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絮语:“夫妻相”心理探秘(中)

心理透析:一份姻缘结一颗果实

夫妻相有两种情况。有的是婚前带来的,可以叫做婚前夫妻相;有的是婚后才逐渐形成的,可以叫做婚后夫妻相。

两种情况各有什么不同的成因呢?

婚前夫妻相,往往是男女结为婚姻的原因,可以说是两个人牵手婚姻的一分姻缘。

为什么夫妻相会让两个人牵手走进婚姻?

从心理学角度说,主要是人际吸引的相似性规律。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倾向于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这叫做相似性吸引。同性交往如此,异性交往也是如此。而外表特征的相似性,是相互吸引的重要方面。每个人都有爱自己的天性,对自己的爱可以推广到爱与自己具有相似特性的人,选择与自己相似的人等于肯定自己。因此,容貌相似的人容易看着顺眼,容易看着喜欢。

婚前夫妻相之所以成为婚姻的姻缘,就是由于相似性吸引规律,人们倾向于选择与自己在外貌上相似的异性做伴侣,这种倾向叫做“匹配假设”。

之所以出现匹配假设,是因为人们认为与自己长相相似的人,往往具有相似的内在性格特点。人们这样认为是有心理学依据的。从心理学角度说,人的内心世界的所有特点,特别是性格特点,都会在外貌上反映出来。所谓“人不可貌相”,往往指的是特殊情况。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人是可以“貌相”的。一个人的容貌,与其说是造物主主宰的,不如说是自己主宰的,是自己在脸上一点点地刻画出来的。容貌是心灵的一面镜子。人的内心就写在脸上。这便是“相由心生”的法则。

因而,一般说来,外貌相似得人性格也有较多的相似。于是,从婚姻“匹配假设”出发,人们也就容易选择外貌相似的人作伴侣。这便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的道理。

近来,匈牙利佩奇大学的科学家塔马斯·贝雷兹克认为,人们心理上的潜意识里还有个“配偶辨识机制”。每个人都会在潜意识里依据与自己的相似性来选择配偶,因为长得像的夫妻之间拥有相同的优良基因的可能性大,对于优化后代有一定益处。性格和身体特征上的相似点,或许是测量基因上相似性的一种方法。当然,这种相像的优势必须保证是非近亲的两个个体,如果是近亲相配,他们虽然具有强化相同优质基因的优势,但是同时会产生致病基因被强化的恶果。

从心理学上说,所谓“配偶辨识机制”也服从相似性吸引的规律。按照相由心生法则,相貌相似度大的夫妻,性格上也会有更大的相似度。因而,婚前夫妻相明显的夫妻,一般来说婚后关系应该比较和谐。但是,婚姻是否和谐并未完全由婚前夫妻相决定的,靠整容整个夫妻相来保险婚姻更是异想天开。

前面故事中的夫妻相,属于婚后夫妻相。应该说,平时说的夫妻相更多的是婚后夫妻相。

美国密执安大学的心理学家罗伯特·扎永克博士和他的研究生的研究表明,许多婚前并无多少相似之处的夫妻,共同生活25年后,模样会变得十分相像,并以脸部最为突出,越恩爱和睦的夫妻相似之处越多,越是具有夫妻相。这样的婚后夫妻相,可以说是长期婚姻生活导致的结果,是婚姻之树上结出的一颗果实。

为什么长期的婚姻生活会导致夫妻相?

从心理学角度说,主要是人际关系的互动性规律。心理学告诉我们,人际交往中总是通过模仿、感染、回应等机制,互相制约,互相影响,这就是人际关系的互动性。一对夫妻,在漫长的婚姻生活中朝夕相伴,必然有太多太多的互动关系,于是,长期的互动过程就创造了奇迹:一对夫妻越长越像!

首先是表情的互动。

人的面部表情总是互动的,表情最容易收到回报,你给别人微笑,别人自然会报以微笑,你对别人皱眉,别人也很难对你眉头舒展。在婚姻生活中,夫妻经历着同样的事情,思考着同样的问题,甚至体验着同样的喜怒哀乐,两个人的表情神态必然经常地处于这样的互动之中,相互磨合,相互靠拢,长期的潜移默化,就产生了心理学上的“无声移情效应”。无声无息之中,两个人的表情神态,你这有我,我中有你,情同一体,也就越来越像了。

其次是心理的互动。

性格不同的男女也会结为婚姻,这在心理学上叫做互补性吸引。但是,即便由于互补性而结为婚姻的夫妻,经过长期的婚姻生活,性格差异也会不知不觉地日渐缩小,比如,急脾气的人也会慢慢有了一些从容,慢性子的人也会慢慢有了一些紧迫。

这就是心理上的互动导致的性格的趋同。按照前面说的“相由心生”的法则,这种心理的互动与趋同,也促进了表情的互动与趋同,也就使夫妻的相貌越来越像。

如此说来,婚后夫妻相,更不是造物主的恩赐,而是夫妻在漫长的婚姻生活中共同创造的最具标志性的一个成果!

生活中应该怎样对待夫妻相呢?

(请看下篇)

(本专栏作品均为作者原创,如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