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知识提升篇】土建施工员通用与基础知识:施工测量的基本知识!
(一)测量的基本工作
(二)施工控制测量的知识
Z10.2.1建筑物的定位、放线方法
1.建筑物的定位与放线
(1)建筑物的定位
建筑物的定位是根据设计图纸的规定,将建筑物的外轮廓墙的各轴线交点即角点测设到地面上,作为基础放线和细部放线的依据。由于条件不同,建筑物的定位方法也有所不同,常用的定位方法有:
1)根据控制点定位;
2)根据建筑基线或建筑方格网定位;
3)根据与原有建(构)筑物或道路的关系定位:如图1O-1O所示,当新建建筑物与原有建筑物或道路的相互位置关系为已知时,则可以根据已知条件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将新建建筑物测设到地面上。
(2)建筑物的放线
建筑物的放线是根据已定位的外墙轴线交点桩,详细测设其各轴线交点的位置,并引测至适宜位置做好标记。然后据此用白灰撒出基坑(槽)开挖边界线。
1)测设细部轴线交点:如图1O-11所示。
2)引测轴线:如图1O-12所示。
①龙门板法:在一般民用建筑中常采用此法。
②轴线控制桩法:龙门板法占地大,使用的材料较多,施工时易被破坏,因此目前工程中一般采用轴线控制桩法。
3)二层以上楼层轴线测设:①吊锤球法;②经纬仪投测法。
4)二层以上楼层标高传递:①利用皮数杆传递;②利用钢尺直接丈量;③悬吊钢尺法。
此外,也可使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按水准测量方法沿楼梯间将高程传递到各层楼面。
(3)构件安装施工测量
1)柱子安装测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①投测柱列轴线:如图10-18所示。
②柱身弹线:如图10-19所示。
③杯底找平。
④柱子的安装测量:柱子安装测量的目的是保证柱子垂直度、平面位置和标高符合要求,如图l0-20所示。
(三)建筑形变观测的知识
Z10.3.1建筑变形观测的基本概念
1.建筑变形观测的概念
利用观测设备对建筑物在荷载和各种影响因素作用下产生的结构位置和总体形状的变化,所进行的长期测量工作称为建筑变形观测。建筑物变形观测的任务是周期性地对设置在建筑物上的观测点进行重复观测,求得观测点位置的变化量,变形观测的主要内容包括沉降观测、倾斜观测、位移观测、裂缝观测和挠度观测等。在建筑物变形观测中,进行最多的是沉降观测。
2.变形观测的主要内容
Z10.3.2 沉降观测水准点的设置要求、观测点布设的位置要求、观测方法、周期与时间,以及观测应记录的相关资料
(1)沉降观测
1)水准点的设置:水准点的设置应满足下列基本要求:
①水准点的数目应不少于3个,以便检核。
②水准点应设置在沉降变形区以外,距沉降观测点不应大于1OOm,观测方便,且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
③为防止冰冻影响,水准点埋设深度至少要在冰冻线以下0.5m。
2)观测点布设: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能全面反映建筑及地基变形特征,并顾及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
①建筑物的四角、核心筒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20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②新旧建筑物、高低层建筑物、纵横墙交接处的两侧:
③裂缝、沉降缝、伸缩缝或后浇带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④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应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并在室内陆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⑤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
⑥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上设点;
⑦筏片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的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
⑧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备基础的四角处、基础形式改变处、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
⑨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构筑物,沿周边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不得少于4个点。
3)观测周期与时间:观测周期和观测时间,应根据工程的性质、施工进度、地基地质情况及基础荷载的变化情况而定。应按下列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
①普通建筑可在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后开始观测。
②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民用高层建筑可每加高1~5层观测一次,工业建筑可按回填基坑、安装柱子和屋架、砌筑墙体、设备安装等不同施工阶段分别进行观测。若建筑施工均匀增高,应至少在增加荷载的25%、50%、75%和100%时各测一次。
③施工过程中若暂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应各观测一次。停工期间可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
④在观测过程中,若有基础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减、基础四周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等情况-均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当建筑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进行逐日或2~3天一次的连续观测。
⑤建筑使用阶段的观测次数,应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率大小而定。除有特殊要求外,可在第一年观测3~4次,第二年观测2~3次,第三年后每年观测1次,直至稳定为止。
⑥建筑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当最后100天的沉降速率小于O.01~0.04mm/天时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宜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能确定。
4)观测方法:沉降观测的观测方法视沉降观测的精度而定,有一、二、三等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等方法。常用的是水准测量方法。
文章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