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宁人原创小说《雾中花》连载(九)
雾中花
作者:江上雨
(九)
娜姐的消息可不是小道儿上来的,她跟倩倩的姐姐唐佳佳是初中同学,关系很要好,要不是唐佳佳一再叮嘱她不要跟外人说倩倩他们的事,依着娜姐的脾气早嚷嚷得人尽皆知了。
如今,娜姐不小心说漏了嘴,心知不好,就赶紧刹住了车。
正在她琢磨着怎么打圆场的时候,校长回来了,她一进门就布置:“大家去把班级安排好,回来开会。”刚好,上课的铃声响了起来,大家就马上去教室各自安排去了。
不一会儿大家就聚在办公桌前,听校长传达会议精神。麦收的安全教育工作是重中之重,家长们老师们都忙着收割小麦,学校里除了保证孩子们的安全外课程也是不能落下的。校长说,今年的期末考试成绩可能将来对大家有重要作用,千万马虎不得,因为,最迟明年暑假就要并校了,人员的安排要用成绩做依据。
这次开会的内容真是让大家始料未及。虽然早已经听到过并校的风声,但也只不过听听罢了,并校可不是件小事,谁知道哪年哪月才并得成?
今天,听到校长在会上郑重其事地宣布这件事,让大家心里都沉了几分,这所小学肯定是要被并掉的,自己将来要去哪里得计划计划了。
于莲花的心里格外沉。她知道自己是没有门路可走的,唯一的机会就是她的学生们能考个好成绩,幸运的遇见某个赏识她的人将她调到她心满意足的学校去。
散会后大家各自走向自己的教室时,娜姐叫住了于莲花。
“莲花,你从镇中心小学过来的,肯定想回去吧?”
“想去镇中心小学的人多了,轮得上我吗?”于莲花故作轻松地笑着说。
娜姐凑过来压低声音说:“找找人吧。”
于莲花摇摇头:“没人可找。”转身要进教室。
娜姐拽住他,皱了皱眉头,低声道:“你还不知道吧?你们班的军军要转走了。”
“什么?她要转走!”于莲花吃了一惊。
娜姐点点头:“可能她妈妈还没跟校长说,但是要走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
顿了顿又说:“她是从南方来的,打小时候就来了,这么多年跟着妈妈住在她姨家,谁也没见过他爸爸,平时她妈妈跟着她姨一块儿出去打工,谁想到她姨今年春天竟跟人跑了!她们娘俩也没法再住下去了,听说她妈妈要带她回老家去。”
于莲花从没听说过这样的新鲜事儿,在这马路西小学她算是开眼了。
让于莲花更不能接受的是军军是个学习非常棒的孩子,一直是班级第一,各学科都是第一,落下第二名一大截儿。她惋惜,这个孩子一走,班级的总成绩会受影响;她更惋惜,这样一个好孩子怎么没有一个像样的家庭,将来孩子的人生路会有多少坎坷在等着她。
田里的麦子越来越黄了,越来越干了,在操场上没有树荫的地方,隔着凉鞋的底子都能感受到大地炙热的温度。
丰收的喜悦伴随着“隆隆”的小型收割机的欢唱在人们的心里漾开,伴随脱粒机嘴里源源不断地吐出来的金灿灿的麦粒涌动,伴随着灰白的毛巾擦也擦不尽的汗水播撒。
大地上的家家户户,男男女女,累并快乐着、喜悦着、憧憬着。
于莲花坐在教室里看着孩子们上自习课,军军的座位已经空了一个星期了。
那天,那个瘦小但浑身散发着活力的小姑娘,用全校只有她一个人在讲的那最有味道的普通话跟于莲花说:“老师,明天我就不来学校了,我要跟妈妈走了。”
于莲花心里一阵难过,她摸了摸小姑娘的短发,微笑着说:“那今天,老师和同学们给你开个欢送会吧。”
小姑娘听了露出惊喜的笑容,那笑容里没有孩子的天真活泼,而是大人们的成熟和感激。
于莲花说了一段温情脉脉的话,然后叫孩子们每人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在画上写上最想对军军说的话,写上自己的名字。于莲花把孩子们的画订在一起,把这本毫不精美但饱含真情的画册送给了军军。
于莲花还记得学习《小兴安岭》那篇课文时,她教孩子用四季的写作顺序练习写作,文题是《我的家乡》。军军的作文是全班最高分,她描写的家乡就是这里——这个华北平原上千万个小村庄中平凡的一员,而不是那个有山有水、碧波漾漾、山高林茂的南方,这真是“反认他乡是故乡”啊。
如今,在这个充满丰收的喜悦日子里她又要去“认做故乡做他乡”了吗?
……(待续)
原创不易,各位老师多点赞多鼓励、多转发多支持!毕竟咱们身边的姊妹兄弟柴米油盐之外还能有如此文雅的爱好,那也是相当难得。
扫码关注《肃宁百姓文学圈》
投稿加微信
关于打赏
有关读者赞赏,发表后七日内二十元以上一半归作者稿费,一半归平台管理费用,不足二十元归平台管理费用。
——点赞是一种鼓励,分享是一种支持——
肃宁瞎咧咧
草根文学圈