王景伊和众考生已经坐那里等着考试了,赋题虽然还没出来,但已经有人在喧喧嚷嚷声传着王景伊梦到的那个赋题;过了一会,又听到帘子里面几位考官叽叽咕咕像在争辩什么。很长时间过去,赋题出来的了,题目是:《以古为鉴赋》。那年,景伊没考上。后来,他见到施德远的儿子,得到了详情,这是施德远儿子听当事者毛崇甫说的,毛说:“孙逢吉最开始要出《诗止乎礼义赋》的题目,黄堂想换成《六德教胄子》。孙逢吉说:'参加考试的都是朝中官员的子弟,这次补考也不让带参考书,恐怕他们很难查找六德具体是哪几个字。’商量半天没结果,毛崇甫说:'从来国子监考试的赋题,只用四字。’,他这么一说,大家也不争了,就定下来《以古为鉴赋》这题目。”景伊的梦如此清晰明白,都没考上,事情的结果怎么会没符合他梦中所见呢?!真是怪事!(这事儿是景伊自己说的。)【祥宏点评】:宣押,指宣布朝廷签署的文告;六德,在儒家典籍中,一般指“智、信、圣、仁、义、忠”,按说这六字属常识,考官们竟然担心考生们有可能不知道“六德”的具体含义,这可能跟国子监的考试有关,宋代科考教育是分国子监和太学的,国子监的学生通常是中高级官员的子弟,太学针对的是普罗大众。后来,国子监的学生也并入了太学。这是否意味着国子监收学生标准要低一些呢?胄子,指帝王或贵族的长子。赋题《六德教胄子》意思是,以“智、信、圣、仁、义、忠”六种德行教育帝王或贵族的孩子;神鬼似乎跟王景伊开了个玩笑,他确实是在梦中预测到了现实的场景,信息真实,连考官的姓氏、题目都对了,但他只梦到了现实的前一部分,后一部分被神鬼遮蔽了。看这意思,还是不让他考上;这故事透露了当年考试教育的细节,国子监入学补试也很郑重,朝廷要派专人出题、监考。题目有一定灵活性,是三个考官现场决定的,这只是补考,目的是决定考生能否进入国子监学习。全本夷坚志,点开免费听
(文图说明:原文电子版文字来自“梦远书城”-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版《夷坚志》校订;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7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它表面看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却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随手转发,积功累德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之41-梦中谁做主?-现场交流)
(参考音频:宋朝一小时14-科举,来自“祥宏谈夷坚”音频专辑@喜马拉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