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老照片】--1万-3538--高速路口等人一起去简阳

峨眉武术的发展史略

  严格意义上的“峨眉武术”,是指产生起源于四川峨眉山并广泛流传于整个四川乃至整个西南地区武术的总称。据史料记载,峨眉武术源于殷商,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

  据《华阳国志校注》记载,周武王伐纣得到巴蜀之师的相助,巴蜀武人英勇善战、武艺高强,奠定了峨眉武术技击发展的基础。而据《峨眉山县志》、《四川武术大全》记载:战国时期,“白猿公”司徒玄空模仿山猿,创编出武术套路“峨眉通背拳”,并创编了“猿公剑法”。而司徒玄空本人,也因此成为有史记载的中华武术第一人。

  到了汉魏时期,道教已传入峨眉山。道士们居洞穴炼道术,创出旨在“天、地、人合一”的自我身心锻炼方法。这种方法只是为了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并不含技击目的。但后来,这种养生功夫还是融入武术之中,成为武术中的一部分。

  之后的隋末唐初,峨眉山吸纳了少林高僧云昙,开始在峨眉武术的基础上融入了外家拳法与功法。后来,峨眉山僧人便以此拳法为基础,结合佛教修习禅观之法,吸收道家养生功和民间狩猎功防技艺,融合一体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僧门武技风格,特点是巧、快、灵、动,主要流传于峨眉、新都、洪雅、荣昌、云阳、雅安、内江等地。

  成型:成于南宋形成一大流派

  南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峨眉山金顶白云禅师,运用道家、医学家之阴阳虚实,人体盛衰的机理,结合僧门武术中的动静功法,创编成《峨眉气功》,又称《峨眉十二桩》。又有德源长老,集僧道武术之精华,结合自己练功体会,编撰成《峨眉拳》一书。到此,峨眉武术终于有了较系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到了明代,峨眉武术更强调武术与气功的结合,所谓“练功不练拳,登峰难上难;练拳不练功,老来一场空”。明右佥都御史、代凤阳巡抚唐顺之曾来峨眉山,观看一道人的武术表演,写下了《峨眉道人拳歌》,形象地描述了道人的精湛武功:其硬功,一顿足则“岩石迸裂惊沙走”;其柔软,“百折连腰尽无骨”;其灵活,“一撒通身皆是手。”从起势到收功,动作变化莫测,套路清晰完整。

  明吴殳著《手臂录》云:“西蜀峨眉山普恩禅师,祖家白眉,遇异人授以枪法,立机空室,练习二载,一旦悟彻,遂造神化,遍游四方,莫与驾并。枪法一十八扎,十二倒手,攻守兼施,破诸武艺。”枪法中包括:治心、治身、宜静、宜动、攻守、审势、形势、戒谨、倒手、扎法、破诸器、身手法……等篇,至此,“峨眉武术”方成为我国武林中一大流派。它是集道教、佛教的养生练功方法和医学治病强身原理,以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创编成各种徒手的或器械的攻防格斗功夫、套路,通过长期实践、总结而形成的峨眉武术。据《峨眉山志》记载,明代山中武僧甚多,个个技艺惊人,如崇祯年间,永庆寺僧月朗,以其头坚实如铁,人呼铁头。

  吴殳概述峨眉枪的用法为:“和暴制刚”、“如行云流水,雷射风飘,恍惚变幻,乍潜乍现,或有或无,与神消息求之,莫得其端,视之不见其迹”。“和暴制刚,即敬岩所谓脱化也,不脱化,游场多败,胜亦牛斗耳。”

  吴殳十分注重枪技实战,他说:“游场(校场对练)要能脱化,即将对手劲力引至落空而巧妙制敌,不能牛斗(比蛮力)”。峨眉枪的用法,以现今的眼光来看,峨眉枪的战术应是典范型的内家枪法。吴殳既然精通各家枪法,又如此推崇峨眉内家枪法,视峨眉内家枪法为天下第一,又对峨眉内家枪法研究如此深入,我们当然可以肯定,吴殳游场实战所使用的枪法,也必然是属于峨眉枪法之同型枪法,或许吴殳的技巧要比峨眉枪法有过之而无不及。

  至此,“峨眉武术”成为中华武林中一大流派。它是集道教、佛教的养生练功方法和医学治病强身原理,以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通过长期实践、总结而成的各种徒手或器械攻防格斗功夫、套路。

  鼎盛:皎皎峨眉月光辉满江湖

  据多位四川老拳师介绍,石达开的记室(秘书)流落江湖,削发为僧隐居峨眉仙山,法名“湛然法师”,他在峨眉拳谱-《拳乘》(残本)开篇写到“一树生五花,五花八叶扶,皎皎峨眉月,光义满江湖”,来说明峨眉武术枝繁叶茂,并非实指峨眉武术就是只有这“五花八叶”。“五花”被一些人理解为,是指灌县的青城,丰都县的青牛,通江县的铁佛,开县的黄陵和涪陵县的点易,五个当时袍哥组织联络堂口的地名,实是暗号;“八叶”是指'僧、岳、赵、杜、洪、会、字、化”等八大门。

  “八卦门”最有影响的传人董海川,在江南游历时初学少林罗汉拳,后来到峨眉山得传统理学阴阳五行八卦学说及道家通背螺旋横劲修炼的启示,不断丰富、整理、完善了八卦门拳套。此拳现流传于重庆、成都、宜宾、自贡、雅安等地区。

  又相传峨眉山万年寺旁一道长,在深山长期观察群猴相斗和蛇兽相搏之态,取猴的机灵、蛇的柔猛融入拳中,创编出“火龙滚”为主的拳术。并因万年寺楹联中有“黄林”二字,遂取名“黄林派”。

  清嘉庆年间,峨眉山龙神堂极善大师结合自身经验,创出新路苦心琢磨练成“乌龙拳”。清末,峨眉山仙峰寺太空法师及徒弟神灯长老,与九老洞清虚道人合作,创编了一种有别于各派的拳术,因太空法师禅师修在子午二时,故称“子午门”。

  此外“侠家拳”是侠客李胡子从峨眉山学去的;“白眉拳”是峨眉山白眉道人所创,此二拳现流传四川、广东、香港、澳门等地。“法门气功十八段”、“虎爪拳”、“蛇拳”、“鸭拳”、“浪子燕青拳”、“跛子拳”等均为峨眉僧、道创编,目前四川境内都有传人。

  江湖:巴渝袍哥组织促进“峨眉”武术发展

  相关文献记载,原川东重镇重庆,古称巴州、江州、渝州,历史上曾是古代巴国的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巴人勇猛善战,战国时期角力搏击就在川东一带盛行。秦汉时期巴人舞蹈进入宫廷,这是武术套路的雏形。在实践中,古代巴人还创造出了修炼内功的“导引行气术”。重庆的武术融合了古代巴人的特点,刚烈、勇猛、剽悍、朴实,俗称巴渝武术。自古巴重武蜀崇文,巴蜀一家,故巴渝武术亦属于峨眉武术系列。

  因以道家为主导的巴渝反清组织戏称源于壬癸北方的满清王朝为“水患”,故暗中成立了许多“火龙”社团,以拥戴大明遗孤建立的南方朝廷,社团内部修炼的搏杀功夫俗称火龙拳或火龙掌。兼之钓鱼城自蒙古大汗蒙哥之后一直是汉人心中之民族英雄圣地,合州老街巴子城边铜梁洞二仙台(亦名二仙观)曾经是张三丰及其师火龙真人修行传道洞府,尽管因清朝官府不满张三丰反对异族统治而使二仙台毁损荒废二百余年,可这一带却一直是川东“反清复明”人士的精神家园。巴子城是火龙拳的祖庭,后为了规避清廷追杀而化名出八极、八卦、武当太极、通背缠拳等,所以这里也是多门内家武学的祖庭。合川老城区一些资深茶客茶馆闲聊时还会偶尔冒出“峨眉山钓鱼城”之习惯性切口。

  清朝各个时期大批“反清复明”志士隐匿川东,大多顶礼以火龙真人、张三丰、癞道人、黄益川、盘山道长、陈晓东、徐矮师为代表的道门武技,为规避官方侦查追缉,常以“峨眉山”为总部及各联络据点的暗语,并非是指乐山峨眉山市辖区内的那座风景名山。前些年跟师或走江湖访友期间,川东一些老拳师讲述的前辈传奇故事里还能听到:“峨眉山”总舵因形式所迫虽顺势转移泸州纳溪、华蓥山、涪陵、宜昌、大足龙水、达州、万县、遵义、汉中等地,但很多时候都在以合州钓鱼城为中心的相对远离清廷州府屯兵要塞的地方。

  近年回合川云门开武馆的陈刚拳师,武术六段,跟从荣昌钱鼎文先生习练缠丝拳械多年,是合川地区修炼缠丝拳艺的杰出人物。曾经在深圳精武馆、永川职业学校等武术培训机构担任搏击教练,弟子分布国内多个省区,颇多功夫高明之士。陈刚馆长同时兼任全球武术健身连锁机构“缠丝拳会馆”总部副总教练,遵照老大近期再度强调要以“全民健康助力全面小康”的指示,立志将祖师爷留传下来的内家功夫一代代传承下去,为弘扬民族优秀健身文化艺术做出贡献,为“健康中国”的宏伟事业挥洒青春和汗水。

  

(荣昌缠门钱鼎文先生演示峨眉白猿剑教学参考视频)

  

  附:峨眉通背白猿剑修炼法诀

金蛇坐洞整身容,  力劈华山盘首封。

左拦右截刺虎势,  锦鸡上岭旋腕松。

游龙戏水身步活,  青龙摆尾平斩中。

金蛇出洞长身手,  撤步飞燕反凌空。

白蛇吐信穿云势,  金鹰扑雀倒泼风。

鹞子翻身三败步,  扭转乾坤腰步功。

青龙探爪粘领去,  童子送书抱怀中。

喜鹊蹬枝叶底脚,  苍龙入海插步攻。

朝天一柱香满怀,  皎皎玉兔巧旋风。

紫燕望月反剖腹,  八仙过海竞神通。

将军脱盔崩云刺,  悬崖勒马对开弓。

海底捞针下盘去,  横扫千军势腾空。

力劈华山借腰劲,  探海取珠前后攻。

渔郎问津半遮面,  刺虎势下正朝胸。

锦鸡上岭车轮转,  拉马望月抖腕崩。

紫燕衔泥下截势,  黄莺扑蝉点头凶。

白练横空围腰挂,  狮子摇头平抹中。

白蛇吐信拗步上,  乌龙摆尾盘腿封。

喜鹊蹬枝云领刺,  金丝缠袖反手攻。

燕子绰水穿裆起,  凤凰三点头腕胸。

朝天一柱香飘远,  金鸡食米剪腕功。

白虹贯日腿下刺,  古树盘根反撩空。

红杏出墙云霄艳,  叶底藏花巧盘龙。

探海取珠反身找,  猛虎下山乱泼风。

力劈华山领挂上,  怒斩蛟龙云颈中。

横扫千军腾空转,  摘星换斗竖三峰。

鹞子穿林先后点,  太公钓鱼为周宫。

铁牛耕地盖步截,  飞鸽穿云指心胸。

仙人脱衣翻身甩,  点石成金蛇出洞。

飞燕凌空反撩上,  扫荡群魔定大同。

金钩垂钓圈手指,  抱虎归山绞手凶。

吴王试剑挥豪气,  金蛇收功入洞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